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陈万柏张耀灿主编.docx
48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思想政治训练学原理主要复习内容(主编: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训练学原理》(2007 年第 2 版),高等 训练出版社)1.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对象与科学体系 重点: (1)思想政治训练的概念分析 (2)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对象 (3)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基本范畴 (4)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5)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方法2.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理论基础和学问借鉴 重点( 1)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2)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直接理论依据3.思想政治训练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 (1)思想政治训练的位置 (2)思想政治训练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功能4.思想政治训练目的和任务 重点:( 1)确立思想政治训练目的的主要依据 (2)完成思想政治训练任务的基本要求5.思想政治训练环境 重点:( 1)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训练的影响 (2)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训练的影响 (3)优化思想政治训练环境6.思想政治训练过程及其规律 重点:( 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进展的规律 (2)思想政治训练过程的要素 (3)思想政治训练过程的冲突 (4)思想政治训练过程的规律7.思想政治训练者与训练对象 重点:( 1)思想政治训练者的主要素养 (2)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训练者和训练对象的关系8.思想政治训练内容 重点: (1)世界观训练 (2)党的基本路线训练9 .思想政治训练的方法和载体 重点:( 1) 思想政治训练的基本方法 (2)思想政治训练的网络载体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思想政治训练概念分析二、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对象三、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基本范畴 四、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学科特点五、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节 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形成与进展 一、学科建设进程 二、学科建设体会 第三节 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意义和讨论方法 一、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意义 二、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方法1. 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训练等概念辨析 思想工作——是肯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忙人们树立与社会进展要求相一样的思想,转变偏离 社会进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肯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 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状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 性部分;思想政治训练——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肯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 加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肯定社会、肯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 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训练学是讨论人们思想品德形成、进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训练的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训练学讨论领域的特殊冲突: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状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 态与客体思想行为;肯定社会进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之间的冲突;2. 什么是思想政治训练学?其讨论对象是什么?1〕 思想政治训练学——是一门讨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进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训练 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2〕 讨论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进展的规律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训练的规律;思想政治训练学有哪些主要特点?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3. 试论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基本范畴 1〕 个人与社会: 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 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进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 思想与行为: 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熟悉,又包含有感性 熟悉、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3〕训练主体与训练客体: 训练主体——是指训练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训练影响的训练者 训练客体——是指接受训练影响的受训练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训练过 程;4〕 内化与外化: 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训练过程中,将社会进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 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名师归纳总结 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第 2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5〕 训练与治理: 训练——是训练者对受训练者施加有组织、有方案、有目的的训练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训练,启示人们的自觉性;治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保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1)个人与社会; (2)思想和行为;(3)训练主体与训练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训练与 治理等;4. 思想政治训练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体会有哪些?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 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就 3〕 加强思想政治训练学基础理论讨论 紧密结合思想政治训练实践进行理论讨论 4〕 5〕 加强思想政治训练讨论队伍的建设;5. 在新时期讨论思想政治训练学有什么意义?1〕 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训练,实现思想政治训练科学化 2〕 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当进行 3〕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训练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 1、思想政治训练学基本理论; 2、思想政治训练史; 3、思想政治训练的分支学科;学科的建设进程 1、初步探究时期( 1978-1984) 2 、系统建设时期( 1984 年至今) 3 、全面建设时期( 1999 至今)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方法1、文献法——是从各种文献〔 包括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中收集讨论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它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2、观看法——是讨论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帮助工具区系统地、直接地明白研 究对象,搜集感性材料的方法;3、试验法——是指在肯定的条件下,依据设计程序对讨论对象的活动加以观看、记录、分析而直接猎取资料,以作出讨论结论的方法;(思想政治训练学运用这一方法,主要是用来检验思想政治训练的某种制度措施、方法的实际成效,探究训练对象某方面思想、行为的变化缘由和制约条 件;) 4、社会调查法——思想政治训练学的讨论有很多是实证讨论或以实证为基础的讨论,除了查 阅已有的调查报告、讨论论文、有关统计资料外,仍必需进行一些实际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和对问题的实际感受,以便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打下基础;5、总结体会法——思想政治训练学建立在思想政治训练实践的基础之上,训练实践丰富的体会是思想政治训练学产生和进展的源泉;因此,总结思想政治训练的体会,将其概括上升为理论,是 思想政治训练学讨论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次章 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理论基础和学问借鉴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训练学的基础理论 一、要用完整精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 其次节 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进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六、关于个人全面进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第三节 思想政治训练学对相关学科的学问借鉴 一、思想政治训练学与训练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 二、思想政治训练学与西方现代治理科学1. 思想政治训练学科建设怎样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就 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2〕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怎样懂得马克思主义完整精确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精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思想政治训练学讨论;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殊是用进展中的马 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训练的学科建设;2. 思想政治训练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哪些 .(内容) 1〕 关于社会历史进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2〕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 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学说 5〕 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6〕 关于个人全面进展的学说 7〕 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8〕 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9〕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0〕 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3. 在思想政治训练及其学科建设中怎样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技术 对待小至一个家庭,大至全球问题,最重要的事情是克服学习的智障;一个组织,应成为“ 学 习型组织” ,使其中的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制造将来的能量,培育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持续学习,共同学习,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 群体智力”,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和目标;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训练的指导意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打算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进展;这一 原理说明,思想政治训练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打算,又具有能动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反作用;我们必需据此去正确熟悉思想政治训练的本质和位置作用,自觉听从于经济基础进步的要 求,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训练“ 无用论” 或“ 万能论” 这两种错误倾向;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对思想政治训练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由于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区分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 会关系的进展变化而进展变化,不同的社会对人的本质的熟悉不同,这就必定导致对思想政治训练 有关问题的不同结论;因此,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才有可能科学地分析教 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