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杜甫诗三首导学案.pdf

22页
  • 卖家[上传人]:in****us
  • 文档编号:242244594
  • 上传时间:2022-01-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18.57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5 杜甫诗三首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2 本课话题和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情,同时也赞颂了她为民族和睦所完成的“和亲”的伟大使命,她的伟大举动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和”文化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古语云:天地和而万物生正是因为有“和”,日月才能够撒播光明于乾坤,大地才“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正因为有“和”,山水才能演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传奇,才能呈现“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横”的柔美;正是因为有“和” ,风雨雷电才能奏响雄伟的交响,春夏秋冬才能周而复始地循环 “和” ,使自然界美丽而多姿,神秘而多彩和”,如阳光,可以溶解心中的坚冰;如春风,可以拂去心中的阴霾;如火炬,可以照亮人际的天空和”使人与人沟通更加有效,更加畅通和”不仅折射出我们心灵疆域的宽广与否,更映射出我们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和” ,以其深刻的内涵与博大的包容,化育着人类,散发出迷人的馨香,旷远而持久,神圣且宝贵1将相和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3 战国时期,赵国文有相如,武有廉颇,两人“和”在一起,使秦不敢加兵于赵设想,如果没有相如的宽容,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那么赵国早已成为秦国疆土。

      是“和”使赵国在那个充满硝烟的时代生存得更久2求同存异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观点,提倡以和为贵, 终于使会议圆满结束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中,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以和为贵”的观点显得何其重要背诵相关名言警句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4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萧森( ) 暮砧( ) 青冢( ) 环珮( ) 琵琶( )( ) 猿啸( ) 渚清( ) 潦倒( ) 【答案】xi o zhn zh npi ppa xi o zhli o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去一去紫台连朔漠(动词,离开)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动词,前去,到)(2)病百年多病独登台(名词,疾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名词,泛指疾病)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动词,生病,有病)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5 (3) 急白帝城高急暮砧(形容词,急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形容词,迅疾)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形容词,危急)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形容词,着急)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 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2) 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下(3) 玉露凋伤枫树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4) 丛菊两开他日泪(名词用作动词 ) 流泪(5) 环珮空归夜月魂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来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 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今义:艰苦困难2) 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借指晚年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身3) 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指远离故乡今义:指路程遥远4) 画图省识春风面古义:图画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6 今义:画图画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 (712 770) ,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迁居巩县 ( 今河南巩义 ) ,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 “三吏”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 探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这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766 年春天,杜甫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写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弃官,至766 年已历七载,战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7 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秋,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 生活的艰辛、 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巧识文 律诗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律诗”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共八句,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 凡两句相配, 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 ( 第一、二句 ) 称“首联”,之后依次称“颔联” “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8 声韵 整体感知 1 秋兴八首 ( 其一 )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 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2 咏怀古迹 ( 其三 ) 这首诗在叙述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怨恨全诗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诗人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之情3 登高诗人通过重阳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 文脉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9 _ _ _ 【答案】自伤漂泊,忧国思乡咏叹昭君,抒写抱负忧国忧民,伤时叹己 文本层析 一、阅读秋兴八首( 其一 ) ,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何理解“秋天”和“大江”在诗中的作用?【答案】“秋天”和“大江”是杜甫诗中常见的意象诗人用一派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园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10 感情?试分析。

      答案】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抒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二、阅读咏怀古迹( 其三 ) ,回答下面的问题3首联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试分析“赴”字的表达效果答案】首联着重写孕育了昭君这样的奇女子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一个“赴”字凸显了三峡和荆门山势若奔腾的雄奇姿势4 咏怀古迹 ( 其三 ) 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11 【答案】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在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身体不能归,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三、阅读登高 ,回答下面的问题5有人评论“无边” “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12 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6 登高一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情景交融的答案】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 话题互动 登高一诗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而诗人忧国忧时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你认为造成诗人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甲:是个人命运的艰难颠沛流离、坎坷苦难伴随着诗人的一生如今他已年过半百,疾病缠身;好友相继辞世,剩下诗人孑然一身;他时日无多,仍流落异乡这一切都令诗人愁苦不已学生乙: 是国难, 是连年的战乱 诗人心忧国家和人民,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13 想为国出力,平定战乱,但自己已经年老多病,无力回天空有忧国忧民之心,却壮志难酬,让他心急如焚,因此白发丛生,两鬓如霜。

      我的观点:【参考答案】是诗人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处世准则,诗人却无论“穷” “达”,都心怀苍生黎民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含蓄而有韵味的情景交融定义: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作用: (1) 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2) 看似并未写景,却神奇得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本课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自己常年漂泊、 老病孤愁、 忧国忧民、 壮志难酬之情融入秋景之中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14 情景交融是诗歌或散文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将作者的情感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巧妙地传达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得文章含蓄而有韵味2写法指导情景交融“三法”(1) 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2) 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3) 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3迁移应用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80 个字解析】要注意根据三个主题词设计一个合理的情境,尤其要注意不能一味过于客观地写景,而是要做到 “景”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15 中有“情”参考示例】夏日的夜晚总喜欢在河边散步,那银盘一般的月亮和疏疏落落的无比闪亮的星星倒映在小河中,一阵微风吹来,那小河真成了波光粼粼的“银河”了河岸上婆娑的树影和河中热闹的蛙声,更是荡漾起心中无数的喜悦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心忧天下1 200多年前,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杜甫远离家乡,一个人漂泊在外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面对国家动荡的局势,诗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爱国忧民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甫的人生道路充满坎坷荆棘,但他眷念故园、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印迹,并且赢得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杜甫生活的信念,但杜甫不朽的灵魂因诗而永远保持青春活力应用角度】“爱国”“心忧天下” “眷念”“不朽的灵魂”等2精彩应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愿意漂泊异乡,所以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漂泊”是一个“酸”性词语但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偏偏又少不了漂泊有人异地求学,有人海外经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