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标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商榷--以外研社英语第4册第5单元为研究样本.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7344459
  • 上传时间:2017-1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4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发表于湖北《崇文英语-新英语 教育》2010 年第 1 期(总第 6 期),15-20 页课标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商榷——以外研社英语第 4 册第 5 单元为研究样本陶百强【摘要】随着我国在 21 世纪初推行基础教育教材多样化政策,为了保证教材质量,反思性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微观研究层面抽样研究了外研社出版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 4 册第 5 单元的科学性问题,发现研究样本在信息准确性、语言输入、词汇、语法、练习设计等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教材科学性的系列建议关键词】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教材 教科书 科学性作者简介:陶百强, (1971—),重庆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自由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语言测试一.引言教科书即所谓狭义的教材,因为广义的教材指课堂内外师生使用的教学材料,包含教科书、练习册、活动册、自学手册、资料、挂图、卡片、教学实物、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等(本文的教科书和教材皆指狭义的教材,除非另外注明) 设计合理的英语教科书不但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以及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而且承担了传承文化的任务。

      对于教科书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论述很多,如McGrath (2006)认为教科书支配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Richards (2008)认为教科书是多数语言项目的关键部分(key component),在某些情况下,教科书是学习者语言输入和课堂语言活动的基础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张正东教授(2005)认为英语教材是实施英语教育教学之路线、策略、内容、手段的综合性载体,是师生英语活动的主要信息源,是学生学得、生成、发展英语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依据和酵母2001年6月7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下发了11号部长令,颁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宣告打破基础教育教材基本由直属教育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垄断的状况,全国所有的出版单位、个人、团体都可以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获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以后,即可以出版投入使用我国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提基础教育教材多样化,但是教材多样化在2001年才正式起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多样化进程加快全国有两亿多名中小学生,教材教辅产值三百多亿,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进军教材,迄今,全国7家出版社已出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套。

      虽然国家对教材准入实行严格的立项审批和教材审查制度,目前教材研究文章基本是为了促销而由教材编写者利用刊物等媒介进行正面的自我评价,但是,是否存在教科书质量问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此做一抛砖引玉之研究二.研究样本和研究维度在我国目前英语师资情况下,部分教师缺乏批判性意识,盲从教材,可能向学生传递教材承载的错误信息或语言知识等如果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和怀疑意识,对教材和教师的盲目崇拜可能导致教材的错误被广泛传播所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意义重大本文的研究抽样样本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第 4 册第 5 单元—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含单元内容 41-50 页和相关附录 Notes to the text 第 105 页, 110 页) ,该书由中国和 McMillan 出版公司合作编写, “中方2主编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英方主编 Simon Greenall 先生和 Diana Pye 女士均为具有丰富经验的英语教材编写专家,参加编写的还有高中一线英语教学专家薛中良、钱建源、吴燕、俞平、庞淼等” (转引自样本之前言) 。

      对教材的评估,国外和国内学界研究教多,教材宏观评估研究丰富,如 Cunningsworth (2002: 15-17) 提出的四原则说:( 1)应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应与教学大纲的目标一致;(2)应反映出学习者对语言目前或者将来的用途;( 3)应考虑到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求,应当对其学习过程有帮助,而不能强加给他们某种僵化的方法;(4)教材应当扮演一个辅助学习的清晰角色Richards (2006)提出有效教材应考虑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三大因素,其中教师因素含教师的语言水平、培训和经验、文化背景、教学风格;学生因素含学习风格、语言学习需求、兴趣和动机等;环境因素含校园文化、课堂条件、班额和教学资源等我国台湾欧用生教授(转引自陈月茹,2005)提出了对教科书进行全面评估的四维度即物理属性、内容属性、使用属性和发行属性总之,英语教材的宏观评价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等理论层面以及技术层面等限于研究条件,本微观层面的文本研究仅涉及教材内容属性中的科学性层面,科学性也是教材的最基本要求刘道义(2004)认为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评价教材质量:1.发展性;2.思想性;3.系统性;4.科学性;5.趣味性;6.先进性;7.实践性;8.评价性;9.创造性;10.拓展性,她对其中“科学性”的定义为“教材的编写应做到语言、内容、信息、知识等方面准确无误”。

