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钥匙竞赛赛题初中组2013年决赛.docx
7页2013决C 1.( )下列选项中,抗食物中毒效力最强的是哪一项?A.红霉素 B.环丙沙星 C.烯丙基硫A 2.( )人类视觉只有3种颜色接收器,即蓝色、红色以及哪一种颜色?A.绿色 B.黄色 C.紫色A 3.(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领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宽度不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宽度不超过200海里; B.未经所属国许可,其他国家的船舶、飞机,不得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航行和飞越; C.海基线有3种确定方法:正常海基线法、直线基线法和混合基线法其中正常基线法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表明的沿岸高潮位线B 4.( )在酱油的酿造过程中,被称为“巧妇”的关键菌种是哪一种?A.乳酸菌 B.米曲菌 C.芽孢杆菌A 5.( )当电磁场强度明显高于多少时,会导致对神经和肌肉的刺激,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A.100维特斯拉 B.150维特斯拉 C.200维特斯拉B 6.(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温血动物的是哪一个?A.鲸 B.鳄鱼 C.老鼠A 7.(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炒绿叶蔬菜时加点醋,可使绿叶蔬菜不变色,依旧保持绿色;B.在鲜榨果汁中加入维生素C,可防止果汁发生氧化反应而变暗;C.将切好的土豆或莲藕立即浸泡在水中,可防止其变黑。
C 8.( )关于禽流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禽流感可以传染给多种动物; B.所有禽流感类型都未出现人传染人的情况;C.目前还没有找到消灭办法C 9.( )药片放在舌头的哪个部位时感到最苦?A.舌尖部 B.舌头中部 C.舌根部 B 10.( )当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将发布哪一种预警? A.高温黄色预警 B.高温橙色预警 C.高温红色预警C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菌的是哪一项?A.酵母菌 B.青霉菌 C.大肠杆菌B 12.( )下列对于咀嚼口香糖好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提高大脑血流量和供氧水平; B.提高注意能力和长期记忆能力;C.舒解压力,帮助人体保持警觉和清醒B 13.( )科学家经过170年的研究和测试,最终证明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肥料是哪一项? A.磷 B.氮 C.钠B 14.( )下列关于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OLED可以实现柔性现显示、四维显示和透明显示;B.OLED技术能让未来电视机、变得更加轻薄,甚至能够自由弯曲; C.OLED自身不能够发光,因此存在色彩鲜艳度和还原真实度不够、可视角度小等先天性问题。
A 15.( )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高效人工合成的抗疟药物是哪一种? A.青蒿素 B. 虾青素 C.青紫苏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 )密封的啤酒是一种饱和溶液泡沫是否细腻,是否持久挂杯是评判啤酒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 )感冒时流出的鼻涕主要积存在鼻腔中× 3.( )钨的熔点高、电阻率大、强度好、蒸气压高,是所有纯金属中制作白炽灯丝的最佳材料 × 4.( )微观粒子分为两类:玻色子和费米子我们熟知的电子即是玻色子,而光子则是费米子× 5.( )动物体内的细胞分为两种:干细胞和体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成熟定型的细胞,而体细胞是一种不成熟未定型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其他细胞√ 6.( )在大陆架的范围内,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一般不超过1/10× 7.( )信号越弱,辐射强度越强在“一格信号”下长时间使用,会诱发癌症的发生× 8.( )肠道中的阴沟肠杆菌是引起人肥胖的主要原因× 9.( )男性糖的摄入量一天不宜超过30克,女性一日不宜超过40克√ 10.( )萤火虫发光主要是为了传递信号,进行交配× 11.( )一般认为,声带在发高音时是全段振动的,随着音高从中高声区到低声区,声带会逐步由全振动变为部分振动。
× 12.( )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有助于聚精会神,但男女收听的音乐种类有别女性适合听节奏舒缓的音乐,而男性适合听快节奏的音乐√ 13.( )相比较低频电流,高频电流让触屏的屏幕摸起来更光滑√ 14.( )蒸煮胡萝卜可以破坏坚硬的细胞壁,促进胡萝卜素的释放,是最佳食用方法× 15.( )鱼油中蕴含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六五烯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很有益处二、综合应用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渔歌子》中的科学(20分)唐朝诗人张志和有一篇名作《渔歌子》,诗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全文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在赏析之后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A (1)本文展现了一副生动的图画,请问作者描述的是哪一个季节?(5分)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2)请简述诗中的一条食物链10分)桃花开,春天里,水草丰富,水中浮游生物多,鱼虾大量繁殖;鱼虾大量繁殖又为食肉的鳜鱼提供了食料;白鹭抓鱼吃;(10分)(3)“斜风细雨”一句描述出了迎着微风顶着细雨,感受着这美妙的诗情画意,淡泊名利的轻松。
