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课程为载体打造和润育人学校特色.doc
11页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结题报告以课程为载体,打造“和润育人”学校特色学校项目负责人:张福利学校项目组主要成员:白瑛、赵晶晶、蒋国宁、王建英、刘文玲、吴从兵报告执笔人:吴从兵第一执笔人联系:13661074925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结题报告以课程为载体,打造“和润育人”学校特色北京四中顺义分校 一、学校概况北京四中顺义分校成立于2004年9月,原名顺义区第十中学,是由原顺义区一所城区中学高中部和一所农村初中校合并而来的公立完全中学现有初高中教学班50个,学生1900多人,教职员工248人学校坐落在顺义区后沙峪镇,教育资源丰富,交通较为便利但作为一所田野中新建起来的学校,缺乏文化传统,没有经验积淀,没有区域优势,特色构建较难2006年,学校与北京四中签字合作,将四中资源引进了学校;201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四中顺义分校,高中实现了跨区招生,开始了与北京四中实质性的合作,为学校特色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物力支持和智力支持二、试验目标与内容(一)试验目标通过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三年的特色建设,学校建设起和谐温润的校风,优美整洁的环境;和颜悦色、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学生生活快乐,学有所成,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二)主要内容:1、学校建设起优美整洁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文化氛围2、基本建立起可以传承的“和润育人”课程体系3、干部教师队伍完全融入到“和润育人”特色体系之中,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和润育人”特征4、学生思想品质,人文精神得到较大提升,生源素质明显提高5、在家校沟通方面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合作关系,通过“校讯通”等手段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对学校周边社区资源做到初步开发和利用三、特色创建过程(一)特色研究的缘起特色化和多样化是学校优质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出路特色发展必须是基于学校实际,经过设计实施并逐步积淀形成我们把特色发展作为课题来研究是基于如下考虑:1.我校是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并承担了一项国家级特色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方式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和培训,干部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热情明显提高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凝练出的办学理念是:尊重差异、和谐发展;办学思路是:以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2.我校与北京四中的实质性合作,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共享西城区和四中的优质资源参与西城区的教研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实质性提升;参与四中总校的各种活动,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但问题也明显显现出来:教师对西城和北京四中的依赖多,内化研究少3.学校所处的后沙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拥有30万常住人口的空港新城将在这里诞生;首都机场、国际展览中心、花博会主场馆的建立使得学校周边高素质的人群越来越多,学校的发展如何与周边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谐同步,如何提供优质教育,是我们遇到的新的挑战此外,学校已经参与北京市教科院组织的特色项目建设活动,顺应了关于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找准了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我们有机会深刻反思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因子,发展学校特色二)特色构建的演变建校初始,学校内部冲突不断:初、高中教师需要磨合;生源质量连续下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于是,我们提出了“协调各种关系,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我校还申报了“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和谐校园”的课题努力为师生的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初步形成了人与环境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的“和谐教育”成果但“和谐教育”的提法可能更多地指向教育的整体目标,不能看出所针对的学校的现实问题2011年开始,我校把“和润育人”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的方向,和润育人既指向学校的培养目标,更突出了学校的育人方式 “和”,和而不同,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创造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正切合我校的培养目标;“润”是我们追求的育人方式,学生内在品质的良好发展才是健康成长的“王”道,而教育则如水浸润。
因此,我们主张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帮助学生成长为与自然和谐、与自身和谐、与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我们更强调自主发展,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其实几年来,学校的许多措施已经在有意无意地针对学生状况做出“和润”的教育引导,我校既有的教育中已经包含许多“和润”风格的实例,如: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生活品质的环境建设中,布置了“天地人和”的主题雕塑和“润——让心灵开出美丽花朵”的景观寄语,修建的文化墙、“品”字石、凉亭、游鱼池等润心美景;实施的“八开始”等德育课程起到了良序和情的教育作用(八开始:文明从不说脏话开始;礼貌从排队买饭开始;友爱从关心同学开始;公德从爱护公物开始;环境卫生从不乱扔垃圾和不吃口香糖开始;健康意识从不吸烟和加强体育锻炼开始;自尊自爱从男女生正常交往开始,孝敬父母从刻苦学习开始);太阳能热水的供应、学生充电室的设置、回民餐饮窗口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的和气以待;开辟生态园,增进学生与自然与农业生产的良好接触,促使学生润养性灵;改变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模式,由竞技目标转为团队合作、快乐体验目标,熏陶学生和衷同乐的处世之道;变革教研方式,家校联合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和顺和畅;图书馆、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建设、青春期讲座、“感恩”主题班会起到了滋情润心的作用;北京四中教师讲座、授课等更是体现了和衷共济的合作精髓。
