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潮剧《江姐》姚璇秋.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闪****
  • 文档编号:317737195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86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潮剧《江姐》姚璇秋 篇一:戏剧鉴赏(潮剧《白兔记》鉴赏) 潮汕的小乡村,每到各种节日就喧嚷异常,迎神赛会期间必定会请戏班子唱戏助兴自小生在潮汕长在潮汕,受到这种环境的渲染,逐渐地也热爱上了听潮剧心情好时,也会哼上几句唱词 在我看过的所有潮剧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改编自元代南戏的《白兔记》而《白兔记》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井边会》一折了 《白兔记》陈述的故事大约是这样的:刘智远与李三娘成婚不久,被迫离乡投军三娘孤身一人在家,受尽兄嫂的虐待,白天井边济水,晚上磨房推磨后三娘于磨房产下一子,取名咬脐狠心的兄嫂竟将婴儿投入鱼池,幸好邻居窦公出手相救。

      三娘怕爱子再遭兄嫂毒手,托窦公送子至太原寻觅夫婿,而彼时刘智远已入赘岳府三娘的悲苦感动了岳秀英,秀英自愿承受起抚养咬脐的义务十六年后,刘咬脐打猎至井边,母子相遇,交谈后,得知三娘即其生母刘咬脐携带三娘血书一封,快马赶回家,紧紧追问其父刘智远含泪告以实情,并与咬脐微行见面三娘,一家团聚 潮剧《白兔记》共分《窦公送子》、《井边会》、《回书》三折,其中,《井边会》是全剧精华之段,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都是从这一折当中获知的,而主角李三娘的形象也是在这一折当中塑造这一折的唱词,最能考验一个旦角的才能李三娘在陈述自身凄凉遭遇时,一咏三叹,让观众唏嘘不已,情难自抑我在看这部剧时,每到这一折李三娘哀怨地召唤自己近在咫尺却不自知的儿子刘咬脐时,眼泪就难以操纵,貌似是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隔一十六载,素未谋面深切的思念之情,感慨自己身世之苦,无不让人动容 李三娘在《井边会》一折中,一出场便是一句“苦啊~〞,声音凄切哀怨,饱受煎熬。

      好在野外劳作,感慨悲苦也不会让自己狠心的兄嫂得知,不会为自己招来更多的责罚简短两个字,概括了她与丈夫被迫分开以后的生活境况 “肩挑桶儿步踉跄,风雪偏袭单衣人人家哥嫂有情义,我的哥嫂似豺狼实只望儿夫重聚首,又怎知一十六载音讯渺茫万恨千愁向谁诉,一步一泪只自伤〞只听闻便让人觉得忧伤一十六年,与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分隔两地,一点消息都没有,浓重的思念之情就足以催人泪下何况兄嫂心狠手辣,只为钱财,煎熬自己的亲人寒冬腊月里,李三娘却只能穿着单薄的衣裳在雪地里打水她太冷了,太饿了,太累了,步履都踉跄一滴珠泪一滴水,泪未流尽井已干〞,李三娘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心酸,眼泪洗刷不尽,常人亦无法感同身受 “这大路山前,小路山后,山前山后,行人有千万,何必对我苦疑猜,莫非是薄命人,就该四处受冤苦,井边汲水也惹祸灾〞不幸的李三娘,把自己的凄凉归结为命苦,是命中注定。

      而长期遭遇压迫的她,一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即使事实并非如此,也觉得是自己命中注定的灾祸三十几岁的妇女,本该是对生活布满憧憬,享受孩子成长带来的欢愉,可是李三娘,她的三十几岁,不,她全部的青春年华,都葬送在兄嫂的欺凌上,都掩盖在凄苦的阴云下 “当问则问,不当问便罢休,何必细问苦情由?〞刘咬脐见李三娘哭得可怜,欲听其诉苦,伸出援手,李三娘却拒绝古时女子,受压迫得多,即使有机遇,也不请求援助,自认命苦而且,女子本身地位低,看法多无人搭理,求助亦同无助手足尚如此,何况相逢陌路人若兄嫂闻知道,一旦见责罪非轻〞至亲骨肉的伤害,使她的性格发生扭曲,不愿轻信他人多年的悲苦让她绝望,不信人间有爱 “别郎简单见郎难,遥望关河烟水寒,数尽飞鸿书不至,井台积泪待君看遥望关河烟水寒,十六年前容颜改,八千里外心怎安?早回一日能相见,迟来一刻见面难〞李三娘咬破手指写下的血书,看了就让人心酸。

