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通关试题库(有答案).pdf
23页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 40题)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A.柳宗兀B.韩愈C.欧阳修D.苏轼【答案】B2、道德是以()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A.罪与非罪B.理性C.慎独D.善恶【答案】D3、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C4、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的意义A.埋头苦干B.为人师表C.公平公正D.开拓创新【答案】B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A.主体性标准B.善的标准C.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学生的需求为标准【答案】C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A.主体性标准B.善的标准C.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学生的需求为标准【答案】C7、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的是()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答案】B8、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C9、2 01 1 年 1 2 月 2 3 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并就其落实工作发出通知。
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B.高校教师专业标准大纲C.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D.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案】D1 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A.质的分析原则B.质量并重原则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D.全面要求原则【答案】An、提 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D1 2、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B1 3、提出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强调“教者必以正”,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愈【答案】B1 4、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A.求真崇善B.开拓创新C.独立自治D.理性批判【答案】A1 5、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C.公民道德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答案】D1 6、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A.存在B,不存在C.时有时无D.可能存在【答案】B1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为人民服务B.责权利统一C.集体主义D.按劳分配【答案】A1 8、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答案】C1 9、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的()0A.约束功能B.导向功能C.调节功能D.制导功能【答案】D2 0、以 下()不属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A.依法依规处理B.品德评价C.批评教育D.价值澄清【答案】D2 1、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A2 2、2 004 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答案】A23、指 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C24、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B25、习近平总书记20 1 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 持“四个统一”,即“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A.理论与实践相统一B.教学与科研相统一C.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统一D.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答案】D26、对高校教师自制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制力B.高校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控制能力,学会“情绪管理”C.具有强自制力的高校教师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D.高校教师需要杜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答案】D27、()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B.培养四有新人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D28、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答案】C29、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答案】A3 0、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C3 1、“科学知识要经受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A.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C.无偏见性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答案】D3 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A.专业性B.多重性C.探索性D.实践性【答案】D3 3、“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D3 4、创造性地发展了西方社会的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里程碑式人物是()A.英国教育家保罗纽曼B.美国教育家杜威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德国教育家洪堡【答案】D3 5、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答案】D3 6、()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
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D3 7、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A.主要生活来源B.职责权利C.职业劳动D.生活方式【答案】A3 8、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将()作为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A.天人合一B.重义轻利C.三纲五常D.重农抑商【答案】C3 9、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追求创新,注重个性”,以下哪条不属于这一要求的内 容()A.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追踪学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B.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C.形成个性化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冒尖D.保持个性,敢于特立独行【答案】D4 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责权利统一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按劳分配【答案】C多选题(共 2 0 题)1、作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正确的功利意识应该是()A.以义谋利B.见利思义C.义利兼顾D.重利轻义【答案】A B C2、教师作为独立的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要求以下条件()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B.教育理论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理论前提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木原因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答案】A C D3、教师实现人生价值体现在()。
A.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B.从人生价值实现上来讲,个人应注重对社会的创造与贡献C.人生价值体现在个人同自身的关系中D.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需更关注人生的自我价值【答案】A B C4、目前的高校职能主要包括()A.培养人才B.发展科学C.提升民众道德水准D.为社会服务【答案】A B D5、职业道德具有如下特点()A.内容上体现职业特征,表达特定职业的义务和责任B.形式上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更具可操作性C.价值取向上注重利益性D.调适范围上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答案】A B D6、教师的人文素养,以人文精神为标志,具体包括以下方面()A.教育理念B.人文知识C.情感责任D.艺术涵养【答案】A B C D7、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通过自觉的师德修养培养的品质有()A.对本职业深厚的道德情感B.对学生、社会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师德良心C.尽心尽力、乐于奉献的职业信念和道德意志D.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品质【答案】A B C D8、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表现在()A.市场经济的竞争促进了人们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B.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促使人的主体意识增强C.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增强了挖掘潜能的主动精神D.市场经济造成的社会交往普遍化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答案】A B C D9、下列选项中,对教师道德评价的认识错误的是()。
A.对教师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善”和“恶”B.教师道德评价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教师道德评价的主体C.历史上少有伦理思想家提出有关善恶标准的解释和观点D.历史上的“义”“利”之争实质上就是教师道德评价【答案】BC D1 0、与教育职业活动的一般特点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A.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B.其对象是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C.其手段是教师的真才实学、人格品德D.在时空上具有弹性与自由度【答案】ABC D1 1、他律机制中的教师,在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关系上具有的特点是()A.被动性B.外在性C.实在性D.中介性【答案】ABC D1 2、有关内省这种师德修养方法的的认识正确的是()A.是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B.要求教师增强教师道德认识C.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剖自己,加深自我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D.内省有助于教师培养良好的个性品德【答案】BC D1 3、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特征是()A.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B.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C.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D.伦理学是一门心理科学【答案】ABC1 4、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特征是()。
A.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B.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C.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D.伦理学是一门心理科学【答案】ABC1 5、教师职业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有如下作用()A.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的传递者B.教师是人类智力资源的开发者C.教师是塑造一代新人的灵魂工程师D.教师经济和社会的建设者【答案】ABC1 6、学术诚信的三项简单而有效的原则为()A.当你声称自己做了某项工作时,你确实是做了B.当你发表言论时,你应该就熟悉的领域陈述真实的想法C.当你介绍研究资料时,你应该公正真实地介绍它们D.如果你使用了别人的工作,你要公开准确地引注它【答案】AC D1 7、职业道德具有如下特点()A.内容上体现职业特征,表达特定职业的义务和责任B.形式上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更具可操作性C.价值取向上注重利益性D.调适范围上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答案】A B D1 8、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最基本的矛盾有()A.教师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整体利益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行能力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