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奥尔夫音乐五只猴子.doc
3页中班奥尔夫音乐:《五只猴子》执教者 缪爱春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AB段的不同特点,并尝试做肢体动作;2、感知数目的递增与递减,在游戏中用动作表示、乐器表演活动准备:音乐、香蕉树、猴子图片、铃鼓、木鱼活动过程:一、听《咿呀咿呀呦》音乐进场二、故事导入: “哇” ,你们瞧!农场里有什么呢?(出示香蕉树)谁最爱吃香蕉?今天我们的朋友猴子想爬到树上吃香蕉了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来了几只猴子吧!三、歌曲游戏——猴子爬树1、感受歌曲A段:——你听到了有几只猴子?(教师徒手演示,宝宝感受音乐A段)——师小结:哇!孩子们听得可真认真!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五只猴子》——那猴子是怎么爬树的呀?(宝宝自由发挥想象,请孩子来示范,其孩子一起学——猴子在爬上树吃香蕉会是怎样的心情?——那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呢?——师幼一起听音乐学猴子爬树(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开心的学猴子爬爬树吧!)——师小结:哦!孩子们!你们学得太像了!2、演示图片,再次感受音乐A段:——现在猴子要上树了,请你们仔细听、仔细看哦!——诶!除了嘴巴能念出好听的节奏外,我们身体上的哪些部位也能拍出好听的节奏呢?(幼儿说)——现在猴子要上树了,请你们在听到数字一、二、三、四、五的时候,用你们的小脚踏出来,好吗?——教师配合数量出示猴子图片,感知递增(跟不上可再来一次)3、教师演示图片,感受音乐B段:——你们踏的真好听。
那猴子在香蕉树上吃得太饱了,一不小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孩子说)——教师配合数量拿掉猴子图片,感知递减(发生了什么事啦?这时猴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听了这段音乐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师幼一起请手比出相应的数量(再次感受B段)4、乐器——铃鼓、木鱼——这是什么乐器宝宝呢?今天我们一起带着铃鼓、木鱼一起来玩玩吧!——听音乐完整欣赏,并配合音乐分组演奏教师当小指挥)(四):结束——《咿呀咿呀呦》——今天我们和猴子玩了这么久,也该和猴子说再见了——听音乐出活动室课后反思: 《五只猴子》是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中班孩子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此活动设计了小猴爬树摘香蕉和从树上掉下来的游戏情节,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旋律感知活动的节奏是本活动的重点,此活动始终让孩子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获发展 此活动我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的,也许这在活动中是一个亮点吧!首先我先是让孩子了解猴子的习性,再通过创编猴子爬树的动作,在创编的过程中,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或许有些孩子没见过猴子,即使见过猴子的孩子,观察不够仔细,所以一些动作还是模仿老师的。
但是爱模仿的孩子很快配合音乐的节拍做出相应的动作 接下来是通过肢体和游戏感知数量的递增递减,这是活动的难点在感受A段音乐时,我们首先是配合音乐用手指比划出数量,接着用小脚踏出猴子上树的节奏孩子的兴趣很高,积极的参与,使活动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了提升在感受B段音乐时是用手来感知的孩子能有节奏的来感知此活动的节奏,挺不错的但是我在活动中,有一点做的不是很完美,就是在感受A、B段时,幼儿能够说出猴子上树是开开心心的,掉下来是伤心、难过,我应该让幼儿将这种心情融入到音乐中去,这样的话活动就会更完美 最后一环节是完整用铃鼓、木鱼演奏,在数字部分能有节奏的拍,幼儿在A段演奏时非常好,非常的成功但是在演奏B段时,有点混乱了也许是幼儿对活动太感兴趣了,或者就是我对这环节做得不是很到位,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总之,此活动幼儿在掌握节奏方面做得很棒的,幼儿的兴趣也很高的,此活动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我调动了全身所有的资源,肢体动作不仅到位还很优美,从头到脚能用上的肢体动作都用上了,很不错!在活动中,我的随机性很强,能让自身的素质带动孩子积极的参与,使活动收到了较佳的效果。
但是在最后分组演奏时,我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可再来演奏一次,这样效果更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