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同年龄段对“传统节日淡化西方节日受宠”的看法 (2).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7344425
  • 上传时间:2017-1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1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SHENZHEN MIDDLE SCHOOL研究性学习论文不同年龄段对“传统节日淡化 西方节日受宠”的看法林寅巧 卢梓杰 杨欣雅 周紫薇 陈俊任 任杰论文阅读链接所属课程 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 研究性学习(必修)1学分 5指导教师 黄睿年级 2013班级 高一 12 班电子邮箱 zjlu599@联系 18898590817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今人们对传统节日及西方节日重视程度改变的看法共采访 28 人,经过内容分析,归纳总结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这种现象的态度观点,并对保护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建议关键词: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保护1. 问题提出背景:2012 年 2 月 6 日环球网发起一个名为“传统节日你还过几个”的调查调查显示:中国 11 大传统节日多被忽视且普遍串味儿2013 年 6 月 17 日,人民网就“中国传统节日淡化,西方节日逐渐受重视”现象发表“传统节日内涵不容忽视,意义不应止于吃喝”的文章而且早前在 2004,新华网就发表了关于“圣诞节在中国盛行”这一现象的文章,其美国作者也表示感觉不可思议关注到这些新闻后,我们意识到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传统节日淡化,西方节日受宠”的现象,并做出下列思考:国民对此现象有怎样的感受和看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哪些原因导致了在接受外来节日的同时,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淡化?中国传统节日未来道路会是怎样的呢?我们该如何“挽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文化?就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采访调查,旨在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并从调查结果中思考我们将如何在这个物质时代保护并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2.文献述评2.1.传统节日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2.1.1 传统节日介绍我国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与“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秋报、冬腊”的生产节律相适应的春祈、夏伏的岁时生活节律,反映我国民众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规律作为一个悠久文化积淀的国家,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节日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兴奋不已的……在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展现一种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春节更是活动繁多,南方的摊戏,北方的社火,端午节纪念屈原、划龙舟..曾如此喜庆热闹的节日,如今,面对洋节的纵情狂欢而黯然失色了2.1.2 当前现象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淡化过年没有年味了 ,元宵节也不再像往常那么热闹了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似乎就没有其它节目可以安排了与此同时,各种洋节日却开始在城市大行其道 ,大有盖过传统节日之气势2.2 传统节日淡化原因分析(1)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是传统节日遭受冷落的间接原因我们知道,有许多节日是人们为“吃”而设计、创造出来的,春节恐怕也是如此古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所能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十分有限,我们的祖先生活异常艰苦,平日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也吃不饱) ,便希望找个节日来庆祝一番以便借机打打牙祭吃饱一些、吃好一些。

      由此,春节之类的大小节日便应运而生但是如今人们生活富足,吃穿用都可以随时购买,因此人们不再对节日有更多的渴望和期待了,而是让人感觉过不过节都“无所谓” ;而交通和通讯发达,一个、一条短信便省去了登门拜访,少了很多繁琐的礼节,因此看来传统节日比之从前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冷落 (2)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 80 后、90 后成长环境跟冷落传统节日有着密切联系80 后、90 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进入,得到这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的认同并效仿,加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不够,而商界利用“洋节”进行牟利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些青年一代更倾向于接受西方节日的狂欢,而对传统节日却没有多大的认同和兴趣很多孩子只知道公历,对我国传统的农历时间很是模糊,更不要说建立在农历基础之上的各种节日了 (3)传统节日本身的欠缺是其受到冷落的内在原因我国一些传统节日创新不够,缺乏新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如春节无非就是吃饺子放鞭炮;中秋节无非就是吃月饼赏月亮,这对追求新鲜刺激的现代人而言实在缺乏吸引力,而“洋节”则不同,人们不分等级、辈分可以尽情狂欢,追求无拘无束的快乐,更能吸引所谓的现代达人。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里最主要的核心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们忘记了,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2.3 西方节日流行原因(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文化对外输出的优越性是西方节日在我国日益流行的主要原因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渗透的现实生活中,西方文明无疑显示出了强劲的输出优势有人认为,这种文化强势姿态的影响与渗透,是以西方的经济霸权作为支撑力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经济霸权支撑了文化霸权,从而导致了文化的侵入与渗透如今,西方个别别有用心的大国利用西方文化削弱甚至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削弱这个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2)西方节日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愚人节, “洋节”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

      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3)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盲目跟风,也是西方节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原因之一一些年轻人盲目地认为外来的文化就是好的,就是前卫的,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西方节日的狂欢队伍中去,而丝毫不注重西方文化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消极方面这种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正中了某些西方国家给我们设置的“文化陷阱” ,即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侵略和渗透,达到文化同质化的目的,削弱我们的民族凝聚力2.4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1)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力度,充当先锋的作用我们应该设立更多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需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定节假日系统最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传统节日的保护,进一步调整了传统节日的放假时间,新增了端午节,清明节等放假日,在时间上为人们提供了欢度传统节日的有利条件2)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一个节日往往承载着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都有着其深刻的意义与内涵现代日趋紧张的快节奏生活与工作,使现代人失去了探索其深层意义的精力与机会此时,若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不仅可以帮助现代人重新认识我国传统节日,促进传统节日的复兴,也可以提升现代人的文化素质,从而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建设。

