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6页六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5)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海上的昼夜和自然的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粱,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 》在《 》一文中鲁迅针对“ ”“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作了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荚 ②攒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4)结合《五猖会》和《父亲的病》中的有关情节,比较两文中“我”对父亲的不同情感3.第九中学七(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2)下面是小明同学在自我展示环节活动中的主持词,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①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好!②我是今天活动的主持人小明③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垂念,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参加我班的风采展示活动④众所周知,交益友可以促成长,而交友的第一步就是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我们⑤下面同学们将分组展示⑥结束后,恳请老师不吝赐教a.主持词中有一处敬辞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b.主持词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3)在班级网站论坛版块,有人发起一个题为“心中的友情”的帖子,请你仿照留言示例跟帖留言留言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就是真心相待、彼此祝福你的留言: (4)活动还设置了“我与文学家交朋友”的环节,请你从下面的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他(她)的作品,简要阐明与他(她)交朋友的理由①海伦·凯勒 ②鲁迅 ③冰心二、阅读(66分)鼎湖山听雨(肖复兴)①鼎湖山,向往已久全赖谢大光那篇《鼎湖山听泉》的诱惑,那篇发表于1982年的散文,将鼎湖山写得实在太美②一眨眼,三十六年过去了2018年深秋时节,我终于赶到肇庆阴云密布的夜色中无法爬山,就在山脚下住下,想明天一早就近上山,寻找大光听泉的幽境,谁想,竟然下了整整一夜大雨,第二天清早依然阴雨绵绵。
③我想起大光写过的:“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 )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无法如大光一样鼎湖山听泉,也要上山,去鼎湖山听雨吧,④我先坐游览车直到鼎湖山顶宝鼎园,山路蜿蜒,被山风吹得飘动的雨雾中的山,似乎跟着也在飘动,像活了起来沿途山边,一棵紧挨一棵密匝匝的绿树,看得很清楚,都被一场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如大光写的那样,是“( )的湿绿”只是大光所说的山间这些绿树翻滚“犹如大海的波浪”的壮观,被雨雾遮挡得看不到了⑤后来,雨小了很多,枝叶间挂着晶莹的雨珠,含泪带啼般,被细细的风吹拂得摇摇欲坠,偏偏就是不肯掉下来,仿佛有了某种磁力,在表演着踩钢丝的杂技或许,是鼎湖山的树格外坚强和神奇吧,这座被称为“北回归线的绿宝石”的山上,有近两千种树木,其中,包括很多神奇的树种老树可以成精,何况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的鼎湖山,有着佛教第十七福地的美名⑥被大光描绘得万种风情千般韵味的泉声,是听不清,甚至听不到了,都被雨声( )别看雨比昨夜小了很多,但齐刷刷打在树叶上,像击打着千万面的小鼓,满山响彻此起彼伏的回声时大时小的雨声,噼噼啪啪,淅淅沥沥……打在树叶间、山石和游览车的棚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完全抢去了泉声的风头,让泉声只好暂时退居二线。
那一刻,雨声或为鼎湖山的主角⑦游览车赶到宝鼎园这是建在山顶上的一座袖珍园林,繁花茂树,簇拥着硕大的几只宝鼎和一方端砚,一看便是新修的,大概,是当年大光没有见到的新景致,奇怪的是,在这里听不到雨声,也听不到泉声不是雨变大了,也不是泉声没有了,而是这里游客很多,争先恐后在宝鼎和端砚前照相,笑语喧哗⑧从宝鼎园往下走,先到蝴蝶谷看鼎湖鼎湖不大,却分外的绿,绿得像翡翠,和九塞内美妙的水有一拼在这里,雨声四起,声音柔和,显得有些缠绵,是广东音乐中丝竹之声的感觉雨水打在湖面上,溅起丝丝涟漪,特意让只能听见而看不见的雨声,变为了有形,可以一掬触摸⑨到庆云寺的时候,雨声变得格外清澈,而且有了一种独特的香味都说深山藏古寺,庆云寺兴建于明朝古寺和名山,如同美酒金樽、宝马雕鞍一样,是绝配雨声在这里清澈如同梵音袅袅,和打在古寺的寺顶、台阶、香炉、经幡上,或许相关;雨声的香味,却和古寺无关香味来自寺下的几株桂花树那几株桂花树不高,看来很年轻,是银柱藏在枝叶间的花瓣并不明显,香味却很是浓郁撩人,弥漫在空气里,被风吹得像长了翅膀,肆无忌惮地四处荡漾让雨声也情不自禁地染上了它们馥郁的香味⑩再往下走,便到了大光所写过的补山亭,还有飞水潭。
