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
9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九(下) 第一章基础学问分析第 1 节 宇宙的起源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觉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全部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大约 150 亿年前宇宙形成; 无论地球上观看, 仍是在其它星球上观看, 都可以观看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看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宇宙无中心;3.宇宙的结局:永久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4.英国人史蒂芬· 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 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其次,宇宙不是 一个可以任意给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5.1957 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产生 1. 托勒密与“ 地心说”;哥白尼与“ 日心说”;2. 银河系中大约有 2000 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 仍有河外星系;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特别一般的一颗恒星;3. 人类熟悉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 最大的天体;(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②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由近到远);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和土星,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周 围有一圈光明的光环;土星的卫星最多;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很重 要哦)③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 扫把星” );4. 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 行星绕日运行的特点: 同向性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 —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 —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 ;5. 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6.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它恒星系其它行星系河外星系第 3 节 恒星的一生1.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供应能量) ;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颜色由深到浅,温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上升;一般来说,发红光的恒星温度最低,发黄光的高一些,发蓝色、白色光的 恒星温度最高;2. 恒星的演化:红巨星:红色,体积比太阳大,表面温度比太阳低(可懂得为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气体部分密度特别小,亮度比太阳高;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 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打算恒星寿命的因素——质量!质量愈大,寿命愈短!3.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发生热核反应 而产生的;4.太阳系的延生(50亿年)——现在的太阳系(50亿年)——红巨星(晚 年期)——白矮星;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5. 黑洞的密度特别大, 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 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学家可以测出黑洞的存在; 第 4 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产生 1.地球的演化;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酷热的球;在距今 约 38 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产生;①25 亿至 6 亿年前,地球上开头显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初氧 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步增多:②6 亿至 2.5 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 大陆露出海面,显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③2.5 亿至 0.7 亿年前的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 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显现;④0.7 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受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很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 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显现;2.生命的产生; 1953 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试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不含氧气) ,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以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其次阶段, 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 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护稳固和进展的多分子体系; 第四阶段, 从多分子体系演化为原始生命;第 5 节 生物的进化1.神创论和进化论的斗争;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化石的形成;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都称为化石; 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挑选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储存在外围泥沙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 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3.生物进化的次序和意义: 越是古老的地层 (深层) 里化石生物越简洁、 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进化次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重点区分恒温、变温,及 体内受精、体外受精) 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重点区分有无种子,种 子外有无果皮包被)人: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意义:化石在地层按肯定次序显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牢靠最直接的证据;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白生物是经过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逐步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次序是:简洁→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 DNA 和蛋白质的 差异;4. 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 ,其中说明物种进化缘由的自然挑选理 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系;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 生物进化的根本缘由是自然挑选, 自然挑选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挑选,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剔除;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存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挑选学说的四个要点: 过度繁衍、 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及不行遗传变异;(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DNA 才是遗传物质;)重点区分:(由小到大)基因→ DNA →染色体→细胞核5.在体细胞中,染色体、 DNA 及基因都成对存在,但是在成孰生殖细胞中(精子和卵细胞)中,它们却成单存在;第 6 节 进化与遗传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地洞”;(必需具有亲缘关系才谈得上遗传或变异) ;变异 :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样”;“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人类有23 对 46 条染色体,男性为22 对+XY, 女性为 22 对+XX ),染色体是由 DNA〔 脱氧核糖核酸 〕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由 1953 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共同提出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断;一个 DNA 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 人类基因组方案 ,方案于 1990 年正式启动;变异实质上是遗传物质 〔基因、 DNA、染色体 〕发生转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由于掌握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型是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人的基因、遗传病的发生DNA 和染色体的转变都会导致名师归纳总结 3. 育种和优生; 杂交优势 :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骡;基因工程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完全根据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遗传病与优生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血缘关系越近,细胞内所含基因越相像,婚后子女患遗传病的机率大大增加;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