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教序原文+注释+译文.doc
7页圣教序原文注释翻译原文:盖 (1)闻(2)二仪(3)有像(4),显覆(5)载(6)以含生.(8);四时(9)无形,潜寒暑以化物(10) 是以(11)窥(12)天鉴(13)地,庸愚皆识其端(14);明阴洞(15)阳,贤哲罕穷其数(16)注释:(1)盖:语气词,多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2)闻:知道3)二仪:天地4)像:形状,形象5)覆:覆盖6)载:承载8)含生: 佛教用语,泛指一切有生命的9)四时:四季10)化物:化育万物11)是以:所以12)窥:观察13)鉴:体察14)端:征兆,迹象15)洞:通晓,明彻16)数:规律,道理译文:都知道天地是有表象的,所以显露在外、天覆盖着地,地承载着众生;四季没有表象,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所以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他的一些征兆;要通晓阴阳的变化,即便是贤能的智者也极少有研究透的 原文:然而天地苞(17)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徵(18),虽愚不惑;形潜莫睹(19),在智犹迷注释:(17)苞:包容18)徵:即征,证明,验证.(19)覩:即睹,看见.译文: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使人能够认识的原因,是因为他有表象;天地间的阴阳变化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无形的。
所以天地的表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不至于迷惑;而阴阳的变化隐藏起来没人能看得见,即使是有智慧的人也会迷惑不解 原文:况乎佛道崇(20)虚(21),乘幽控寂(22),弘济万品(24),典(25)御(26)十方(27)举(28)威灵而无上(29),抑(30)神力而无下(31),大之(32)则弥于宇宙(33),细之则摄(34)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35)而不古;若隐若(36)显,运百福而长今注释:(20)崇:推崇,推重21)虚:空,虚空22)寂: 寂寥,寂静空旷24)万品:众多的生灵25)典: 典籍,典制,法则26)御:统辖,治理.27)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 下.28)举:发动29)上:通假字,通尚,凌驾在...之上30)抑:克制.31)下:在...之下,比...逊色32)之: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33)宇宙:《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往来古今谓之宙,泛指空间与时间34)摄:(shè)收拢,敛聚35)劫:梵文劫波之略,意为极为久远的时节36)若:或,有时.译文:况且佛道推崇无形的虚空,他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广泛度济芸芸众生,佛典真理治理着十方宇宙。
佛法的神威没有上限,其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从大处说他遍布宇宙,从小处说能收拢一丝一毫他不生不灭,历经各种劫难永不衰落;若隐若现,造福于众生延续至今 原文:妙道凝(37)玄(38),遵之莫知其际;法流(39)湛(40)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42)其旨趣(43),能无疑惑者哉(44)!注释:(37)凝: 凝结, 凝聚38)玄:深奥,神妙39)法流:佛法的流传40)湛:(zhàn)深邃.41)挹: (yì)通揖,推崇42)投:投入,面对43)旨趣:旨意,宗旨.44)哉: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吗译文:佛道中寓含着神妙法理和高深的玄机,遵循他不必知道其边际;佛法的流传湛深而寂远,推崇他也不必探究他的根源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法高深的意旨,能没有疑惑吗!原文:然则大教之兴(45),基(46)乎西土(47),腾(48)汉庭而皎(49)梦,照东域而流慈(50)注释:(45)兴:产生,兴起46)基:始,开始47)西土:指天竺,即古印度48)腾:传播,流传49)皎:明亮50)流慈:传布仁爱译文:然而佛教是在西土兴盛起来的,流传到东汉使人们从迷惘的物欲梦中醒悟过来,照耀着大唐而流露着慈爱。
原文:昔者,分形分迹(51)之时,言(52)未驰(53)而成化(54);当常现常(55)之世,民仰(56)德而知遵,及乎(57)晦(58)影(59)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64)色,不镜(65)三千之光;注释:(51)分形分迹:天地初开52)言:语言53)驰:传播54)化:教化55)当常现常:如今,现在56)仰:敬慕57)及乎:等到...的时候58)晦:昏暗,不明59)影:模糊不实的形象60)真:本性61)仪:法度,准则62)越:度过,跨过63)金容:光辉的容颜64)掩:遮蔽65)镜:接收到66)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名词,据《长阿含经》卷十八等,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杀为外廓,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译文: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开之时,佛法还没有传播而人们自然的合乎天法,正常的世时,人们敬慕德行而遵循礼仪,世道更替,尘世的虚幻掩盖了人的本性衡量事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佛法那光辉的容颜被世尘所遮蔽,人世间感受不到佛光的照耀;原文:丽象(66)开(67)图(68),空端(69)四八之相(70)。
