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解析版.pdf

17页
  • 卖家[上传人]:d****e
  • 文档编号:227391926
  • 上传时间:2021-12-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36.12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蓝光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三字经是弘扬国学的重要读本古人云:“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三字经中出现“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中央集权制D. 内阁制【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可知,周王朝通过实行分封制,将功臣、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故符合题意,B 项正确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广泛实行,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中央集权制在秦朝时确立,排除C明朝废丞相,实行内阁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的意思即可知道答案2.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 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的是中国的家族关系,注重的是血缘亲情,因此反映出的是一种宗法关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 选项在秦朝已经消失;C 选项强调的是继承关系;D 选项在奴隶社会已经消失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3.“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神权色彩浓厚C. 政治等级森严D. 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周宗法制的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搞清大小宗关系)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家 ” 与“ 国” 密切结合,故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和贵族的特权,故BD 项不选;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政治等级制度,故C 项不选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特点: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4.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 中型墓, 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A. 政治上实行分封制B. 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 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D. 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贵族生活腐化是奴隶社会的一般现象,政治黑暗并没有从材料中直接反映出来,排除D 项;材料中规定的是棺椁礼制的等级序列,没有直接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 两项故D 答案选 C,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社会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等级制度5.“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答案】 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故B 项正确; A 项是秦朝开始实行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和分封之间的关系,故C 项排除;D 项说法属于影响,不是本质,排除6.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 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突出说明A. 秦朝服饰丰富B. 秦朝注重礼仪C. 皇权至高无上D. 他对服饰很讲究【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秦代帝王服饰的具体特征,而“ 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能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僭越,答案选 C,ABD 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名师点睛】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皇权独尊: 皇帝自称 “ 朕” ,命令称 “ 制” 或 “ 诏” ,印称 “ 玺” ,称谓皇帝专用,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皇位世袭: “ 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家天下 ” 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 皇权至高无上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 书同文,人同伦【答案】 B 【解析】A 选项所述情况是指奴隶制时期周朝的情况,故排除;B 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是C 项皇权至高无上的典型表现, D 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有力的文化措施,是为保障皇权服务的,B、C、D 三项比较, B项是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8.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 君主专制制度下的重大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 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决策的失误,因此B符合题意而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A;中央机构各官员进行商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体现大权集中在皇帝,C错误 D 项在专制体制下,民主观念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的形成9.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分封制B. 增强地方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D. 打破世袭特权【答案】 C 【解析】“(六国 ) 王子皇孙,辇来于秦”“被迁至京城咸阳”说明“秦朝加强对所统治地区的管理”,体现的是针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中央集权,故C 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故A 项错误; B 项与材料主旨相反;D属于官僚制度的意义。

      1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C. 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答案】 D 【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均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非是对“中央集权”含义的理解,故A、B 错误皇权的至高无上是君主专制的核心,而不是对中央集权的解释,故C 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实行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将一切权力收归中央所有,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统治是中央集权的内容,故D 正确11.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郡县制的实行C. 封建制度的确立D. 郡国并行制的实施【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材料中说秦汉统一之后出现了“ 化家为国 ” 的现象,也就是原有的家族体系转换为统一的国家体系,这是典型的分封制度向郡县制的转化,所以强调的是郡县制的实行,本题选择B 选项 A 选项强调的是前一部分,而题干着重的是后一部分;C 选项说法错误;D 选项没有考虑秦朝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1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军机处【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分封诸侯势力做大,威胁中央,导致了七国之乱,可谓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故B 正确秦朝郡县制和元朝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国家的统一清朝军机处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三项制度都没有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故A、C、D 排除13.“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这是在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封建专制皇权B. 显示用人不拘一格C. 鼓励大臣相互牵制D. 表明自己心胸豁达【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

      题干中的 “ 忠臣 ” 和“ 奸臣 ” 实际上是官员队伍中的派别,皇帝的统治之术是平衡,平衡各派力量,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加强皇权C 项是主要迷惑项,没有一个皇帝去鼓励大臣相互斗争,一起干事才是最重要的根据古代政治发展规律,皇权加强是趋势故选A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武帝加强皇权1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西汉的尚书台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宋朝的参知政事D. 元朝的行省制【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 A 项指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 “ 中朝 ” ,以削弱宰相为首的“ 外朝 ”的权力; C项宋朝的参知政事这是掌管了部分权利;D 项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 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无关 B 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 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 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1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B. 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建立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唐朝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分割行政权的应该是中书门下,C 项错误,符合设问元代废除了三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中学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云南省临沧市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质量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五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中学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普洱市景谷一中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三中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滕州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北京市丰台区第十八中学新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