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课件.docx
3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已为本堂课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统计有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留心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以研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难点: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活动2【活动】探究 1、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指名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或一个“Ο”……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展开活动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生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5人;生2:老师比学生少9人;生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生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15人。
……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学生交流: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活动3【练习】反馈检测、总结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2、谈话:老师这有一些邮票,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这些邮票,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可以按邮票的横、竖形式分为两类,也可以按邮票的面值分为三类……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在统计每个类别的数量时,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活动4【作业】 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我们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喜欢哪一种水果的同学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