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doc
4页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丰子恺既是著名的漫画家,音乐家,又是一位富有个性和才情的散文家,著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他的散文在艺术上颇具特色,目前对于他的散文艺术已有部分研究,如江苏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型的《文学与绘画的结合的范例》,他以《两场闹》为例,分析了丰子恺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的画面,重点阐述了丰子恺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所融入的绘画技术又如北京师范大学陈亚丽,毋霞的《丰子恺散文浅论》从丰子恺散文的佛学思想,文质的纯真方面对其散文做了一系列论证,以其代表作《秋》,《剪网》,《大帐薄》为列做了具体而充分的描述再有福建师范大学的张胜璋的《丰子恺散文的艺术风格》一文,对丰子恺散文中的童真和自然作了简明的介绍现将从丰子恺散文中的音乐美,绘画美,朴实美三个方面做进一步补充一 音乐美音乐美:原指诗歌创作中对格律和韵律有很好的把握,引申到散文,指散文的文字中流动出让人能产生听觉美感的文章作为音乐家的丰子恺,在其散文创作中大量的穿插了对声音的描绘以及运用了声乐的比喻,这种无形的渗透使其散文在静态中有了灵动感,比如在《闲居》一文中,把春比喻成门德尔松,将无声的春天赋予门德尔松乐的明澈,文雅而不失热情奔放。
把夏比作贝多芬,将夏日那难以描绘的热烈用贝多芬音乐的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其“炽热表达”的方式给了夏一个完美的诠释,将秋说成是肖邦,舒曼,无以言说的悲凉之感顿时深入读者的心身,冬天就是舒伯特的曲子,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中欲罢不能的歌唱性透露出柔情简约的格律,在这样的比喻中抽象而难以捉摸的四季在作者笔下成了一首首不同风格的曲子,此起彼伏的在耳畔缠绕,如果不是这样的比喻,那么文中的表达将不再生动而富有灵气又如《作父亲》这篇文章中写道:“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写出了小鸡的咿哟,咿哟的叫声和孩子们好来,好来的赞叹声,将买小鸡的场面生动活泼的显现出来,让人可以在这些简单明了的声音描写中感受到孩子们看到小鸡时的那份欢快和兴奋之态,又如一曲活泼爽朗的童歌,将天真烂漫的孩童化作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这音符中诞生着欢快美的音乐美再如《晨梦》,其中“天一亮,小孩子就醒来,小鸟儿在我耳边喧聒,又不绝的催我起床这一句写出了孩子们一早起来的吵闹声,以及来到父亲耳畔叽叽喳喳唤父亲起床的场景,将一群可爱的精灵化作一群清晨从窗外飞来的小鸟,那份清新,宁静在这曲清晨的欢歌中跃然纸上,这是孩子们的吵闹声,却是父亲心里似烦却喜的天籁,在这样一个晨光中,听着如此心悦的歌声从梦里醒来,感受到的是人生的无限幸福与知足,由此,作者笔下的晨梦不仅由文字映入我们的眼睛,更化作一缕旋律飘入我们的耳朵,在这样的双重美感呼应下,使丰子恺的散文不经意间铺满了声音的美妙感,即音乐美。
二 绘画美绘画美:是指在描写一些景物与事物时,把事物的棱角与状态形容的非常的美.在散文中表现为无意中勾勒的完整的图画,使作者要表达的抽象而虚幻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让读者能够毫不费力的感觉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且这个内容在这种表达中有一种极充实的美感丰子恺,是散文家,同时也是漫画家,他的文章并不因为作为画家而刻意去实现文与画的结合,他所写的是毫无雕琢的文画的和谐统一,是来自于作家本身的修养及一种相辅相成的审美观,这样一种写作的构思不是经过刻意安排的,而是流露于心,《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有这样一段话:“坐在校旁的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刻,许多小孩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进”其中的意象江边,青草堤上,孩子,花,帆船,使人幻想出无数的诗篇,在历史的滔滔江河中流淌,把静的意象和动的节奏两成一条伸入远方的线,在这静与动,远与近的结合中,一副思乡的惆怅图与一副童真无暇图形成鲜明的对照,远方的故居在成人的眼中露出忧愁,而眼前的花草,帆船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金金闪闪的新奇,忧中带喜,喜中杂忧,这不仅是一副难以描绘的山水图,更是一幕满是情思的人间生活图。
这样的描写是文的画,更是画的文,使得文章的绘画美明亮而突出秋天,芭蕉的长大的叶子高出墙外,又在堂前盖造一个重叠的绿幕,葡萄架下的梯子上不断的有孩子们爬上爬下窗前的几上不断的供着一盆本产的葡萄夜间明月照着高楼,楼下的水门汀好像一片湖光四壁的秋虫齐声合奏,在枕上听来浑似管弦乐合奏《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这一段文字写了作者回忆中的缘缘堂秋天的景致,芭蕉的长大的叶子高出墙外,这句话中长大和高出两个词用的极妙,若写成长大了的芭蕉的叶子比墙还高就将完全失色,作者的这种写法,将芭蕉赋予了生命力,这“长大”将芭蕉写成了个孩子,在岁月中慢慢的成长着,再用“高出”一词将芭蕉超过围墙露出枝叶在墙外的动作有一跃而出之意,又似“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灵巧,这么两个动作将芭蕉这一景物洒在了水墨中,不仅是一幅芭蕉图,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这动态的生长中不远处又搭有静态的葡萄架,是一个重叠的绿幕,安静处,又有孩子在葡萄架下不断的爬上爬下,这两动一静,层层往下的结构使眼前的画面十分的和谐,这些是看的到得景象,也是实的事物,接着为这幅丹青洒了一丝月光,照着高楼,也照着这和谐的图景,四起的虫鸣此时又如锦上添花般得将这个场面缓缓托出,如此看来,在丰子恺的散文中,不仅句子中闪现出灵活的画面,句与句和成的段落又成了一幅整体的图,这些图与图之间不是拼凑而成,竟是达到了自然的融合,从而形成一幅更大的有机画,作者的这种文字不是水彩画绘成,却胜似水墨泼成的天然之作。