      流尽眼泪的等待,已无力再支撑另一个十六年若再未见面,怕只能来生再见 李三娘是古代受压迫的底层女子的典型形象虽说婚姻的开头是和美幸福的,可是随着 父母双亡,幸福便消失殆尽,只剩下兄嫂的欺凌封建的思想“父死兄为长,母死嫂为娘〞,重重地压在她的身上,使她不能抵挡被迫与丈夫儿子两地分隔,生活又只剩下永无止境的劳作和责骂,一个健康的心灵,至此扭曲怯懦 敏感,对陌生人不信任,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再也不相信爱了〞她只一日复一日忍受她的悲哀“命苦〞,只一日复一日地思念久未谋面杳无音讯的至亲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女子美德,忍让、贤惠、忠贞,也看到了古时女子普遍的悲哀,不自由、地位低、没有勇气挣扎今天的我们看这部戏曲,不仅仅是慨叹今时今日生活的幸福,唏嘘古代女子的可悲,更应当看到背后更深层的理由。

      是什么让女子的地位如此低下,成为男子的附庸?是什么让女子不敢抵挡,只一味悄悄忍受?现代女性,争取自己的自由与权利,就要从根本上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为自己战斗的人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成为他人的附属品,才不会让自己“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广东潮剧团排演的《白兔记》,由有名旦角演员姚璇秋担纲扮演李三娘姚璇秋,女,广东澄海人,一级演员1953年从艺,历任汕头市正顺潮剧团、广东潮剧团演员,广东潮剧一团副团长、演员,汕头地区青年潮剧团团长、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1953年首次公演潮剧《扫纱窗》,1956年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扮演角色有潮剧《扫窗会》王金真、《陈三五娘》陈五娘、《苏六娘》苏六娘、《辞郎洲》陈璧娘、《认相》赵五娘、《井边会》李三娘、《回书》桂英、《张羽煎海》琼莲、《春草闯堂》李伴月、《玉堂春》与《梅亭归》苏三、《袁崇焕》叶夫人、现代戏《革命母亲李梨英》李梨英、《江姐》江姐、《沙家浜》阿庆嫂、《杜鹃山》柯湘、《龙江颂》江水英、《万山红》王凤来等。

      《扫窗会》获1953年广东省汇演优秀奖,其本人亦于1974年获广东省政府事业贡献奖等1989年由她录音灌制的《井边会》唱片,获中国唱片公司首届金唱片奖,并获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最正确艺术十分奖 姚璇秋的唱功有深厚根基她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又得名师指导,勤奋学习,有声腔演唱的正确方法她发音自然,纯洁大方,高音幽美流畅,中低音圆润,音域较宽含咬吞吐〞遵循传统的演唱规范,口形美观,咬字清楚敞亮,字字如珠,行腔委婉,收韵浑圆在演唱《井边会》时,姚璇秋更是以情入曲,以曲传情,曲文唱来古朴、委婉、幽美、沉重在这一折戏中,李三娘的悲情本就让观众叹息,姚璇秋的演唱,更加打动观众的心那一声声的召唤,唤得人泪流不止,心情沉郁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4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作为一个古老的地方戏种,潮剧在唱腔上也是别具一格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存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井边会》一折戏,在原有的潮剧独特唱腔的根基上,结合姚璇秋卓越的表演,在艺术效果上更为丰富,从情感上更加打动观众 总而言之,潮剧《白兔记》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作品,作为潮剧中的经典剧目,它的艺术价值自然不必说了对于我个人而言,潮剧满载我童年的记忆,潮剧中的潮汕语音是对离家求学的我的亲切问候 “树有根,水有源,饮水思源,叫他莫忘了生身的娘〞 篇二:潮剧随笔 汕头老区人的潮剧情缘 潮俗好戏之风,由来已久。

      清康熙蓝鹿州《潮州风俗考》载:“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作为一个成长在汕头老市区的人来说,我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他们那一代人对潮剧深深的依恋,而潮剧对于我,确是既陌生又熟悉 小的时候,我并不是十分热爱潮剧每当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潮剧,我总是不耐烦地催促他们转台但古怪的是,每当传统节日,家附近的“伯公庙〞搭棚演戏或者是木偶戏(我们称为“纸影〞),我都会早早缠着爷爷带我去占位看戏,那时候可能就是想着去凑喧嚷而已,并不懂得欣赏潮剧随着自己逐渐长大,知道应当抓紧时间陪陪爷爷奶奶了,陪他们看潮剧就是最简单却却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情了看潮剧的过程中,爷爷奶奶特别愿意于给我讲解潮剧的内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潮剧《二瓮银》(又名《扛石记》)好食懒作羡嫖爱赌的丘孝,同其妻王氏行不仁施毒计,追迫老母将父亲遗下的钱财交出丘母识破他俩居心,不愿说出藏银地点,丘孝夫妻强迫遭其毒打的老母把沉重的巨石头扛回家,强将母推下悬崖丘母奄奄一息,幸获小贩金如龙相救,认为义母,丘孝夫妻家产败尽沦落为丐,路遇老母苦乞收留,丘母不愿相认,却又于心不忍,为使他们重新做人,送银子让其学做生意,这部剧让我懂得要孝敬父母,心地良善。

      《春香传》一开头最吸引我的,是整部剧的服装造型,以及那几句是潮汕人都很哼唱的“春香当当当,梦龙咚咚咚…..〞奶奶给我介绍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