可以说,“和润育人”特色也是学校多年来教育实践的凝练,经过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两次调研并获得了他们的肯定,得到了顺义区教委、北京市中学特色发展课题组的大力支持我校也被批准为北京市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市级项目学校三)“和润育人”特色构建的路径第一阶段:特色初步定位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形成学校特色建设初步方案:确定了“和润育人”特色发展的两大支撑系统,一是校园文化系统,二是多维课程系统,从“与自然和谐、与自身和谐、与家庭和谐、与同伴和谐、与社会和谐”等几个维度进行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 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1.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框架 2.把常规课堂建设作为和润育人的主阵地 3.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体系包括校园文化标识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的社团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学风、校风、教风基本成型4.到2013年6月,形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第三阶段:特色成果梳理形成阶段2013年12月,形成特色建设成果四)以课程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发展研究实践1.课程建设的理念和依据按照<<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在北京市“名校办分校”项目的推动下,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纳入“和润育人”的特色建设中来,营造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和课程文化2.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载体,也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围绕“和润育人”的特色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从自然、自身、同伴、家庭、社会等几个维度出发,整体设计我校的三级课程下表是我们的校本课程结构图,列举了部分内容,目前还在不断充实表1.北京四中顺义分校校本课程结构图学校特色培养目标课程维度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润育人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与自然和润顺义地理(地方)介绍顺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了解身边自然环境,与自己身处的环境和谐相处我与可持续发展(国家、校本)所有国家课程中相关环保、节能的内容培养学生尊重环境、尊重他人的意识节能从我开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节能学习和行动学习节能知识,培养节能意识,形成节能习惯与自身和润生命质量与提升整合学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男孩女孩性别和性知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健康的性别意识心理与健康(地方、校本)涉及情绪、情感、个性、性格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生活……与家庭和润细读:《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通过亲孝教育,让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感恩父母认识家庭伦理关系,了解自己的亲人帮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与家人和谐相处我爱我家家务劳动体验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家务劳动,承担基本的责任与同伴和润拓展活动课程通过参加团体活动,学会与同伴交往通过拓展训练等活动,帮助树立集体意识,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和“ta”做朋友学习同性交往、异性交往的基本礼仪帮助学生了解基本交往礼仪,掌握把握的分寸与社会和润我是四中分校人在校着装、发型和举止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意识从我们能做的事开始“文明从不说脏话开始”等八个方面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让学生文明有礼,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天生我才设计演讲、播音、编导、主持、美术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扬长,用特长在社会立足,与社会有机融合人文游学体验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与社会更加融合3.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1)国家课程校本化我校积极挖掘、拓展国家课程中的“和润育人”资源,使之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的需求。
①目标分层,课程整合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长千差万别的情况,我们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积极挖掘、拓展国家课程资源,设置了基础性、发展性、拓展性多层次的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使学科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如历史学科,我们整合出“我仰慕的历史人物”、“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遭遇”、“千古不灭的情怀”等专题,吸引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关注历史,思考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自我人生的价值,增进学生对珍爱和平,创造和乐的认识,从而达到启迪思想,强健精神,充实情怀,树立崇高理想的作用②探索模式,提高效率在课程实施形式上,学校提倡“和颜悦色”的教学方式,这里的“和颜悦色”包含两层含义,及教育教学要和颜,教育的各色内容要让学生喜欢倡导不同学科都要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如:政治组探索“情境-自学-探究-展示-反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立体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数学组注重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地理组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引进课堂……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引导教师有意识地立足课程,把教材作为实施“和润育人”的教学材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教材“和”而不是让教材僵,用教材“润”而不是简单应试。
2)地方课程多样化我校的地方课程,采用讲座、展板等多种形式,在开设时间上与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相结合,凸显“和润”在学校德育上的主要价值比如,在健康教育月活动中,我校心理教师和校医从心理和生理(医务室与心理室一起办公)两个角度,共同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讲毒品危害预防,非常受学生欢迎,起到引导学生“与自身和润”的作用3)校本课程特色化围绕学校“和润育人”的特色理念,把从自然、自身、家庭、同伴、社会五个维度出发设计的十多门校本课程,穿插安排到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表2.北京四中顺义分校校本课程设置学年学期学段部分校本课程名称课程实施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