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师大附中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课件.ppt
50页第九课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一考点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点二考点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点三考点三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九课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内容)•((1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内、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内容)容)•((3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0092009安徽卷安徽卷9 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二是““比象比象””,在,在对对““类类””有了认识之后,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取类比象””的思维方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法包含的哲理是•A.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取类比象””,, ““取类取类””就是抓住了矛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盾的共性,““比象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误区:误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与与“特殊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或或“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普遍性包含特殊性”•((1 1)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可以理解为一般与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可以理解为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 2)注意两个误区:)注意两个误区:•①①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多数””与与““少数少数””的关系;的关系;•②②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整体整体””与与““部分部分””的关系从而容易得出的关系从而容易得出““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结论•((3 3)正确观点是)正确观点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因为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的本质。
因此,不能说是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的本质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或““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4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0082008北京卷北京卷30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
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含的哲学道理是•A.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C.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92009福建卷)福建卷)““小岗村的历史是改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哲学道理是 •A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中.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中•C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72007山东卷山东卷2828题第题第3 3小题)小题)20072007年中央年中央““—号文件号文件””强调,要强调,要着力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新闻宣传部们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闻宣传部们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采取的步骤是: :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实丰富的资料;再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实丰富的资料;再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出说明这出说明这—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哲学依据: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证关系的原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间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昔遍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昔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社会主义•(厦门一中(厦门一中20102010届期中考届期中考3939))20092009年年5 5月月4 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于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对福,这对福建省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建省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材料一 闽台两地语言相通、民俗相近,随着材料一 闽台两地语言相通、民俗相近,随着““大三通大三通””成为成为现实现实, ,两岸文化交流与互访也越来越多两岸文化交流与互访也越来越多20082008年两岸以妈祖文年两岸以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等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等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有力地推动了闽台文化的交融,增进了闽台两地民众的情谊有力地推动了闽台文化的交融,增进了闽台两地民众的情谊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1 1分)分)•①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性就没有普遍性2 2分)中华文化彰显于分)中华文化彰显于包括台湾文化在内的各民族文化之中,并包括台湾文化在内的各民族文化之中,并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1 1分)分)•②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1 1分)台湾文化分)台湾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骄傲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骄傲1 1分)分)•((20072007山东卷山东卷2828题第题第3 3小题)小题)20072007年中央年中央““—号文件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新闻宣传部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新闻宣传部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 :深入到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实丰富的资料;再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实丰富的资料;再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说明这及主要内容,并说明这—哲学依据对我国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哲学依据: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辨证关系的原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
殊性之间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昔遍原把马克思主义昔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具体分析•1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 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①①含义: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决定作用用的矛盾就是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其他处于其他处于从属地位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对事物发展不起决不起决定作用定作用的矛盾则是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次要矛盾•②②关系: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件下相互转化•((2 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法论意义•①①办事情要着重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集中,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②又要学会又要学会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误区误区•((1 1)首先解决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首先解决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首先解决的矛盾并非一定是主要矛盾,对此要作具体分首先解决的矛盾并非一定是主要矛盾,对此要作具体分析区分主次矛盾,只能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判断,析区分主次矛盾,只能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判断,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决定在特定的环境和条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决定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往往首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最终解决好主要件下,往往首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最终解决好主要矛盾•((2 2)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在解决矛盾时,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在解决矛盾时,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人们既要用主要力量抓住和解决主要矛要矛盾的解决人们既要用主要力量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用适当力量去处理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盾,又要用适当力量去处理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既要防止主次的工作方法,既要防止主次不分,又要防止不分,又要防止““单打一单打一””。
