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3.14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后三宫之一太和殿素材(新版)新人教版.doc
1页紫禁城后三宫之一──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 m、重约43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 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 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