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范教案一(13.docx
1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示范教案一(13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外流盆地 盆地地形是四周高中心低,但它一般有一个开口,也就是说有一侧地势相对低些,这样当此区域降水量足够大时就有水外流,经长期侵蚀下切就形成了.也有可能是地壳运动由原来的湖泊发育而成.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对比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聚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边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根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展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根基。
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边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 1.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掌管各个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济进展水平和经济进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它们是我国最显著的地带性经济差异 3.了解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理解这种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理由综合作用的结果 才能目标 通过“三个地带GDP的增长”折线图、“三个地带的进展水平对比”“三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两张表格及“三个地带的产业布局”扇状百分比图的阅读,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学识的才能 德育目标 正确熟悉我国经济进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理由,提高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与熟悉 ●教学重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组成 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经济差异 ●教学难点 影响我国经济地带划分的因素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好多,有区位因素、资源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影响等多方面,教材中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来陈述:一个是自然因素,另一个是社会和经济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具打定 1.投影片: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图,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布局图,全国开放格局的时空进展图 2.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分布图 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课时安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地域开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进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进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进展处境,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区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理由,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学识 [讲授新课] (板书)§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背景介绍)三个经济地带根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筹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进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进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成回避的 本节课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熟悉,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进展的趋势 (板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出示投影)“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引导学生纯熟掌管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读图、绘图) 1.分别请三位学生代表在投影屏幕前分别指图说出三个地带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简称及人民政府驻地 2.下发给学生“中国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在空白图上绘出三个地带的分畛域,并认读三个经济带内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 3.安置二分钟让邻座的同学相互检查提问 (表示投影表格)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数量、面积比、人口比 经济地带 工程 省级行政数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东部经济地带 12个 16 中部经济地带 9个 27 西部经济地带 10个 57 41.1 35.7 23.2 (引导讲解)上表数据表示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概况同学们可以对比出三个地带之间的一些差异:东部和中部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承转)以上差异都只是外观的一些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关键还是表现在三个经济之间的经济差异,对比突出的是社会经济进展水平和经济进展速度 (板书)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教师陈述)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进展水平通常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即GDP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确定时期内全体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这里可以联系政治课的有关学识,加强学科间的学识综合 (投影)读下表“三个地带的进展水平对比(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量(%) 东部 中部 西部 59(最多) 27(较多) 13(最少) 41.1 35.7 人均GDP(元) 10089(最多) 5407(较多) 4217(较少) 23.2 (学生议论回复)结论:东部经济最兴隆,GDP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要留神的是人均GDP值更科学、更切合实际地反映了三个地带的进展水平差距 (板书)1.社会经济进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兴隆,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出示“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折线图和“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表见教材P11图1.10,表1.2) 请学生读图斟酌——①1980~1999年期间,哪个地带GDP增长更快?哪个地带增长最慢?②三个地带经济进展水平的差距是在变大还是变小? (师生一起议论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进展速度比经济进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进展潜力。
①东部地带GDP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②三个地带经济进展速度不同,使得三个地带经济进展水平的差距一向在拉大,东部地带GDP一向在逐步增加,中部地带增长速度较东部缓,GDP比重有所裁减,西部地带增长速度慢,其GDP所占比重也在裁减 (板书)2.经济进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承转)我国经济进展展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什么理由引起的呢? (板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教师引导)造成我国经济进展的东、中、西的地带性差异的因素好多,有区位因素、资源因素,也有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影响等总之是一系列自然理由、社会理由和经济理由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自然理由: (指导学生议论)结合前面自然区域差异学识,请同学们对比分析三个地带的气候、地貌 和地理区位方面的处境 (议论交流)略 (归纳总结)我国经济进展的东西差异与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是紧密相关的东部地带根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润湿、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地貌上位于我国地势上最低一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也较有利于经济的开发而中西部地带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高,农业进展的气候条件极为不利。
就地理区位上来看,东部地带也得天独厚,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进展开放型经济供给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而中西部地带距海较远,长期处于对比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除了这些自然理由外,社会和经济理由的影响也不容忽略 (板书)社会和经济理由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教师补充)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地带性经济因素的影响,是建立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之上的在自然条件差异的根基上,我国经济进展水平差异的形成体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根基就存在着地域差异资本主义的侵略首先是从我国沿海地区开头的,可以说,我国现代工业是从沿海开头的,尤其是以上海为进展的摇篮19世纪40年头后,随着资本的入侵,我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于交通便当、农业根基较好、对外通商较为便当、商品经济较兴隆的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其中苏、沪、浙、粤、鲁、京、津等地是主要产业区可见近代工业首先展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20世纪30年头后才一度展现向西推移的趋势(抗日战役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江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
因此,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差异有其历史理由 从民族心理上看,东部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对比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对比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读图说图) 出示“三个地带的产业布局”扇状比例图 由图可知:从产业布局上看,东部地带相对较优,其次、第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兴隆,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进展相对迟钝 当然,我国目前经济上的地带性差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起步仍有直接的关系东部开放地区的特殊政策既宽松又生动,吸引了外资和中西部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其经济得到高速进展 (投影出示“全国开放格局的时空进展”图) (指导学生读图) 从时间轴上看,我国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五年后的1984年迈出其次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此后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根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沿海开头,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
但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呈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开放的程度尚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要求学生把以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等填写在空白政区图上) [课堂小结] (课堂创新议论)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经济进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议论:略 (我国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起步,有其自然理由、历史理由和社会经济理由从自然理由而言,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进展经济供给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从社会经济而言,东部地区的近代工业展现较早,社会经济根基较好,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比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对比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上东部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较优,东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等理由,因而分外有利于对外开放,并以此为窗口,引进外交、技术和先进设备,在加快经济进展的同时,带动内地经济的进展理应说这是一种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