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邑山中-古诗-赏析.doc
2页宿石邑山中-古诗-赏析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注释⑴山霭〔ǎi〕:山中的云气⑵秋河:指天上的银河赏析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风光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上下假如说第一句是写仰望所见,那么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那么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同时由“迷〞字,又暗示夜暮降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诗的题眼,倘假设不在此点出投宿,后面写破晓时的风光就显得无根无襻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陈子昂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开〞〔?春夜别友人?〕诗句,写拂晓与友人离别的风光,画面是静止的。
韩翃这两句诗由此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季节,“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刚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这是一幅语意新颖、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风光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风光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风光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络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
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这种写法,防止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外表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宏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