请写出一句含有“斜”字的古诗文5分)远上寒山石径斜(唐·杜牧·《山行》);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斜日寒林点暮鸦(宋·辛弃疾·《鹧鸪天》)(5分)2.食品安全连环问(20分)(1)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的代谢物、分解物和杂质等去除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方法错误的是哪一项?(5分)A.浸泡洗涤 B.整洗 C.切碎后浸洗 D.去皮C蔬菜切碎后浸洗,不仅会使营养物质流失,而且还会使溶解到水里的有害物质被蔬菜吸收2)微波炉加热食品时一定要选用微波炉适用的餐具盛放食品,以下餐具可在微波炉加热的是哪一项?(10分)A.不锈钢餐具 B.仿瓷餐具 C.代号为5的塑料制品餐具 D.代号为6的塑料制品餐具C市售塑料容器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那就是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都在塑料容器的底部在国标《塑料制品的标志》中,代号为1~140的塑料制品都有详细的材料术语及对应的缩略语,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也不同代号为5(聚丙烯)的塑料制品餐具耐热性较好,可以在微波炉中高温加热不锈钢餐具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对微波只能反射,不能穿透和吸收,如果放进微波炉,里面的饭菜是热不了的,而且容易微波打火。
10分)(3)关于食物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个选项?(5分) A.食物溶于水后的溶液中pH<7,则为成酸性食物 ; B.食物中碳、氮、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是酸性食物 ; C.蔬菜、水果、大米、面粉是碱性食物; D.柠檬酸是酸性食物食物成酸性还是成碱性与食品本身的口味无关它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终在体内生成的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因此有的学者把成酸性和成碱性食品又称为“内酸食品”和“内碱食品”,以区别于食品本身的口味 由此可见,与我们一般想象的相反,大多数水果类食品虽然在口味上呈酸味,但属于碱性食品,酸性口味是由于它们含有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及它们的钾盐等形成的这些有机酸根在体内能完全代谢,最后机体中只留下钾,所以是成碱食品实际上,大多数酸性口味的水果都属于成碱性食品成酸性食品:大部份动物性食品,属酸性食物如鱼、肉、贝类,含有丰富蛋白质,蛋白质中磷、硫含量较高是成为酸性食物的原因大多数谷类、部份坚果类也属于酸性食物5分)三、发散思维题(30分)2013年的夏季,我国遭遇最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南京39℃,苏州烧到41℃,而重庆江津竟然达到43.5℃,浙江奉化也高达43.5℃。
多地气象台纷纷发布高温预警,提醒民众注意防暑暑期青少年学生都放假在家,这么热的天气,除了开空调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降温防暑呢?至少写出5点参考答案:要求有科学性、可行性;最少5条;只要简述,不必展开答案合理即可得分,每条得6分,不超过30分1.防止太阳光射入房间,早晨给房间通风换气后,9点之前关上门窗,拉上窗帘,防止阳光射入房间和热浪涌进房间;2.使用小电扇或用扇子扇风,加快体表水分蒸发,降低体温;3.把脚放在冷水里散热降温;4.用湿冷毛巾擦身,盖在头上吸热降温,注意补充淡盐开水,防止出汗太多,身体虚脱;5.不要做强烈运动,减慢新陈代谢,以减少产热;6.穿宽松薄棉衣服,便于身体散热;7.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动物蛋白和脂肪,少吃高热量食品,保持体能,又不会产生过多热量;8.泡在浴缸里看书;9.家中电器尽量少开,以减少放热四、研究性学习题(30分)如图1所示,有一个爬绳猴,上面固定A、B、C、D四个圆环,有一条绳子穿过四个圆环,然后挂在一个结实的钉子上,绳子可绕钉子活动1) 如图2所示,当左右两边的绳子交替拉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爬绳猴会左右摇摆,向上移动10分)(2) 拉动绳子时,猴子左右倾斜的角度与猴子的爬行速度有什么关系?猴子倾斜角度越大,爬行速度越快。
10分)(3) 爬绳猴为什么会向上爬行? 左边绳子往下拉动的时候,猴子向右上方倾斜,这时,左边绳子伸直,与A、B环接触面积小,阻力也小,绳子容易往下滑动而右边的绳子由于猴子的倾斜,绳子与C环的接触面积变大(又叫包角变大),摩擦力也增大,因此绳子向上运动时,会把右边框架一起带着“爬升”由于四个圆环的布局是等腰梯形,绳子总是拉直,与四个圆环密切接触,都有一定的摩擦力,所以爬升上去的猴子不会往下滑当右边的绳子往下拉时,同样的原因,左边的框架往上爬升如此一左一右,爬绳猴就爬上绳子顶部了10分)五.科技英语题(单选题阅读短文后,请将答案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20分)One day Bob took two of his friends into the mountains. They put up their tents (帐篷) and then rode off to a forest to see how the trees were growing.In the afternoon when they were about ten kilometres from their camp(营地) it started to snow. More and more snow fell. Soon Bob could hardly see his hands before his face. He could not find the road. Bob knew there were two roads. One road went to the camp, and the other went to his house. But all was white snow. Everything was the same. How could he take his friends back to the camp?Bob had an idea. The horses Let the horses take them back! But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horses took the road to his house? That would be a trip of thirty-five k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