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27页高水平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二O一九年十二月 准14门,出版现代学徒制专业教材3本,公开发表现代学徒制相关论文8 篇,学徒制专业调研报告1份,学徒制职业能力分析报告1份,形成了一批 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技能考证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对全国高职院校现代学 徒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4.产教融合联动畅,服务企业能力强专业群注重校企深度合作,精准对接龙头企业,近5年,与一汽群众、 格力等龙头企业开展顶岗实习1000多人,高质量就业200多人;与三一海 洋重工共建“广科三一海工产业学院〃,构建融"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技术研 发与推广应用、境外招生与用户培训〃于一体的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产 教深度融合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科研服务平台,实现人员、技术、资源 与成果共享,2019年,该中心获批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 江门市政府引导、校行企参与的新形式“江海高新区产业学院〃,满足高新区 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科研与社会服务需求专业群2015年获批〃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与材料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6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与通信技术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获珠海市 科工信局立项,2018年〃广科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信息化服务平台〃获省经信 委立项。
近5年,专业群面向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具有发 展潜质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取得技术突破,提升企业员工专业素质和核心竞 争力与企业共同开展横向技术研发60项,到账经费171万元;技术培训5170人日、到账经费106万元;实现成果转让8项,社 会效益显著四、建设目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实现“一个坚持,二个服务,三个促进, 四个走在前列,一个率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立德树人作 为根本任务;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开展战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 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制造高端产业高技能综合型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专业群 深度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深化“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改 革、建设对接国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群标准、构建“教习研创〃相融的人 才培养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建引领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进步的科技服务平台方 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中国特色工业机器人专业群,形成可推广可输出 的品牌到2024年,专业群“德技并修、标准引领、五维融通、五业联动〃的创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突显;以政府引导,校行企共建的创新型〃产业 学院〃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校企命运共同体不断完善;由专业领军人才领衔的 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逐渐发挥行业技术引领作用;毕业生在智能制造高端产 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初步建立对接国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专业群标准; 专业群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建设成功经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 展,人才培养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为进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梯队奠 定扎实基础。
五、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按照学校“二三三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思路,构建专业群“德技并修、 标准引领、五维融通、五业联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以德为先,德技并修:坚持“三全育人将学生品德、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落实专业群负责人每学期上好思政第一课, 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岗位职业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在综合实训环节 采用工程小组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生产实习环节,对照6s标 准要求,学生制作质量看板,培养学生劳动纪律和质量意识;在课程设计环 节,倡导学生善于思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成立多 个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相关的创新型、学习型学生社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图3工业机器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引领:聘请国际工程教育协会主席、德国职业教育权威、德累斯顿 工业大学HarmoHorstch教授担任客座教授,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校内教 学研究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学习并内化IHK国际先进职教资源, 建立工业机器人专业群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运行标准、教师标 准、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中国特色标准。
在本专业群贯 彻实施,率先取得改革经验,形成品牌效应,辐射带动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群, 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开展五维融通:在专业课程学习、职业证书、技能大赛、科技服务与创新创 业、高质量就业等五个方面相互融通构建"通基础、重岗位、强拓展、融 证书〃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迁移能力;实施“1+X〃证 书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改革,书证融通,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宽就业面; 将高水平技能大赛案例融入教学,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依托“中小企业服务 平台〃,师生共同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利 用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五业联动: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专业、产业、 行业、企业、职业〃联动参照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校行企联合持续 改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联动机制;联合龙头企业,共建多种形式的“产业学院〃,打造人才培养 校企命运共同体;依托〃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集聚校企科研院所优势资源 协同攻关,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引领产业开展;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促 进学生就业创业。
