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4页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A.9∶2B.2∶9C.1∶2D.2∶1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再将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B.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D.本实验中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3.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5,质量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1:5 B.5:1 C.4:5 D.5:44.某报警器主要由热敏电阳R和保护电阻元件组成,其中R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火灾发生时温度升商,导致电表示数变大而触发报警装置。
图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图是( )A.B.C.D.5.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风景树向后“飞过”,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 B.地面 C.旁边的楼房 D.自行车6.关于下列生活中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水烧开后,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温度比沸水高B.电冰箱内冷冻室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粉末状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C.加油站都设置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因为汽油在常温下容易蒸发,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燃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这是汽化现象7.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断,音调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B.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某些动物能够听到,人听不到C.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声呐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9.小汽车匀速直线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乘坐的小汽车完全超过大客车所用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A.60km/h B.80km/h C.100km/h D.120km/h10.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ρ甲>ρ乙 B.ρ甲<ρ乙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11.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在图中的方框中)之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方框内是凸透镜的是( )A. B.C. D.1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B.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C.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二、填空题13.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14.我们在打时,很容易听出熟人的声音,这是根据_________判断的;“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高;俗语“震耳欲聋”反映声音的______特征。
15.在100m短跑比赛时,如果裁判员听见声音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结果将出现__________s的误差;这样计时是将该运动员的成绩_____________了(选填“提高”或“降低”).(v空=340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6.顺德政府将大良多个路段的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棉”沥青路面,这样可以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但是沥青路面在烈日下会变软,这是沥青吸热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三、实验题17.(8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______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位置3)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4)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_______18.(8分)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1)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侧调;(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由图丙和图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先测鹅卵石的体积后测质量会导致测量结果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8分)如图 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2)如图,若秒表每格为 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3)小明认为,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也能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______(选填“A”或“B”)A.可行 B.不可行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棱镜的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透过棱镜的光路图(折射光线仅要求画出大致位置)21.(8分)如图所示,家用小桥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面出车内饰物AB的像五、计算题22.(10分)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米?(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0.5m/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23.(12分)记者从2018年8月6日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上获悉,宁夏首条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城际高速铁路明年具备通车条件。
1)在铁路建设过程有一段需要运走土石方约500m3工程队现有一辆宏昌天马公司生产的绿色环保渣土车,已知该车一次能运送21.6t土石方,运走这些土石方需要多少趟?(土石方的密度为)(2)已知该条城际高速铁路线全长136km,设计最高运行时速250km/h未来,该铁路线运行后,从吴忠运行至中卫中间不停站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因为物体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1:3,所以密度之比选A.2、B【详解】A.实验中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前面蜡烛所成的像会不清晰,效果不明显故A错误;B.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而平面镜成虚像,故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B正确;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若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本次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D错误;3、D【解析】由ρ得, 甲、乙两块金属的密度之比: ,故D正确4、C【详解】A.由题意知,温度升高,R的阻值减小,电表示数变大,报警装置报警,图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温度升高时R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电压表示数变小,不能触发报警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温度升高时R电阻减小,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不能触发报警装置,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温度升高时R电阻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大,能触发报警装置,故C符合题意;D.图中电流表将R短路,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温度升高时不能引起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电流表示数不变,不能触发报警装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5、D【详解】ABC.而以树、地面、楼房为参照物时,树与这些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ABC错误;D.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飞过”,则他是以自行车或自己为参照物D正确;故选D点睛】重点是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6、C【详解】A.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A项错误;B.冰晶是冰箱内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项错误;C.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C项正确;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项错误;7、A【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B. 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D.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