•((3 3)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没有意义)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没有意义•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其原因有二:一是主次矛盾相互影盾,其原因有二:一是主次矛盾相互影响,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响,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是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二是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相互转化,次要矛盾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92009上海卷上海卷2626))上海上海““两个中心两个中心””的建设,有助于的建设,有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约,是实现上海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约,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契机,而且可以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契机,而且可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哲学家的角度讲,地区及其他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哲学家的角度讲,着重抓上海着重抓上海““两个中心两个中心””建设以带动其他工作,符合建设以带动其他工作,符合辩证法的(辩证法的( ))•A.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观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观点•B.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C.C.矛盾特殊性质是造成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的观矛盾特殊性质是造成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的观点点•D.D.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具体分析•2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 1)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①①含义:含义: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支配地位,起着,起着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主要方面面,后者是矛盾的,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②关系: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2 2))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①①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抓住主流;;•②②但又但又不忽视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即支流•注意:不能认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矛盾注意:不能认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区区别别类别类别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外延外延相对相对“许多矛盾许多矛盾”而而言,一般只有一个言,一般只有一个“同一矛盾同一矛盾”而言,主次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方面都只有一方内内涵涵主、次矛盾指主、次矛盾指“矛盾矛盾体体”,可称为,可称为“一个一个”或或“一种一种”,内部,内部又含主、次方面又含主、次方面主、次方面指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矛盾侧面”,只能叫,只能叫“一方一方”或或“方面方面”作用作用决定事物发展进程决定事物发展进程决定事物的性质决定事物的性质方法方法论要论要求求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不忽视次要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实践实践方方面面判断主要矛盾字眼,判断主要矛盾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注重处理问突破口(注重处理问题)题)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字眼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势(注重看质、主体、优势(注重看问题)问题)联联系系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方面所规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之比较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8四川卷四川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塑料: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者提供便利的同同时,由于,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重的能源资源浪源浪费和和环境境污染塑料购物袋物袋问题引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年W市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有关环境保境保护的的议案和提案共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到2007年底,全国有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大代表和政协委委员贩建建议和督促下,相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出台并实施了施了限制使用塑料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各地方实践践经验的的基基础上,国上,国务院院发布了布了《《关于限制生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物袋的通知》》((简称称““限塑令限塑令””),并决定于),并决定于2008年年6月月1日起在全国范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
国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物袋,实行塑料行塑料购物袋有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措施,以促进资源源综合利用,保合利用,保护生生态环境•((3)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分析发布布““限塑令限塑令””的的哲学依据哲学依据•((3 3)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限塑令””的哲学依的哲学依据•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既便利了消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既便利了消费者,也由于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环境污染,便费者,也由于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环境污染,便利与污染构成了物塑料袋的使用产生的矛盾的两方面利与污染构成了物塑料袋的使用产生的矛盾的两方面•购物塑料袋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危害已经成为这对矛盾的主要购物塑料袋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危害已经成为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发布限塑令,禁止和限制使用购物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发布限塑令,禁止和限制使用购物塑料袋,要求消费者在享受塑料袋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必须履塑料袋,要求消费者在享受塑料袋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减轻塑料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减轻塑料使用对环境的污染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82008宁夏卷宁夏卷38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1860年被英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20世世纪纪80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2 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现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 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每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
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弊害的正确选择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弊害的正确选择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具体分析•3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 1)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一的认识方法 •3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 2)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坚持两点论,就是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 3)关系(反对错误倾向):)关系(反对错误倾向):•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是一点论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衡论 “两点论、两分法两点论、两分法”就是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中的两点论统一中的两点论”•((1)二者的区)二者的区别::①①二者的含二者的含义不同两点两点论、两分法、两分法””是全面地看是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既看事物的方法,既看事物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
而一面而““与重点与重点论相相统一的两点一的两点论””是指是指认识复复杂事物的事物的发展展过程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次要方面②②二者的依据不同二者的依据不同前者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前者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原理;后者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性原理;后者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和矛盾主次关系原理和矛盾主次方面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而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属于矛关系原理,而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属于矛盾特殊性盾特殊性③③二者二者强调的内容不同的内容不同前者只前者只强调两点,两点,强调全面;后者全面;后者强调的是的是带有重点的两点有重点的两点•((2)二者的)二者的联系:系:①①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的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的““与重点与重点论相相统一的两点一的两点论””中的两点,中的两点,实质上与普遍性原理要求的上与普遍性原理要求的““两点两点论””中的两点是相同的中的两点是相同的 ②②二者的反面都是一点二者的反面都是一点论。
•所以,二者既有所以,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系又有区别,因此,不能,因此,不能笼统地地讲前者就前者就是后者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82008江苏卷江苏卷33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解析】该题以寓言故事为载体考察学生对矛盾相关知【解析】该题以寓言故事为载体考察学生对矛盾相关知识的理解识的理解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体现了事体现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应坚持两点论。