      3)传媒和商家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在面对西方节日盛行所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传媒与商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例如建立专门电视节目介绍传统节日,设立专门网站等4)年轻人应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年轻人作为当代文化最主要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扬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中西方节日,培养自觉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的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传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奉献自身的力量参考文献:张秀芬,传统节日的尴尬与出路[A],市场论坛,2006,3陈建胜,传统节日之淡化与中国社会之转型[A],理论界,2007,9 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博弈谢婷玉,从西方节日的盛行谈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大视野2. 研究方法(1)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发现和自身经历,就“传统节日淡化 西方节日受宠”这一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对其原因的猜测,确定采访内容主要为“感受” “看法” “行动”几个方面;(2)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搜索相关主题的文献,参考其内容完善并最终确定采访问题;(3) 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采访时,由于考虑到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因素,小组成员在实际调查访问中进行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分层采访;(4) 将采访的内容进行记录并汇总;(5) 整理采访内容后制成图表,并对其进行分析;(6) 小组根据采访内容、图表及参考文献做出对此社会现象的小结;(7) 评价此次采访活动,就采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整理;(8) 就所得的资料撰写论文4.数据分析4.1 采访数据汇总4.2 数据内容分析本次对于不同年龄段对“ 传统节日冷落,西方节日受宠”的看法所进行的调查总数较大,男女人数均等,年龄段分布均匀,人群分布区域跨度广,样本较具代表性。

      在收集的 28 份有效数据中,通过我们的细致观察以及认真讨论我们大致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要点1)对于这种现象的态度:8 位老人中 5 位认为这种现象不好,3 位持中立态度这符合我们最初的猜测,老人经历得多,对传统节日更具有另一番情怀,更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及内涵,拥有融入传统节日其中的独特情感而 9 位中年人中也有 5 位认为此现象不好,这在情理当中,毕竟中年人考虑得也比较多,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观点但 11 位青年人中仅有 3 位不看好此现象,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测,毕竟是年轻人较新奇地去尝试外国节日,自然是看好此现象,抱以积极的态度,没有过于严重地考虑到这种现象对传统节日的生存发展的威胁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种积极可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好的“积极” 2)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8 位老人中 5 位认为这种现象是改革开放、全球化的结果,也有 2 位认为是年轻人崇洋媚外所致,这也确实符合老一代的看法,毕竟是亲身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那段故事,对改革开放给自身带来的巨大改变记忆深刻,而他们对年轻人的看法也较为独到而 9 位中年人中有 7 位认为这是年轻人的处事态度和全球联系愈发紧密的结果,而且商家的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根据推测,大部分中年人的孩子正是如今的青年人,因此中年人从自己孩子的身上更能感受到这种现象11 位青年人中大多数都认为是由于传统节日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西方节日的新奇、有趣更吸引他们,这也反映了年轻人的心声,传统节日过于古板,西方节日则更加丰富,其实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现在年轻人没有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无法从中找到乐趣所以我们认为可以适当地学习西方节日的方式,提高传统节日的趣味性、使国人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节日,转变其对传统节日的看法3)对于这种现象可能造成的结果:8 位老人中 5 位认为这种现象会导致不良后果如民族文化淡漠,对传统文化发展不利,剩下三位则认为这种现象能引导中外融合,中国文化更加丰富9 位中年人对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抱较消极的态度,仅有 3 位中年人认为会促进中西文化融合,剩下 6 位则不看好这种现象在 11 位青年人中,我们较为惊奇地看到抱有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的人数几乎均等,这与我们最原始的猜测有些不符,但深入思考后也可以隐约感受到如今青年人做事有些盲目冲动,但其实仔细思考过后还是可以想到某些事情可能带来的不好的后果4)对于如何保护传统节日及文化各个年龄段的人的回答则没有太明显的差异,大家基本上都意识到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宣传、放假、举办活动等方式,并愿意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有意识地保护传统文化。

      5.解决方法分析数据后,受访者普遍认为如今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停留在放假、不被了解和重视的层面,而外来节日凭借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商家炒作吸引许多年轻人的目光在此综合受访者及组内的意见提出几点有关发扬传统节日的建议:(1)中央机关:中央机关的相关决策对一个国家的整体风气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传统节日放假很正确,但远远不够,需要让民众了解放假背后的节日内涵表面上,有关人员可以带头行动,如在清明节祭祖、端午节赛龙舟,意在向民众传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