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五环节语文教学法.doc
6页“135”能本课堂语文“三案五环节目标导学”教学法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吴晓伟2014年,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依托科研的力量深化“能本教育”,以 “能本教育”研究实质性、内涵性发展为目标,不断追求能本教育的丰满、厚重与翔越立足学校“能本教育研究”这一大课题,本年度主要针对我校的“135能本课堂”进行系统构建、细化与分解,为进一步推动我校“135能本课堂”研究进程,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自己的能本课堂教学水平,实现师生发展的双赢,我在我校“135”能本课堂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借助“三”案,实施“五”环节,成就能本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我确立了“135”能本课堂语文“三案五环节目标导学”教学法研究就是要依托借助“三”案,实施“五”环节,立足学情,来引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前沿意识和探索价值 “135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法中:“135”课堂教学法中的“1”是抓住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是突出三个特点:一是预习,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预习学案”的形式出现二是合作,一般以“导学案”的形式出现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讲解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三是训练,一般以课堂检测的形式出现5”是突出五个环节,1. 借助预习学案,自主学习2. 利用导学案,合作探究3. 适当点拨,整合提升4. 课堂检测,反馈训练5. 合理评价,激发兴趣操作流程:三案是指:围绕“学生能本发展”这一目标,立足“学能本”、“练能本”、“展能本”三个阶段学校制定的:预习案,导学案,检测案五个环节” 1.借助预学案,自主学习2. 利用导学案,合作探究3. 适当点拨,整合提升4. 巩固检测,反馈训练5. 合理评价,激发兴趣一)、借助预习案,自主学习本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预习能力和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发展的本能需求,引领学生自主能动的发展。
学生根据预习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作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报告打下基础通过自主预习,掌握基础知识,并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难,形成内驱力,在小组内交流“预学案”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新的思维点,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借助预习案,自主学习”这一环节,重在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与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和监督下,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扎扎实实地预习课文进行过关检查,就是将预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让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对课文有充分的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可以将本环节放在课下进行上课只拿出几分钟检查预习学案就行了刚开始实验时,必须一步一步认真指导学生预习,为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始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的:它包括三个步骤:1.设计预习案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点拨作准备预习案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内容,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2)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3)适量性要求学生预习内容适量,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2.借助预习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课文时,要走好以下几步: (1)读准读顺课文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而在课堂上,我们是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由此可见,课前能读准读顺课文,是预习的基本要求2)圈点标注课文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预习读课文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圈画一些优美的词句,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其次,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不同的标记例如:文中的生字组成词语用圆圈;需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曲线标出,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来理解;再则可以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打上“ ?”上课和老师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听课的目的就非常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就更好除此之外还可要求他们给课文加批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那些使人感动、让人有感触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体会,以培养思维能力。
预习时看似简单的圈点标注,却是学生在预习时的思维的真实流露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乐思好学的孩子常常把书上标注的满满的,每到交流发言的时候,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3)理清课文思路预习时,对所读的课文内容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边读书边在书上做记号,看看课文写了几件事、讲了几个问题,集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读完课文有什么体会?(4)结合课后问题预习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通常是课文的主心骨,解决了这些就能领会课文所以预习时结合课后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预习时学生针对课后思考题进行了思考,教学时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走入课文,与文本进行交流 (5)查阅相关资料有时候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仅仅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的内容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将课前预习和学自主阅读相结合,有目的地收集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达到全面理解课文3.小组内释疑学生把预习课文中遇到的问题作好记录,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本组内成员解答不了的,向别的小组求救最后把解答不了的疑难问题作好记录,等待课堂上的探究 (二)利用导学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又称小组合作学习。
本环节主要是指学生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本环节还主要是指学生根据学习小组“动车组”理论,通过小组同质异构,异质同构,组内互助,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共同提升此过程是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过程,更是组内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获取自信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锻炼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解疑,主动自我展示的能力,引发学生在求异、创新等深层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重构,增强自信心,盘活能本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为学习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适当集中,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学生对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适当讲解教师的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名高质量的引导 (三)适当点拨,整合提升 “适当点拨”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指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适当点拨的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让已学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这个方式就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学生教的“不对”的地方,教师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帮助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不折不扣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总之,适当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四)巩固检测,反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能内容,根据“检测案”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并要求学生限时限量的完成,可通过教师抽查、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这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它包括两个步骤:①课堂训练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编制训练题,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题目设计难度要适当,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巩固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②反馈指导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明白错的原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方法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五)合理评价,激发兴趣评价,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在背后隐含的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若能高明地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合理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评价办法主要是采用目标取向性评价、小组长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并且做到“评价标准”早公布,学生有章可循,学生能够参照“评价标准”去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在实际教学中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小组建设方面,可以在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后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各个成员有没有各司其责?小组内的学习气氛浓厚不浓厚?小组内是不是每个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内容是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评价,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定位及做法,从而在下一次合作学习中有所改进,促进优秀小组的建设。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是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检查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效度,从而有效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能使每位成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包括了小组内成员自评、他评,小组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的内容全面,包括了小组合作活动各个阶段的各方面的评价以上五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环节是课堂的起始环节,第二、第三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第四、五环节是课堂的终结环节怎样科学组织,让《借助“三”案,实施“五”环节,成就能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更合情合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和问题,只要善于总结与借鉴、勤于学习、勇于钻研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并且在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