飞水潭的瀑布不大,却有了自己的声响,不甘于雨声如此一路招摇,要与之争锋,在这里,雨水打在树叶间溅起回声,飞水潭冲到岩石上进出响声雨声和泉声,亮开各自的嗓门儿,表演一曲二重唱,最后混合在一起,沿着往下流淌的溪水,蜿蜒地隐没在远处的树丛之中⑪我以为,这应该是此次鼎湖山听雨的高潮,但我错了,再往下走,走到平缓的山坡上,看到依山而立一块巨大的石头,石上完整雕刻着大光《鼎湖山听泉》全文,一片泉声,被一个作家感受写成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被一座大山记住,雕刻成一座石雕;一座石雕被后人看到,重新认识一座名山,重新感知大自然无论是鼎湖山听泉,还是听雨,到这里,的确赶上了高潮,起码,那一刻,我为鼎湖山,也为大光的诗情画意而感动选自《河北日报》,有删减)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汇成 沉甸甸 遮盖 B.变成 轻飘飘 淹没C.汇成 沉甸甸 淹没 D.变成 轻飘飘 遮盖5.根据选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写景思路 ——宝鼎园—— —— 庆云寺——补山亭——飞水潭—— 6.这篇散文从多感官角度描写雨,请结合内容分别举例。
至少写三种)7.从修辞角度黄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藏在枝叶间的花瓣并不明显,香味却很是浓郁撩人,弥漫在空气里,被风吹得像长了翅膀,肆无忌惮地四处荡漾让雨声也情不自禁地染上了它们馥郁的香味8.选文以“听雨”为题,却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泉声”,并引用“听泉”的内容?七块红烧肉董改正①我十三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天下着蒙蒙细雨,母亲挑着担子送我去五校读书那是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担子一头是两床沉甸甸的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②三十年前,大年正月的乡村是热闹的一路走过好几个村庄,地上都是红鲜鲜的爆竹纸,屋里都是笑声,空中飘着酒菜的香气因为细雨,初泛青绿的原野上,只有我和母亲两个行人担子很重,但一路泥泞,母亲不能放下歇肩,只能以换肩的方式来放松疼痛的肩膀③“姆妈,我来挑一截④“不要的,我行⑤草色稀淡,野雨如烟穿过枫河北端的滩涂,再过一个水村,绕着一条溪水转到对面的山梁,顺着山道走下,径直穿过西湾的田野,到枫河入江的狭长河道时,乘渡船而过,爬上河埂,便可望见五校的校舍⑥后面的路途是沉默的,只有细雨洒在盖物薄膜纸上的沙沙声和胶靴拔泥而出令人疲惫的声响我们到达河边时,已是午后一点多了河边无船,一条粗绳子横贯河面。
对面,细雨落水,野渡无人母亲已经累了,身子随着担子一起摇晃着⑦“姆妈,让我来我来到母亲身边⑧“我行母亲不让她大声喊:“有人吗?有人吗?”⑨岸上的红砖房门开了,一个人走下来也不用划桨,人站在船上,手抓着粗绳,把船悠到对岸那是个穿蓑戴笠的女人她紧紧抓着绳子,看着我们,说:“那孩子,你先上来,帮你妈接一下!”⑩我走上船,晃得站不稳母亲说:“我行她挑着担子走上来,船大幅度晃动起来,差点没翻女人夺过,将被子摁在船板上,厉声说:“被子湿了还能晒,人死了就死了!”母亲嗫嚅着,没说话⑪女人不是渡船的,她是给挖沙船上的男人们做饭的她不要钱,只是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地叹息,目送我们走进了五校⑫很快就报完名,我住进了宿舍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被子湿了半边,她叮嘱我,一出太阳就抱出去晒她跟我的同学们请求带我睡几夜,直到我晒干被子,但终于不放心,叮嘱我不要睡湿的这边时间不早了,她也该走了她站在走廊上,回头看着我⑬“我走了,你记得四点去换饭票啊!”⑭我点点头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⑮“你一定别忘了她穿好了雨衣,走进细雨中远方,山色苍茫,风斜雨细,淅淅沥沥,瑟瑟寒侵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着少年的忧伤。
⑯她是在第三天赶来的来的时候,我快上下午课了,便匆匆去食堂为她打饭我打了半斤饭两个菜,一个炸酱,一个红烧肉,一共一块五毛五在五校待过的同学都该知道,那个上海大厨做的炸酱和红烧肉是怎样的美味啊!⑰“你一定要吃掉,我要上课了⑱下课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饭盒里,炸酱没动,十块红烧肉还剩七块,整整齐齐地挨着酱红色的浓汁,隐隐的油光,肥厚的肉块儿为她吃掉了三块红烧肉,我开心得流泪那时候,我一周只有五块钱的伙食费那是我在五校第一次吃红烧肉,也是最后一次⑲有一个黄昏,我到河堤上背课文,遇到了上次撑船的那个女子她看着我说:“那天你妈妈回去时,胶靴里都是水我让她坐在床上,帮她使劲儿拽,半天才拽下来我收不住势头,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靴子拽下来,也把她的眼泪和哭声拽出来了她是哭着走回去的⑳她深深地看着我,又说:“你妈那天给我带了三块红烧肉,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㉑夕阳在天,河水粼粼我沿着河堤跑起来我不要她看见我的泪水……(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出母子情深B.选文第②段写大年正月乡村的热闹与我和母亲路上的孤独形成对比。
C.选文段补充交代了三块红烧肉的去向,升华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