      本研究将从信息准确性、语言输入、词汇、语法、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三.研究结果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虽然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必须经过立项审批、编写、审定、实验、试用、修订这样几道关,但是本文研究样本还存在一些科学性问题,笔者愿就所质疑之处就教于专家,并望引起教材编写者、出版商以及国家审定机构的足够重视,切实承担起向我国基础教育提供优秀教科书的社会责任1. 信息不准确问题(Factual incorrectness)教材的编写应该做到信息准确语言是一个外壳,其中有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对于数理化生、历史地理、体音美等学科,乃至工农商、军事、外交、教育、宗教、金融、保险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刘道义,2004)由于英语教材涉及各种各样的百科式信息,任何教材编写者都不可能凭记忆熟知一切信息,但是,若教材涉及到编写者没有把握的信息时,应该进行科学查询,若有必要,还需请教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该样本涉及两处信息不准确问题① 第 42 页:Reading and vocabulary 板块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短文第 3 段:“The gorge narrows to 350 feet as the river rushes through the two-mile-high mountains.” 从短文上下文推断,作者(美国作家 Peter Hessler)描述的是三峡第一峡即瞿塘峡,课文说到最狭窄处是 350feet 即约 106.68 米,从前文得知,作者的游览时间是1997 年春节期间,当时长江应处于枯水期,且三峡大坝尚未建成蓄水,根据一些水文档案( ,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 50 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当然,关于该峡江面最窄数据的权威水文数据应查询官方水文资料短文采用了一个非常精确的数据 350 feet, 这于理不合,因为对于江面最窄的数据几乎不能测量或估计得如此精确,可接受的应该是采用一个模糊数字② 第 105 页课文注释 7 翻译错误问题(Notes to the text)3对于课文第 42 页 Build the Three Gorges Dam, Exploit the Yangtze River 一句,注释 7翻译为:“建造三峡大坝,开发长江资源”此译犯了一个错误,实际上,应该翻译为 8 个大字,即应该按照当时的事实翻译为“建设三峡 开发长江” 我国前总理李鹏在其日记(《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 )附录中也提到了这副巨副标语,“右岸山坡上写着“建设三峡,开发长江”8 个大字(参见新华社、 《人民日报》12 月 14 日对三峡工程开工典礼盛况的报道) 该大副标语当时是位于建设工地南岸,具体情况可向中国三峡总公司宣传部门查询中方编者在缺乏对三峡工程细节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了误译,如果编写人员具备信息查询意识就不至于导致这种错误。

      2. 语言输入问题(Linguistic input)Cunningsworth (2002: 73)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段的作用归纳为 6 点:培养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呈现或复现语法点;扩展词汇;提供写作范本(models for writing);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信息;激发口语练习由此可见,每单元的阅读文段是教材的主要语言输入渠道,阅读文章是教科书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其错误将影响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不利于提供地道的写作范本等,尽管教材只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媒介之一,特别是对于目前课堂主要由教材驱动(textbook-driven classroom)的我国却是最重要的媒介该篇短文(第 42 页: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取材于美国自由作家 Peter Hessler 的游记,笔者未能核实教材短文是否由在 Princeton 大学和牛津大学受过良好写作专业教育的原作者改写作为一篇游记,短文未告诉读者游览的起点,似欠妥部分句子违背句子一般写作原则,例如:“Every rock looked like a person or animal, every stream that joined the great river carried its legends, every hill was heavy with the past”(第 42 页). 该句系违背一般写作规则的语法或修辞学家所谓的 run-on sentence(连写句/ 流水句), 也有人称为 comma splice,即两个或多个分句之间没有连词,却用逗号分开的英文句子。

      注意:早期现代英语中还可以在两个小句之间用逗号隔开,非但如此,还可以把这种形式看作 Asyndeton 修辞格,例: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不过,语言是发展的,我们不能要求莎士比亚时代的作家、翻译家使用今天的英语;那个时候可以接受、甚至受到追捧的语言形式,今天看来不符合写作规则原文的改写方法很简单,可把其中的逗号改为分号,或把句子分写为 3 个独立的单句另外,第 42 页含一个冠词误用的句子,即:“We passed the Xiang River, home of Qu Yuan, the 3rd century BC poet.”the 3rd century BC poet 充当 Qu Yuan 的同位语,补充说明 Qu Yuan 的情况,但根据常识可知,屈原不会是公元前 3 世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诗人,只是当时其中一位伟大的诗人,例如景差和宋玉也是当时著名诗人,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提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显然,冠词 the 应该改为 a此外,屈原的生活时间一般推断为约公元前 340 年~约公元前278 年,跨越了两个世纪,所以更严谨的措辞也许是“We passed the Xiang River, home of Qu Yuan, a poet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3.词汇问题(Vocabulary)4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编写者应该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词汇范围进行词汇方面的处理。

      2003年颁布的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公布了8级要求的词汇量为35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