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pptx
36页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第四章 古代世界的贸易活动第一节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1.1 地中海贸易圈1.2 东海和南海贸易圈1.3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古代的世界贸易l 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世界贸易以区域性贸易为主这是由于古代世界的交通工具不发达,世界各个民族为各种地理屏障和距离所分割l 所以,世界贸易必然首先是区域性贸易,即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这种贸易往往形成一个区域l 在古代的世界贸易中,这种区域性贸易一直占主导地位,致使世界形成几个繁荣的贸易圈 1.1 地中海贸易圈擅长贸易和航海的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擅长贸易,他们向东来的商队大宗买进没药、香料和各种工艺品,从其他地区进口各种金属、兽皮、谷物、橄榄油和奴隶;而他们则将自己制作精致的家具、珠宝饰物、金属器皿和纺织品等运销外地 腓尼基人擅长航海,他们制造出一种由好几排水手划桨的船,非常适于朝西方向的远航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后期,腓尼基人一直垄断着地中海贸易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腓尼基”词条腓尼基人的贸易路线1.1 地中海贸易圈希腊时期的地中海贸易:希腊殖民扩张运动:创造了大量独立城邦,拓殖了贸易希腊人取代腓尼基人成为了地中海霸主希腊人擅长长途贸易,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地中海地区贸易进一步繁荣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提洛同盟”词条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的提洛同盟城邦 (黄色),雅典的辖地显示为红色1.1 地中海贸易圈罗马时期的地中海贸易: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取得了地中海的控制权罗马和平下环地中海贸易成为了“帝国的内贸”: 关税低,贸易自由; 海军强大,商业航行安全; 贸易设施完善:道路网、有灯塔的港口贸易区域扩大到了地中海以外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罗马道路”词条1.1 地中海贸易圈罗马帝国衰落后的地中海贸易:一度衰落;直到十字军战争结束后,地中海贸易重新繁荣13-14世纪,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东西方贸易中心地中海城市和近代商业模式萌芽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君士坦丁堡”词条1422年的君士坦丁堡地图13、14世纪的贸易线路 一条是海路,经过印度洋和波斯湾; 另一条是陆路,经过中亚到达黑海和亚速海沿岸。
热那亚和威尼斯是这些商路的终点 东方的商品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卖给欧洲的封建主,而热那亚和威尼斯则依靠这种中介贸易而兴盛起来 特别是威尼斯,繁荣的商业活动和复杂的商业组织促使它很早就产生了交易所,并使银行业务和商业核算的技术很早就发展起来,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了近代商业模式的萌芽 1.2 东海和南海贸易圈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这个贸易圈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 还包括日本、朝鲜、南洋和中南半岛地区,形成一个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向外放射的扇形贸易圈 1.2 东海和南海贸易圈:中日贸易始于秦汉隋唐时期发展到极盛: 遣隋使和遣唐使; 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货物:丝绸、服饰、陶瓷、铁器、笔、墨、纸张 ; 日本向中国出口:硫磺、漆器、木材、玉器、银、麻布等图片来源:PHGCOM遣唐使(唐)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1.2 东海和南海贸易圈:中日贸易宋代:l 日本学习中国技术,进口数量减少,出口数量增加;l 中国铜钱外流明代:l政府实行“贡舶制度”,限制和垄断对外贸易l日本武士阶层兴起,参与到中国沿海走私贸易和海盗活动,使中日贸易大受影响清代:l 日本来华商船减少,但中国去日本贸易的商船仍在增加。
即使是在日本锁国时期,中日贸易也没有中断1.2 东海和南海贸易圈:中朝贸易唐代:朝鲜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国的文化、技术和产品大量向朝鲜出口中国向朝鲜出口产品多为丝绸、瓷器、药材、茶叶、书籍等中国从朝鲜进口的产品有人参、麝香、牛、马等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开城附近的人参晾晒场1.2 东海和南海贸易圈:南洋地区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与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被破坏,东西方贸易转向海路,因而南洋地区的贸易发达起来,形成南海丝路(非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江淮一带成为全国丝绸产品,水路运输极为方便;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中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南洋香料需求旺盛,印度、拜占庭帝国对中国丝绸采购商船数量增加,南海丝路进一步延伸到欧洲,成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海外贸易进一步兴盛,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有50多个,包括南亚、东南亚、东非和远东各国海上丝绸之路1.2 东海和南海贸易圈:中南半岛宋代中国与越南李氏王朝:边境贸易中国出口:是丝绸、瓷器、铜铁器皿、文房四宝等 中国进口:香料、象牙、鱼、盐等 占城成为了沟通中国与南洋、印度洋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同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也有发达的双边贸易1.3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早期:北欧蛮族兼营海盗活动和贸易活动14世纪:北欧贸易逐渐发达,德国东北部与波罗的海沿海城市发展14世纪中叶,汉萨同盟成立:保护长途贸易;形成了一些重要集市北欧贸易圈还与罗斯地区贸易密切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汉萨同盟”词条汉萨城市与贸易路线第二节 古代东西方贸易2.1 东西方贸易的早期开拓2.2 “丝绸之路”的形成2.3 “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2.1 