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度和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解析版).pdf
17页主题一声光金专 题0 4温度和物态变化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挎情概览考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温度及温度计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主要考查温度的估测及温度计的使用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在热学实验中主要命题点有:温度的估测、普通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和读数等物态变化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物态变化是热现象部分的重要考点,也是考查热点,命题较为集中主要考查六种物态变化及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有时也会出现在综合题中命题点有: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吸、放热情况的辨析,熔化、凝固、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和图像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液化的方式,自然界水循环过程等一禀题透视 考向一温度及温度计1.(2 0 2 3 宁夏)下列物理量的估测值与实际相符的是()A.宁夏冬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 0 B.教室的高度一般约为3 n lC.眼保健操的时长约为1 5 分钟D.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 0 m/s【答案】B【解析】A.宁夏在我国北方,冬季最高温度不到2 0 ,故平均气温不可能为2 0 C,故A不符合题思;B.教室的长度一般约为9 m,宽度大约7 m,高度一般约为3 m,故B符合题意;C.眼保健操的时长约为5分钟,故C不符合题意;D.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5 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 选B o2.(2023 常 德)如图所示,温 度 计 的 示 数 为 C答案】3 7【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位于3 0 刻度线以上第7个小格处,则其示数为3 73.(2023 北 京)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这就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 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答案】丙【解析】小强自制的简易温度计是利用小瓶内水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当将此温度计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时,小瓶中的水因受冷而收缩,细管中的水柱下降,则细管中的液面比甲低,故图丙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解题技巧: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 .液体温度计是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1)观察量程;(2)认清分度值使 用 时“三要三不能”:(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在示数变化过程中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随意读数考向二物态变化4.(2 0 2 3 兴安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晶莹C.白雾弥漫D.霜满枝头【答案】D【解析】A.冰雪消融,固态的雪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满枝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固态的白色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o5.(2 0 2 3 西藏)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液态,熔化(m.1 气态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解析】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o6.(2 0 2 3 巴中)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能有效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C.秋天小草上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有时会形成冰柱,是凝华现象【答案】B【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冰遇热熔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 A错误;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中会吸热,能够降低一些温度,故 B正确;C.秋天小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 C错误;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的冰柱,是屋檐上的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 D错误。
故选B o7 .(多选)(2 0 2 3 十堰)地球表面7 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答案】A B【解析】A.地表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变成成水蒸气,故 A正确;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遇冷液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水滴,故 B正确;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成小冰晶,故 C 错误;D.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成雨水,故 D错误故选A B o8 .(2 0 2 3 仙桃)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一 一“炒酸奶”将-1 9 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选 填“吸收”或“放 出 )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答案】吸收 凝固【解析】将-1 9 62 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9.(2023 淄博)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 i n 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解析】1 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 0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2 该物质从4 m i n 是开始熔化,到 8 m i n 时熔化结束,则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4 n l i n,第 6m i n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10.(2023 荆州)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 填“心、“8”或 C”);(2)下 列 措 施 不 熊 使 物 质 受 热 均 匀 的 是;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答案】C C 3 8 晶体 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解析】(1)1 实验中为了让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从下到上组装,则应先固定心(2)2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使被加热液体受热均匀,故 A不符合题意;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故 B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使得测量的温度准确,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故 c 符合题后、O故选C o(3)3 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其温度为3 8。
4)4 由图丙可知,理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该物质由固定的熔点,故该物质是晶体5)5 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实验时绘制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1 1.(2 0 2 3 甘孜)小杨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试管、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如图甲所示二二一1 0 090乙(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C;(3)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实验数据表明:实 验 所 在 地 的 大 气 压 (选 填“小于”或“大于”)1 个标准大气压答案】自下而上 93 不变 小于【解析】(1)1 实验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此应先根据外焰的高度安装下面的铁夹,再根据试管的高度固定中间的铁夹,最后根据温度计的位置固定最上面的铁夹,因此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 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液柱在零上,所以温度计示数是93.(3)如图所示可知,3.5 m i n 之后图线为水平线,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水已经沸腾,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4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 0 0 ,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7 ,实验所在地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解题技巧:1.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先看清过程中物质的始、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辨别物态变化,要求能够根据现象指出属于何种物态变化,并能指出哪些变化过程吸热,哪些变化过程放热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放化、凝华2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还有液体种类3 .气体液化的两个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4 .三个条件(1)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5 .图像(1)熔化图象:晶体熔化的图象中先有一段温度随时间上升的线段,温度达到熔点后再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熔化完毕后是一段温度随时间上升的线段;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始终是温度随时间上升的曲线,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2)凝固图象:晶体的凝固图象中先有一段温度随时间下降的线段,温度达到凝固点后再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凝固完毕后是一段温度随时间下降的线段;非晶体凝固的图象始终是温度随时间下降的曲线,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3)沸腾图像:升温,然后温度不变化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1.|(新情境)(2 0 2 3 山西)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 为“模”,然 后 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 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A.蜡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故 A错误;B C.青铜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 B正确,C错误;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故 D错误。
故选B o2 .(2 0 2 3 大连)诗经国风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流传甚广形成“露”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