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 走近大家系列资料集锦素材.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7285554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0.50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之走近大家系列资料集锦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之走近大家:白居易  【名家档案】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世称白香山、白乐天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继承《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传统和杜甫关注现实的创作精神,并力求通俗他的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等,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词也极富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名篇有《忆江南》《花非花》等  【含英咀华】  涧底松①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②,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③之  天子明堂④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⑤  金张世禄原宪贫⑥,牛衣寒贱貂蝉贵⑦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⑧  【注释】  ①涧底松:生长在山涧边的松树原诗题下作者自注:“念寒俊也寒俊:地位卑下的有才之士②大十围:有十围粗③度:度量这句说:到老死也得不到良工的赏识④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举行朝会等大典的地方这里指宫殿⑤喻:明了苍苍:深青色,此指天地:地位⑥金张:汉代有金张二人同时显贵,所以后来便用“金、张”代表贵族世禄:世代俸禄优厚,指官做得大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弟子,生活贫困⑦牛衣:用麻或草织的给牛保暖的护被这里指贫寒的人貂蝉:冠上的装饰品汉时侍中、中常侍等武官冠上插貂尾,附以金蝉⑧沉沉:深沉、幽深历历:分明的样子白榆:星名,这里做榆树讲以上两句意即榆是一种质料不好的树,当然不能与珊瑚相比,但它却种在天上,可见高者不一定贤,下者不一定愚  【赏析】  该诗是白居易实践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观念的一首诗全诗取自西晋文学家左思《咏史》中的“郁郁涧底松”之句作者在序中点出:“《涧底松》,念寒俊也意思是感念地位卑下而才能杰出的人,同时也在其中寄予着对怀才不遇文人命运的悲叹和自我志向的抒发  诗的全篇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四句写物,首先实写松树的高大挺拔与生长环境的恶劣,其真实的意义则是以松喻人特别是第二句,以“涧深”、“山险”、“路绝”极力铺陈松树生长之艰难,同时更衬托出首句“有松百尺大十围”中松树品格的坚韧与材质的优良不逢工度之”则以木工来暗指寒俊之士期待的贤明君主,“明堂欠梁木”又进一步指出寒俊之士所期待的是位列明堂,成为国家的栋梁,以自己的才学为国效力然而天不遂人愿,“此求彼有两不知”的现实也隐隐道出作者的想法,并非天子不用才俊,而是才俊没有遇到慧眼识英雄的“伯乐”!正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难以摆脱的牢笼,限制了多少杰出人才的命运,因此诗人只得再次感叹道:“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现实与理想间的巨大鸿沟如此难以逾越,由此,诗人也将对松树、对个人命运的悲悼拓展到了千百年来那些怀才不遇的高洁之士的命运之上,由小及大,由微而著  诗的后四句由物及人,既有历史典故,又有生动的比喻,着力突出“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的主旨诗人将金张、原宪和牛衣、貂蝉放在一起,在字面上凸显高贵与卑下的差距,在文字背后又联系典故和比喻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高贵者脑满肠肥,卑下者清贫有志的生动画面,不着一言就能使人瞬间感受到作者为寒俊之士鸣不平的意旨,形象而有力。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一句又进一步点题,地位的高下不应成为决定人才选用的依据,用人唯贤才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保证这两句诗,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富于深刻的哲理,符合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所提出的“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诗歌主张最后两句,诗人再次运用比喻点题,并以歌行体的句式结尾,增加了全诗的音乐性,又避免了以说教结尾的作诗弊病  全诗以描写松树起笔,运用源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以比喻引领诗的首句,既不突兀,又蕴涵着深厚的隐喻意义结尾点明全诗意义所在,表达自己的感慨白居易写诗追求“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该诗有感而发,语言平易,声韵和谐,主题明确,正是白居易诗作中实践讽喻诗创作的佳篇  (石 茹)  【逸闻录】  跨越千里的友情  肖文苑  公元803年,白居易与元稹同时登科,之后二人又一道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他们一同工作,一同游玩,逐渐成为十分亲密的朋友三年后,他们再次一道中第,这使二人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朝廷贬为江州司马按照当时的规定,诏下之日,须立即赴任,不得延误白居易行色匆匆,草草辞家,连和亲友话别的时间都没有,便赶往江州  秋风凄厉,去马萧萧。

      诗人离开长安,来到望秦岭,登高瞭望,悲风吹着白须,却吹不散满怀的愁绪一路上,白居易为了赶路日夜兼程,在这个时刻,他既思念家人,也思念朋友如果这时能与元稹在一起,应当可以减少许多忧愁无奈,两人相隔千里一天,他来到蓝桥驿休息,突然发现墙壁上有元稹的题诗,这使他十分高兴唐代诗人,有题壁的习惯,走到哪,写到哪亲友见到墙上的诗,便知道他的消息元稹的诗,是从江陵回长安时写的白居易见到元稹的诗,生出许多感想,便作了一首《蓝桥驿见元九诗》以记其事: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思念元稹,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当他知道白居易被贬时,十分伤心元稹与白居易一样,每到一个驿站,也寻觅白居易的诗,如果发现有他的诗,诗又被苔侵鸟污,难以辨认,元稹便用自己的袖子掸干净,然后细读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见乐天诗》)  两位诗人心心相印,他们的友情跨越千里,如此深厚,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选自新蕾出版社《白居易》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心灵品读】  谒白居易墓  朱海东  仲秋时节,我有幸游览了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

