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教案.doc
56页主页 政治教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教学目标 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 1. 知识要求 1. 识记以下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2. 理解以下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 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用,破除“金钱万能论” 教学重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商品经济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只有了 解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近而了解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才能懂得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进而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商品和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商品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全书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以后教材中 讲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的所以必须作为教学重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只有懂得这一道理,才能深刻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有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这部分内容也属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现实的商品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不懂得货币就不懂得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及作用从理论上讲,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从实践上讲,社会主 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只有懂得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才能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制中起基础性作用 教学难点 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高度概括出来的,而不是靠直观所能把握的,因此教学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所以成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同一劳动在同一时 间内创造的总量不变而这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 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似乎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它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也就越高,这对教学中理解这一问题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价值规律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要理解这一问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制裁,靠直观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教学中有一定难度 课时安排 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经济? 2.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识了?“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提关系”我们学习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有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而查达此目的,必须从分析最觉的经济现象──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有关商品、货币的一般知识及其支配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板书)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引言和粗读第一课的节标题、框标题后回答以下问题: 1. 引言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2. 第一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 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引言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讲“商品是市场上最觉的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学习经济常识,也必须从了解商品开始”划书第5页第1段)二是讲我们应通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把握其中的经济规律,“学习了本课,我们将了解有关商品的一般知识,知道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初步认识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划分第5页第1段) 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本课书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框架这里只是粗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个初步了解,待全课讲完后,再总结归纳本课较详细的知识纲目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商品”中的第一个问题: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商 品(板书) 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1)什么是商品(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答)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 (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提问)你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目的: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同学甲答)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 (同学们看书第6页的“想一想”) (同学乙答)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这2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正确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并指导划书第6页第2段) (提问)为什么农民从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的自来水经过了自来水厂工人的劳动(汲取、净化、输送),是劳动产品,自来水成了商品,所以必须付水费 (教师讲解)同样道理, 是劳动产品的自然如空气、阳光等,也不是商品下面,我们把商品、物品、劳动产品三者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提问)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李明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王力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 (同学甲答)李明同学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来的,所以不是商品 (同学乙答)从商店买来的礼品,因既中劳动产品,又是通过交换得到、再送给别人的所以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
同学乙的观点是错误的王力买来的礼品,在商店七在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王力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且是为了交换王力接授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过渡到下个问题)商品作为劳动产品,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时就有了,但用于交换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要研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板书) 预习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第3自然段~第7页第3自然段后回答以下问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1.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板书)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 1)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板书) A. 在原始社会的很长时期内,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 高,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之间把公有的多余产品进行交换。
不过,此时直接以交换为 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没有产生 C.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人们使用劳动工具也由石器过渡到金属工具劳动效率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后,生产资料出由原来公社会所有逐渐变为个体家庭私有了私有制产生了 这时,商品生产就不仅在原始公社会之间进行,而且在原始公社内部开始盛行手工业者用分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业生产者交换粮食,同畜牧业者交换肉类、毛皮,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是真正的商品生产有了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于是商品经济问世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得就是商品经济 (提问 )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你知道了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2)商品生产(板书)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即商品生产”划分第7页第1段) 3)商品经济(板书)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划分第7页第1段粗体字)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注意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三者的区别: 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
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相互让渡蔌买卖商品的行为需指出的是:出现在原始部落间、由部落首领出面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是最初的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出现以后经常出现的商品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提问)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你能归纳出商品经济的产生有几个条件以及为什么吗? 2.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板书) (教师讲解)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私有制表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大家共有这样,一方要获得另一方的产品,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因此,商品经济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这两个条件下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