东西方贸易的早期开拓欧亚大陆西侧:早期古希腊对外贸易拓展到了黑海沿岸波斯帝国时代,希腊、腓尼基、阿拉伯和印度的水手往返于印度、波斯湾、埃及以及地中海的许多港口之间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中亚和印度,其帝国间接地和中国发生了交流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把希腊的对外贸易范围首次扩大到东方亚历山大灯塔,复原后2.1 东西方贸易的早期开拓欧亚大陆东侧: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将丝绸作为国礼赠送给中亚的氏族部落中国商人接踵而至,在秦代,丝绸经由甘肃、新疆向西方输出图片来源:百度百科穆天子传2.2 “丝绸之路”的形成公元前139年、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丝路基本开通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罗马,未能成功,但罗马的产品辗转传入中国,中国的产品也辗转到达罗马贸易线:从中国西部的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 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 绕过盆地,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穿过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和梅尔夫,再绕过里海南端位于现代伊拉克境内的塞琉西亚,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
这就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 2.2 “丝绸之路”的形成 罗马帝国从海路探索到达东方的贸易通道:罗马皇帝安东尼占领两河流域和波斯湾头,打通了从海上通往东方的道路 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关键:拜占庭位于欧亚陆路交界处,新的商道发展起来,商人经丝路到亚美尼亚,再进入黑海和巴尔干半岛 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贸易冲突和战争丝绸之路路线图2.3 “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帝国崛起,成为了横亘在中国和西方之间,以及中国和印度之间贸易的障碍13世纪,蒙古帝国兴起给欧亚大陆带来“蒙古和平”,陆上贸易发生重大变革,东西方陆上交通畅行无阻,丝绸之路重新恢复了繁荣元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出现了繁荣景象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拓展:蒙古和平 蒙古帝国出于游牧的历史传统,长于军事征伐并求助于商队供应因此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打破了关卡和垒栅,贸易的壁垒也随之扫除 蒙古帝国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广设驿站,把各地连接了起来,使东西方陆上交通畅行无阻,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恢复了繁荣 大食、波斯、欧洲和中亚的商旅,沿着古老的商道东行来到中国,中国的商人也驱赶着骆驼商队西往中亚 2.3 “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 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将欧洲商品带到东方,将大量战利品带回欧洲,加强了东西方交流。
战争期间陆上道路、海上航线纷纷整修和确立 贸易催生了西方人对金银的狂热 东方的丝绸、贵金属和香料成为了最受追逐的商品郑和下西洋 第三节 古代世界贸易制度3.1 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3.2 中国古代的市舶制度3.3 欧洲海商法和领事制度的起源3.1 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l 对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l 促进了各国之间技术和文化的交流;l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技术和文化的交流l 西方的农艺大量传到中国,葡萄、苜蓿、大蒜、黄瓜、菠菜等都是从西域或通过西域从西方传入中国的l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基本上都是通过商人的冒险活动传到西方的 l 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到了欧洲,引起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13到14世纪,世界贸易在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发展贸易,地中海的城市国家发明了近代商法和海商法等,成为最早的国际贸易规范欧洲商品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对货币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由于贵金属生产的有限性, 以及在与东方贸易中的巨额逆差,大量金银外流,更加剧了金属货币的不足,并成为整个欧洲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这就导致欧洲国家对黄金等贵金属的疯狂追求,并导致新航路的探险活动,结果发生了改变世界的地理大发现。
3.2 中国古代的市舶制度唐代:公元714年,广州开始设置市舶使,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对外贸易官署其职责包括: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等 随着唐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扬州、 明州 (宁波)、泉州也逐渐成为市舶中心 3.2 中国古代的市舶制度宋代设市舶司,职责包括: 保护和招徕蕃商; 管理出海华商; 管制外货; 检查蕃舶和实行缉私; 管理蕃巷 图片来源:公开网络3.2 中国古代的市舶制度元、明两代沿袭宋代的市舶制度明代:朝贡贸易清代:实行海禁,只准广州一处通商,由清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统一经办外商来华贸易事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十三行”词条1780年油画描绘广州十三行外贸易特区的丹麦、西班牙、美国、 瑞典、英国、荷兰夷馆3.3 欧洲海商法和领事制度起源公元前3世纪,地中海的罗德岛产生了第一部海商法,即罗德海法中世纪中期以后,以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沿岸城市为主的海上贸易逐渐发展,以海事传统习惯和规则为基础的海商法得以逐渐成熟和发展:首先,古代地中海的海事规则和习惯,被意大利各城市法院继承、借鉴并加以适用,成为审理有关海上运输和海上贸易纠纷的依据 其次,中世纪海商法不仅有着继承、发展古代海事法律文化成果的传统,而 且具有国际性法律规范的性质。
领事制度:最早的领事馆由商人建立;15世纪王权兴起后,领事开始由君主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