      到达洛阳的当天,我便拜谒了白居易墓园  白居易墓园,也称白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登上山石小径,来到松柏遮阴的山腰,有一座黄草履顶的圆形亭子坐在亭中,更能感受到脚下这条山谷的幽静,感觉到时间的凝固接着穿行羊肠小道,来到墓园的墓体区白居易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逝世后,遗体就安葬在这里一座半圆形的墓冢前,立有“唐少傅白公之墓”碑,周围苍松环立,翠柏成行,山花簇拥,庄严清丽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一生作诗3800多首,居唐代诗人之首讽喻诗是白诗中的精华,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喻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从宫廷至民间,处处皆是伟人毛泽东也非常钦佩他的诗,曾当众默写过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诗  此时,太阳已经西坠,回头仰望,夕阳将巍立在墓前的丰碑和那长长的诗廊,抹上了一层金辉白公正端坐在园中,默默地享受着满园秋色。

        (选自2008年12月12日《亳州晚报》,有删节)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之走近大家:柏杨  【名家档案】   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2008年4月病逝于台湾原名郭定生,其父曾一度替他更名为郭立邦,后来柏杨又自行改名叫郭衣洞取名“柏杨”是因有一次他到台湾中横公路隧道附近,听见一个台湾原住民部落名称的谐音“古柏杨”,即以“柏杨”为笔名柏杨一生著述丰厚,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他用十年时间翻译的《柏杨版资治通鉴》,从一个平民的独特角度审视并解释了中国历史,连同他的历史研究丛书和小说散文,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人中都广受欢迎,拥有众多读者和深远的影响力在柏杨身处病痛之时,他却在与夫人商量后,毅然决定将自己数十年珍藏的文献、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壮举感动无数炎黄子孙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一生传奇经历,一世著述颇丰   【含英咀华】   尊严价更高   柏杨   【阅读导引】   为了避免因“老”而产生的悲剧,为了从容地面对诡异而又莫测的未来,柏杨先生教导我们要有尊严地活着只有尊严地活着,才能尊严地离去。

        一位被遗弃在养老院的老太太,在院方不断催促缴费的情况下,老太太要求:让她回家取款她回家后就在她当初结婚、而且生下并养育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祖传老屋内,悬梁自尽   另一件事是一位电影导演,以拍“鬼电影”闻名于世,英俊潇洒,成为耀眼明星三十五年后,也就是前几天,报纸上刊出新闻,他最后因为事业失败,贫病交加,更得了老年痴呆症,被送进养老院,妻子跟他离婚,儿女们从不上门报上登出这位导演的照片,像龙虾般佝偻成一团,双眼紧闭,面颊深陷,孤独地躺在床上   这类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向被世人认为最淳朴的大陆乡村,也常常传出同样的消息儿子们把祖产悄悄卖掉,而由法院下令把老娘逐出家门,老娘啼哭街头,直到饿死,都不了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读者于鼻酸之余,除了责备儿女不孝和勉励儿女要孝以外,束手无策   二十年前,王晓民事件轰动一时,我曾经提议安乐死,王晓民的妈妈也正式要求安乐死,可是正人君子强烈反对,包括“内政部长”,纷纷前往探望,对记者讲了一堆使人动容的爱心滚滚的话,然后作鸟兽散二十年后的今天,王晓民的妈妈在煎熬中去世,父亲更老,剩下女儿仍直挺挺躺在那里可以预见的是,他也会先女儿而去。

      请正人君子告诉我们:那个僵尸,谁来照顾?   人生,永远面对着诡异难测的未来!既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既不能掌握福,也不能掌握祸唯一可肯定的,大家都在排除万难,去追求“老”追求不到“老”,是一个悲剧,像早夭或横死然而即令追求到老,可能也是一个悲剧,像前述的那位老太太、电影导演,和被逐出家门的娘亲   我们希望避免因“老”而可能产生的悲剧,这个责任不应该全部放在儿女的身上有些儿女弃养,有严肃的原因,像父母先行弃养,或父母过度暴虐然而,大多数都是因为贫穷,这是一个应该正视的问题必须由政府承担起养活广大的曾经把他们的青春奉献给国家的国民,政府不应该因为他们老,而眼睁睁看着他们惨   我们的两个提案之一是,政府应该立即立法,使国民从就业那一天开始,就强制扣除薪俸百分之若干,作为年老时的公积金,就业单位也应拿出相当数目,共同储存,当国民老的时候(不是死的时候),做自己的安养费这个建议是效法日本:自己养自己我,柏杨这一代,就让我们自生自灭吧,但像读者先生女士这一代,应该跟苏联国会议员修监狱一样,必须要有这种远见:绝不可以希望别人养你   两个提案之二是,应该督促政府对安乐死尽快立法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我们活要活得尊严,死要死得尊严没有一个人愿意老年的时候,像田鼠一样,被人厌恶地抛来抛去正人君子看到这种凄惨情形,表面上一脸慈悲,心里却在欢呼上天赐给他表演慈悲的机会历史上有位皇帝,在一场兵变中浑身枪孔,从床下爬出来,向宫女叩头哀号,求她们把自己砍死,宫女不忍看他的痛苦和羞辱,只好从命不知道正人君子对这些宫女,是反对,还是肯定?   反对安乐死最大的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试卷.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试卷2.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评卷3.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评卷2.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试卷.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1 Lead-in Cartoon time同步练.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2 Story time同步练.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评卷1.docx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高频考点冲刺卷(含答案)-北师大版.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常考易错冲刺卷(含答案)-人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数论综合提高一习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取整问题习题(含答案).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高频考点冲刺卷(含答案)-人教版苏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行程问题超越提高习题(含答案).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常考易错冲刺卷(含答案)-苏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数论综合提高二习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重难点题型练习(含答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三)》重难点题型练习(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复杂应用题串讲习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