又有《自然》一文中“伛偻的老丐,像一幅米勒的木炭画,充满着哀怨之情,施与同情的人又买得一幅充满感激之情的画”,“普通的照相中的人物,都装着在舞台上演剧的优伶神气,或者南面而朝的王者的神气,或者庙里的菩萨像的神气,或好像正在摆步位的拳教师的神气前一段写街上伛偻的老乞丐,作者不着一墨,没有写老丐的神态外貌,也没有写他的可怜之状,却说像一幅米勒的木炭画,将读者的思维拉入米勒的画作中,顿时联想到《拾穗者》一画中的妇人那隐忍、谦卑,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借用名家画作来写眼前的老丐是在是比画作本身更令人心生沉重之感,而施与同情的人又买得一幅充满感激之情的画,没有将施与者得细小恩赐和老丐的感激涕零指装实写出来,但老丐的卑微却极易审视,后一段写照相之人的形态,几个比喻将各色各样的pose幽默的道出,有南面而朝的王者神气,有庙里菩萨像的神气,有摆步位拳教师的神气,将人物的动作,姿态浓缩与一个框架中,一个舞台中,一张照片中,实在是直观而又不乏生动作者这一个个的形象比喻,一处出的景象铺写,构成的一幅幅无声却胜有声的画无不彰显着其散文中的绘画美三 朴实美朴实美:质朴,无文饰《庄子·天道》:“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成玄英 疏:“夫淳朴素质,无为虚静者,实万物之根本也在丰子恺的散文中,无论选材方面,还是语言方面都极其的朴质,毫无修饰,无需用华丽的词澡,也无需借用奇特的意象,总是能在自然界中发现极简单普遍的事物,写出深刻而巧妙的见解,使其文章中飘逸着淡淡的,真真实实的美在《吃瓜子》这一名篇中,写到中国人吃瓜子这一事件,其中“这种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得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这几句,在毫无色彩渲染中将中国的少爷小姐吃瓜的模样写得入木三分,又写到外国人吃瓜子“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无处寻找了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的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将不懂吃瓜子之法的人所闹的笑话写得有趣而滑稽,从而看出吃瓜子这小事中也有大学问,最后升华到:“试看糖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得出了作者的思考,将作者从平淡的小事中看出的大道理写得有理有据,是在让人感觉到这支普通的笔中写出的不显眼的字却有莫大震撼力。
而在《沙坪小屋的鹅》一文中,又选取了鹅这极不起眼的物来写,让人在不以为意中发现新景象,如写鹅的叫声:“其‘轧轧‘然的与鸭的大体相似,然却不同于鸭的琐碎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其声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喝叱写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似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正是它傲慢性格的表现”将鹅身上不同于其它家禽的细微之处得体的描绘了出来,而对鹅吃食的抒写更是细致入微,鹅是要吃冷饭的,需要水,泥,草三样东西下饭,吃的时候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到某地方吃一口草及泥,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一口饭,倘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的大踏步前去吃一口水,再踏大步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旁边还必须有一个人守候,像饭馆里的侍者一样将鹅吃食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在这几个简单的动作中道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富有朴实感,一幅乡间质朴图画又出现在读者的眼帘再如《杨柳》,《蜜蜂》,《炒爆米花》,《楼板》等篇目都是以最普通的事物入题,写了杨柳虽是“最贱的”随处可栽,只需阳光,泥土和水就能生活,不比牡丹,葡萄藤,许多花木娇贵,但它却有下垂的特点,不像其它花木,只一心向上爬,爬到高处却忘了跟,只有杨柳它是最普通却又最懂得感恩的植物,又如蜜蜂,写蜜蜂被困在房内,总想从关闭的玻璃窗处飞出,平常蜜蜂在人的眼里是不善的动物,它会蜇人,但作者却从这个侧面写了蜜蜂为了生活频频碰到钉子后的不屈不挠,不管阻力多大,不管能不能出头,它都执著的坚持着,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生存需要的精神毅力,再如炒爆米花,将硬年糕爆过后原本质地致密,不易嚼碎,不易消化的爆米花就变得松脆易消化了,又从这个浅显的事理中得出一个道理,即有些事情只需转个弯或稍作加工,原本不够好的东西就能有质的突变。
还有楼板的描写中,由一块普通似乎没什么用的楼板写出了这一楼板的差别中,隔出的冷淡的人世间的情感关系这一系列的普通选材,平淡语言组织构成的一篇篇朴实的文章,看似无美,却处处流动着简单的美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