建设期内,成立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高等职业教 育标准研究团队,推出中国特色专业群建设标准等理论研究成果;政校行企 共建“江海高新区产业学院〃、“广科三一海工产业学院〃,打造人才培养校企 命运共同体;成立5个学生专业协会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创新活动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构建“通基础、重岗位、强拓展、融证书〃课程体系对应智能制造产业链岗位能力需求,优化整合专业群课程,将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构建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通基础、重岗位、强拓展、融证书〃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4)专业群毕业设计(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应用子系统设计)顶岗实习专业群 各专业 核心课由位群拓展课程包:创新创业课程包:机器人词位群: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 机器视觉技术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启蒙 创蜗英讥陵莒数控加工诸位群:特种加工技术数控多轴编程五轴加工中心装啊与应用智能制造产线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智能控制商位群:智能终端与接口技术 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与开发ZigBee技术应用智能电子产品创新设计物联网创新设计给卤位群:制造执行系统MES云计算与数据库应用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无人机+创新实胜学历提升课程包: 机械原理与设计信号与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电路分析第6学期第5学期课程包1:雌与集SCADA 4G/5G移动通信技术 传感网应用开发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包2:物联网技术 嵌入式系统开发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服务机器人技术包 3 :电机与电M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品测给术与应用课程包4:工业机81人掾作与编程PLC与人机界面技术人自动线设计与装配 人系统检测与崛深保包5 :工I艺与编程精密检测技术 雌机床安装与调试第3和第尊群共享基础讲程包群共享基础讲程包工程数学专业英语 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CAD PLC应用技术专业群 基础课髓。
矗 课程包1:单片机应用技术 电子电路绘图 课程包2:电气控制技术 液压与气动 机械设计基础 金工实习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概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体育军事技能第1和第2学期工业工业通信技术专业网络系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M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图数控技术专业现场层图4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图具体为:基础课相通,70%的专业群基础课程所有专业共享,30%的课程 局部专业共享根据技术领域侧重点,专业群核心课程分成假设干个课程包, 培养学生各岗位核心能力;每个〃核心课程包〃涵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多个课程包中的相关课程,可以实现1+X证书获取;专 业拓展课分成岗位群拓展、创新创业、学历提升3个课程包,为学生提供更10 多的选择权,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开展、培养学生多岗位迁移能力毕业设计 面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子系统,采用跨岗位群编组方式进行综合工程设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1 .建设对标国际"证赛研创〃相融的优质课程落实学校“金课〃建设计划,基于国家标准,依托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研究 团队,由国际工程教育协会主席、德国职业教育权威、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HannoHorstch教授牵头,学习并内化IHK课程标准及开发经验,对智能制造 产业链关键技术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提炼,形成专业群学习领域;按照专业学 习领域的逻辑要求开发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开发以智能制造产业 典型案例和技能考证、技能大赛、科研双创等案例为载体序化知识要素,突 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任务驱动和专业技能要求,形成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 专业群课程标准和优质课程资源包。
制定专业群课程标准1套;开发"智能 机器人综合实践与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6门优质课程,建设国 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5门2 .开发生产资源转化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智能制造产业链涉及众多高端岗位,技术复杂、平安性要求高,造成教 学呈现方式受限、实训条件建设本钱高、实践教学难度大,在专业群中,建 设虚拟工厂、开发虚拟仿真、VR等教学资源尤为必要图5先进制造技术虚拟工厂示意图11专业群以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标准、工艺设计、生产检测等真实生产环境 资源引领仿真教学资源建设,深化课程内容改革,通过生产资源转化,将课 程目标和岗位职责进行对接,形成集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与格力、三一海 工等龙头企业,共建"先进制造技术虚拟工厂〃(如图5所示),开发“工业机 器人自动线设计与装配〃、“制造执行系统MES〃等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3 .打造教学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以专业群优质课程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为基础,增加行业职业标准、专 业标准、专业试卷、专业视频动画、专业文献等,建设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 源库依托校园云平台,打造专业群学习平台,师生通过“云教学技术〃 面对面地学习最新技术及相关知识,实现课堂教学与学习相结合;通过 线上考试平台,进行阶段性单元测试和最终认证考试,科学、系统、客 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泛在学习、评价。
建设期内,制定课程标准1套;开发优质课程6门;建设“先进制造技 术虚拟工厂〃及“工业机器人自动线设计与装配〃、"制造执行系统MES〃等2门 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云平台1个,专业群教学资源包1个,基 本形成中国特色专业群课程标准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对接标准案例支撑,工程活页手册配套〃开发教材基于专业群基础课共享面广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通用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材和实训手册参照IHK框架教学计划和培训规那么标准,打碎原有学科导 向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点拆解并序化到以实际案例驱动的学习内容当中既 保持教材知识的完整性,又强化智能制造关键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专业群核心课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各有侧重的特点,开发符合学生 认知规律的专业核心课工程化教材和工作活页以智能制造情境化典型工程 由浅入深的方式,融入工作计划制定、实施、评价,以及国际国内标准差异 等关键要素组织教材编写,教材具有实际案例多、行业标准和工具书配套的12 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认知、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期内,编写《气动技术基础》、《低压电器与电机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