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及练习.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g****z
  • 文档编号:595473550
  • 上传时间:2024-1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21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及练习【高考真题演练2024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答案:ADF】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C)A. 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B. 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C. “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 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C)A. 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B. 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C. 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D. 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我)希望能够独立带领一队,到兰干山南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要让匈奴专门针对贰师将军的部队译出大意给2分,“分”“乡”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当”意思为“主持”,引申为“率领”;“专”意思为“专门”,引申为“全力”;“乡”通“向”,意思为“面对,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李陵说:想得到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室,是愧对苏武而给这件事找借口译出大意给2分,“得当”“愧”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得当”意思是“适当”,“愧”意思是“感到惭愧”,“辞”意思是“借口”)5. 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追击汉军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文言文阅读专题一精准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认为: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祝枝山辩解: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常见设题形式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客观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判断。

      从提供的四种断句方式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另一种是主观题,从选文中挑选一个未断句的文段,或另选一段未断句的材料,要求用“/”为之断句,有时还限制具体标注几处断句方法1、悉文意(扣“境”)通读文章(段),准确把握文意(段意)——这是断句的前提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这句是烛之武向秦伯谈“舍郑”之利,只有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断句2、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主语和宾语不能与谓语分开(做主语时,在其前断开;做宾语时,在其后断开)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代词:第一人称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 :彼、之、其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远指代词 :彼、夫、其疑问代词:人:谁、孰、何   事:奚、胡、曷(何)、安、焉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如: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项伯”作为主语,前面应该断开;“常以身”承前省略主语“项伯”,其前也应断开;“沛公”作为动词“蔽”的宾语,后面应断开练习(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练习(2):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练习(3):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句意: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分析:“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之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3、找动词(或形容词谓语)找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向前找发出动作的主语(还是落脚到名词(或代词)上),向后找动词支配的中心语,将句段切分为几个意义单位。

      如: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借助“视”“望”“逐”等动词,向后找出支配的中心语,根据文意断句4、找对话标志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在其后断开)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如:(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5、找虚词(可重点识记用于句首与句尾的虚词,帮助断句)虚词根据其所处位置分为:①用于句首,引出议论的,如:夫、盖、故、惟、凡、且、窃、至若、若夫等②用于句尾,表示陈述语气的,如:者、也、矣、焉、耳等③用于句尾,表示疑问语气的,如:耶、与(欤)、邪、乎等④用于句尾,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哉、夫等⑤用于句中的,如:以、于、为、则、而等⑥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纵使、向使、苟、是故、则、然则、况等。

      例如:(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分析:可以借助用于句首的“如”“以”“则”和用于句末的“矣”“而已”等断句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3)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句意: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匆忙时(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分层作业(含答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导学案)汇编(含两个导学案).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导学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珍视自由》教学设计.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教学设计:四、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2《践行平等》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 实数 复习学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含答案).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实数》每课时 教案汇编(含七个教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项目三《3 为班级小乐队编配合奏曲》精品教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导学案(含答案).doc 河北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6课 高效获取信息的方法》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素养进阶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开花结果》教学设计.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