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docx
8页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肇庆市统计局能源科·目前,肇庆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进展阶段经济进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冲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形<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 了较快增长 2005 年-2021 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形如下<见表一)表一: 2005 年-2021 年 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形表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21 年GDP增长率 <%)14.415.415.314.2能源消费增长率 <%)10.510.9610.6910.2<二)单位 GDP能耗逐步下降单位 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的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2005 年以来,全市单位 GDP能耗逐步下降,由 2005 年的 0.95 吨标准煤 / 万元下降至 2021 年的 0.887 吨标准煤 / 万元,说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提高。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图一: 2006 年-2021 年期间各年度 GDP能耗下降率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21 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720.760.960.97其中: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331.061.041.00〔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内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靠程度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形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 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会小于1表二: 2005 年-2021 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肯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看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治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对节能降耗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之,就会促进能耗水平上升。
图二: 2005 年-2021 年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吨标煤2006 年3302007 年3712021 年408比重<%>100100100吨标煤107124142比重<%>323335吨标煤136154155比重<%>414038626058565452504859.857.655.1能源加工总效率52.5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21年二、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分析<一)从能源消费品种看,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市的能源消费品种主要有煤炭、石油、燃气和电力〔 见表三>,它们消费量合计占全市消费总量97%以上其中,煤炭和石油两个品种占据消费总量的 70%以上表三: 2006-2021 年能源消费品种构成表终端消费量其中:煤炭消费量其中:石油消费量其中:燃气消费量其中:电力消费量吨标煤比重<%> 吨标煤 比重<%>113.46921123.57821143.58922注:表中数据按当量值运算综合来看,近几年全市的煤炭消费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样低质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客观上造成我市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低,带来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境污染、产品能源成本较高和产品竞争力偏弱。
削减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提高电力和燃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是我市将来能源消费品种品种结构调整的重点<二)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看,结构节能未有效发挥作用开展节能降耗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节能,二是结构节能结构节能是指通过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高低能耗行业比重,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来实现整体能耗的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明白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 2007 年和 2021 年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对2021 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和结构节能量 <表四)进行了测算,数据表明: 2021 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为 -20.81 万吨标煤,其中,直接节能为-28.14 万吨标准煤,结构节能为 7.33 万吨标准煤表四:三次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及节能量<单位:吨标准煤 / 万元,万吨标准煤)07 年单位增加值能08 年单位增加耗值能耗07 年增加值比重08 年增加值比重08 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合计0.9190.8871.0001.000-20.808708 年三次产业结构节能量7.3364第一产业0.280.230.22690.2087-2.1081-0.6917其次产业1.291.020.3360.3651-14.49118.9122其中:工业1.381.110.29440.3266-9.2919.4375第三产业0.580.5520.43170.4262-4.1911-0.884注:节能总量 =【本期某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某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同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本期增加值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结构节能 =【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本期增加值直接节能 =节能总量-结构节能总体来看,我市直接节能成效显著,是目前节能的主要途径。
结构节能为正数,肯定程度阻碍了节能总量的增加,三次产业中,一、三产业结构节能为负数,其次产业结构节能为正数从数据可以看 出,我市能源消费节能主要来自于其次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单位 GDP能耗下降 16%目标任务,更应当从结构调整入手,不断加快第三产业进展,提高第三产业在 GDP的比重促进其次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其次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三)从工业结构重型化进展看,高能耗行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所在从三次产业节能总量看,其次产业节能量占 69.64%〔 见表四>,其次产业节能量为 64.12%由工业来实现然而从结构节能看,其次产业和工业结构节能量分别为 8.91 万吨标准煤和 9.44 吨标准煤,结构节能均为正值因此,进一步削减高耗能行业的比重,优化其次产业尤其是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将是将来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所在长期以来,重工业优先进展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倾向,使得我市重 工业进展不断加快数据显示 2021 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69.24%,比 2007 年增加 1.93 个百分点其中高能耗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 34.56%,比 2007 年增加 1.28 个百分点。
三、 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一)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冲突2006 年-2021 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形如下 <见表五), 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其次产业比重不断上 升其次产业是能耗最高的行业,无形中加大了其次产业,特殊是工 业的节能压力形成了产业结构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 冲突表五: 2006 年-2021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情形表单位%2006 年增加值比重2007 年增加值比重2021 年增加值比重合计100100100第一产业25.8822.6920.87其次产业29.8833.6036.51第三产业44.2443.7142.62<二)工业进展加快与整体能耗降低之间冲突近几年,我市工业进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重型化比重逐年上升2006 年-2021 年,全市工业增长速度均在 30%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在 20%左右,能源消费增长偏快工业增速大大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目前,我市依靠工业支撑 GDP增长的因素仍旧存在,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显著调整,并有比重加大的可能。
企业剔除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主动力不足,政府对投入节能减排的一些重点治理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工业进展加快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标之间存在肯定冲突<三)低质型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爱护之间的冲突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近几年承接产业转移,大批陶瓷和建材企业落户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以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低质型的能源品 种,客观上造成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量偏大,带来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爱护带来严峻影响四、将来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和谐进展的方向与计策<一)加快进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极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扭转结构能耗上升的局面其次,我市工业高能耗产业比重偏高,高耗能企业较多,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肯定难度因此,要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一是把好能耗增长源头关,把能耗标准作为工程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努力遏制高能耗行业增长过快的势头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进展具有成长性,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产 业三是要坚决剔除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能耗水平高的产品和企业<二)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大能源转化力度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大,不仅给环境和运输带来压力,而且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对企业准入建设不仅要把好能源标准审核关,而且要掌握好能源消费工程审核关不断提升电 力、油、燃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对能源消费大的工程准入要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捆绑审核,努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走循环经济进展道路循环经济在肯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