猫能够解决家中鼠患物是一分为二的,应坚持两点论猫能够解决家中鼠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因为偷吃而可能无鸡是矛盾的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因为偷吃而可能无鸡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父的要方面父的““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宁无鸡也不能无猫””的观点体现了两点的观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92009上海卷上海卷3636))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合作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诚意与决心•((2 2)运用)运用““重点论重点论””和和““两点论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明上述材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 7分)分)•((2 2)运用)运用““重点论重点论””和和““两点论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材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 7分)分)•((2 2)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指同时要注意和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贯穿一条主线贯穿一条主线””是抓住了重点是抓住了重点和主流,同时强调和主流,同时强调““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和““妥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既分清了主次,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既分清了主次,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考点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具体分析•4 4、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 1)含义:)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正确方法 •4 4、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个重)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 3)意义:)意义:•①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别开来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4 4、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 2)地位:)地位:•((3 3)意义:)意义:•①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解决矛盾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对具体问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就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正确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正确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①①含含义不同•②② 依据的哲学原理不同:依据的哲学原理不同:一切从一切从实际出出发依据的哲学原依据的哲学原理是物理是物质决定意决定意识,,实事求是依据的哲学原理是事求是依据的哲学原理是规律的客律的客观性和主性和主观能能动性的关系,具体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的哲学具体分析依据的哲学原理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矛盾的特殊性•③③地位和作用不同:地位和作用不同:一切从一切从实际出出发是是辩证唯物主唯物主义世界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人的根本要求,是人们正确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实事求是是事求是是马克思主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哲学的根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的一个重要原则•④④联系:系:一切从一切从实际出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具体分析是对一切从一切从实际出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化,三者体事求是的深化,三者体现着唯物着唯物论与与辩证法的法的统一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8上海卷不定上海卷不定项23))所所谓具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下列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成语体体现这个方法个方法论的是的是•A..对症下症下药,量体裁衣,量体裁衣•B.欲擒故.欲擒故纵,声,声东击西西•C.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制宜,因地制宜•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总结:矛盾分析的方法总结: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世界的根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要矛盾主、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要矛盾与矛主、次要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两点论两分法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两点论两分法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历史的统一抓重点、关键,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抓重点、关键,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把握本质、主流,认清事物的性把握本质、主流,认清事物的性质;又不忽视支流质;又不忽视支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62006文综北京卷)文综北京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成果回答:•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1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②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解决方法•③③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82008天津卷天津卷3939))材料五材料五 2004-2007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年我国粮食持续4 4年增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保我国粮食安全•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①①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②②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1- 5: CBACB6-10: CACAD11-15:AAAAA16-20:CDABA21-23:BDB政治检测参考答案政治检测参考答案((1 1))①①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变化与过程,运动是物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变化与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做好今后五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产业发展的年的工作,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体系要拓展……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社会发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展的合力要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发展②②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运动在特定条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件下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做好今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政策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的思路不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只有这样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③③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依存、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理运动和相互贯通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既要反对脱离运动讲静止,也要反静止的关系,既要反对脱离运动讲静止,也要反对脱离静止讲运动对脱离静止讲运动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既要保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既要保持基本方向和思路的不变,又要坚持在经济发展持基本方向和思路的不变,又要坚持在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做到方式、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做到“变变”与与“不变不变”的有机统一的有机统一24 (2)24 (2)①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事物联系着的在的,而是和周围事物联系着的。
每一事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上的部分和环节,整个世物都是普遍联系上的部分和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②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代替其他方经济发展不能代替其他方面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也会制约面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也会制约经济发展,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最终反而不经济发展,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最终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利于经济的发展24(3)①24(3)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都真理都是具体、有条件的是具体、有条件的②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追求真理的过程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理的过程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③提倡提倡““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在实践中对过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经是在实践中对过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观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观念的修正和完善。
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念的修正和完善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我国目前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同时,经济发展影响着政治、文化、的中心工作,同时,经济发展影响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认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认为经济发展不再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再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25.(125.(1))①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客观事物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具有能动作用②②结合任意一个口号分析,结合任意一个口号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 2))““理念与口号理念与口号””的提炼和确定的过程,的提炼和确定的过程,实际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实际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①①立足社会实践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②人民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推进文化体制、内容推进文化体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由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之路③③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在批判继在批判继承中,不断注入时代内容承中,不断注入时代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