于是微言(71)广被(72),拯含类(73)于(74)三涂(75);遗训(76)遐(77)宣(78),导(79)群生于十地(80)注释:(66)丽象:美好的形象67)开:展示68)图:描绘69)端:端正,端然70)四八之相:即三十二相,佛教用语,谓佛陀不同凡俗,具有神异容貌,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71)微言:精妙的言辞72)被:及,遍及73)含类:泛指一切有生命的74)于:自,从75)三途:佛教用语,即生途,死途,别离途76)遗训:先辈所说的有道理的话77)遐:长久,深远78)宣:传播,传布79)导:引导80)十地:亦称十住,佛教用语,指佛教修行过程的十个阶位译文:(主佛派传道者下到人间)我们看到了空中端坐的佛像,甚至连他那三十二般变化都能清晰可见,佛法那神圣的形象得以展现于是精妙的佛法广为流传,万物在生死的苦难中得以拯救;就像先人的遗训那样广为流传,在广袤的大地上久远的宣导众生度过苦难原文:然而真教难仰(81),莫能一其旨归,曲学(82)易遵,邪(83)正于焉(84)纷纠(85)所以空有之论,或(86)习(87)俗而是非,大(88)小(89)之乘.(90),乍(91)沿时而隆替(92)注释:(81)仰:向上,引申为追溯。
82)曲学:邪僻的学问83)耶:通邪,不正的84)焉: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85)纷纠:交错杂乱86)或:有时87)习:通袭,相因88)大:即大乘佛教,多佛信仰自以为修的高的法门89)小:即小乘佛教,本来是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的贬称,学术界沿用之,而无褒贬义,因为他们说的小乘佛教是正统的释教90)乘:梵文的意译,佛教用语,意为运载,运度,谓能乘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实指佛教所说的修行方法,途径或教说91)乍:暂时92)隆替:兴废,盛衰译文:但是,传正教是很难的,很多人不能以其意旨而归真;而邪法却容易使人依从,致使人世间邪正交错杂乱所以对佛法的论述也落入低俗而纷争迭起,佛教中普遍的大乘佛教和正统的小乘佛教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或兴或衰中交替着原文:有玄奘法师者,法门(93)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94)神情,先苞(95)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96)方.(97)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99),神测未形,超六尘(100)而迥出(101),只千古而无对凝(102)心内境.(103),悲(104)正法之(105)陵迟(106);栖虑玄门(107),慨深文之讹谬(108)。
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109)后学(110)注释:(93)法门:指通过习修佛法获得佛果的门户94)契:投合95)苞:包容96)讵能: (jù)岂能97)方:比,比拟98)朗润:明朗润泽99)累:负担,引申为阻碍,牵挂100)六尘:即六境,佛教名词,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感觉认识的六种境界 ,此六境被认为像尘埃一样能使人执著101)迥出:卓然独立,不同于旁人102)凝:专注,集中103)内境:内心,自心104)悲:怜悯105)之:助词, 的106)陵迟:衰落,衰败107)玄门:本文指佛教108)讹谬:(émiù)差错109)兹:代词,此,这110)后学:后辈的学者译文:有个叫玄奘的法师,是法门的领袖人物,他从小就很聪敏,真诚敬佛,早就悟透了佛法中『三空』的教义,长大后他的神情、心性很合乎佛法的要求,总是按着佛门『四忍』的境界来修行即使是松林涧的清风、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神态的的清丽华美;即使是仙界的晨露、晶莹的珍珠,也不能和他的光辉润泽相比? 凭借他通达的智慧直通佛理而无烦累,能神奇的测知变化无常的阴阳;他超出“六空”而特别的突出,多少年来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精进修炼自己的内心,常为正统佛学的日益衰落而悲伤;静心钻研佛教的经文,常因佛法精深的法理被谬传而感慨;他要有条有理的分辨剖析佛理,弘扬佛教先前正统的典籍,取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让后来的修炼者不再迷惑。
原文:是以翘心(111)净土(112),往游西域(113),乘(114)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闲失(115)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116)烟霞而进影,百重(117)寒暑,蹑(118)(niè)霜雨(别本有作「雪」者)而前踪诚重劳轻,求(119)深(120)愿(121)达(122),周游西宇,十有七年注释:(111)翘心:悬想112)净土:佛所居住的世界,与世俗众生居住的世间,即所谓的秽土,秽国相对113)西域:西域之称始于汉朝,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则指凡经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114)乘:战胜115)失:迷失116)拨:分开117)百重:许多118)蹑:踩, 踏.119)求:追求,引申为心愿120)深:深切121)愿:心愿122)达:豁达,引申为宏大译文:所以他向往净土,到西域去求学,冒着危难而远涉万里,拄着拐杖独自出征有时早上漫天的飞雪致使途中无人,道路也因积雪覆盖而辨不清方向;有时傍晚又沙尘暴起,在空旷的野外,他黯然迷失于天际万里山野之上,有他拨开迷雾行进的身影,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日子里,留下了他踩霜宿雨而前进的踪迹。
凭着他对神佛的虔诚,置途中的劳苦与不顾,为求深奥的佛法完成自己宏大的心愿,他游历西方,历时一十七年 原文:穷历道邦(123),询求(124)正教,双林(125)八水(126),味(127)道餐风,鹿苑(128)鹫峰(129),瞻(130)奇仰(131)异承至言(132)于(133)先圣(134),受真教于上贤(135)注释: (123)邦:国都,大城镇,或泛指地方124)询求:探询追求125)双林:即沙罗双树园,佛教圣地,传为佛祖释迦牟尼涅盘之处126)八水:即西方极乐世界浴池中具有八种功德的水127)味:体会128)鹿箢:即鹿野苑,亦称仙人住处,仙人论处,仙人鹿园等,佛教圣地,传为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后最初说法的地方129)鹫(jiù)峰:即灵鹫山,佛教圣地,传为佛祖释迦牟尼最初修道的地方130)瞻:瞻仰,敬视131)仰:敬慕,企盼132)至言:道理深刻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