
杜甫《佳人》原文注释.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甫《佳人》原文注释 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其次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佳人 唐代: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及解释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扬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遇到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观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望见新人欢乐,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热爱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弱小,黄昏时分,自身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节令,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通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弱小,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解释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零落:飘扬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丈夫 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旧人:佳人自称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表达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凄凉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猛烈的对照,既让人可怜,又令人敬仰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猛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遇到其次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情况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边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此后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响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成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泻的急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悲伤痛楚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心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猛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楚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那么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大气、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顿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确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而她那么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那么清,混之那么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