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
7页22 《看云识天气》 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鱼鳞(y ln):鱼身上的鳞片峰峦(fēng lun):山峰和山峦点缀(diǎn zhu):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阴森(yīn sēn):阴沉,可怕预兆(y zh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qīng y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绫纱(lng shā):布料,一种纱薄如蝉翼朦胧(mng lng):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凸起(tū qǐ):高于周围顷刻(qīng k):极短的时间冰雹(bīng bo):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同雷阵雨出现,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伤害圆弧(yun h):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谚语(yn yǔ):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严严实实(yn yn sh sh):严密;藏得好,不容易找到丝丝缕缕(sī sī lǚ lǚ): 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朱泳燚【y】,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1962~1965年间,由江苏省教育厅借调至南京,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工作,除一般的挑选课文、组织单元、编写注释、设计练习外,还负责编写十几篇语言知识短文和说明文课文(包括《看云识天气》)。
30多年来,他先后在多所中学任教;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近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2、有关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二、教学目标: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赏读课文,设计表格,展现云与天气的关系3、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看云识天气》的作者是___________,专著 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山峦( ) (2)轻盈( ) (3)丝丝缕缕( )(4)预zho( (5)qīng( )刻 (6)yn( )语(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根据你的理解,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一部分:( 段):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是天气的“招牌”第二部分:( 段): 第三部分:( 段):总结全文,并指出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2)请简要说说云和天气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段品读朗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 本段写了云的什么特点? (2) 本段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3) 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 本段语言优美,熟读并能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一) 检查生词1、 它们有时把天空diǎn zhu( )得很美丽2、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y zho( )3、 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mng lng( )不清4、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yn yǔ( )(二)研习课文1、阅读2—6段,按要求填表晴天云简表云名云的形态高度厚度天气状况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状况云的光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光彩天气征兆2、默读第7段,思考:本文写的是看云识天气,作者为什么要求我们要准确的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4、句段品读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5、探究质疑除了观察云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判断天气?请大家调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说一说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朱泳燚;《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2、lun;yng;lǚ;兆;顷;谚(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 1段);(2—6段):详细说明什么云是什么样的天气的征兆;(7段)(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2、句段品读(1)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是天气的“招牌”(2)总领全文(3)比喻、排比、对比第二课时(二) 检查生词点缀;预兆;朦胧;谚语(二)研习课文1、阅读2—6段,按要求填表 晴天云简表云名云的形态高度厚度天气状况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比较高较薄阳光灿烂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较高较薄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状况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高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光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大风雨征兆)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云彩时的云层上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因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局限。
3、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4、例如:(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2)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优美可爱3)“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手法,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5、可以通过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海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