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2734521
  • 上传时间:2023-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

      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1.小结过渡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3.自读体会《秋思》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2.朗诵两首诗词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作业设计(课件出示):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 明月何时还     秋思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二、对比学习《长相思》三、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四、根据上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写小论文提示:竖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较《×××》和《×××》两首思乡诗(词)的异同”“古代人离开家乡的原因略谈”“触动古人的思乡愁绪的意象有哪些”等题目写小论文横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赏析”论文题目课后小记:6、梅花魂[学习要求]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学习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学习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出示梅花挂图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全文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仇;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2、思考讨论:(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  应  课后小记:7*、桂花雨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习重、难点及解决办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学习: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流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