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剖析八大风险管理案例及五大防线.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209141533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7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剖析八大风险管理案例及五大防线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际上多家跨国公司因风险管理不善及欺诈事件而引致严重亏损或倒闭,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及监管机构都在推行改革,期望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念在此我想通过端详安然公司、八百伴公司、世通公司、百富勤公司、巴林银行和中国的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等8个案例的事件发生经过,了解引致公司倒闭或严重损失的内控缺陷,从而总结一下应当从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1:美国安然公司(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 在20XX年,安然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当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雇佣员工2万人,是美国《财宝500强》中的第七大企业 但就在20XX年末,安然宣布第三季度录得6.4亿美元的亏损,美国证监会进行调查,发觉安然以表外(投资合伙)形式,隐瞒了5亿美元的债务,亦发觉该公司在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5.8亿美元 在此同时,安然的股价暴跌,由20XX年初时的80美元跌至80美分同年12月,安然申请破产保护令,但在之前10个月内,公司却因为股票价格超过预期目标而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3.2亿美元的红利 安然事件发生后,在对其分析调查时发观:安然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均采取不干预(“hands—off”)监控模式,没有对安然的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包括没有查问他们所采用“投资合伙”的创新的会计方法。

      事件发生之后,部分董事表示不太了解安然的财务状况,也不太了解他们的期货及期权的业务 由于安然重视短期的业绩指标,管理层的薪酬亦与股票表现挂钩,这诱发了管理层利用创新的会计方法和做假,以赢取丰厚的奖金和红利虽然安然引用了特别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监控期货风险,但是营运风险的内部掌握形同虚设,管理高层常常藐视或推翻公司制定的内掌握度这是最终导致安然倒闭的重要因素 案例2:美国世通公司(Worldcom)为什么会倒闭 世通是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事发前他在美国《财宝500强》中排名前l00位 然而就在20XX年,世通被发觉利用把营运性开支反映为资本性开支等弄虚作假的方法,在1998年至20XX年期间,虚报利润110亿美元 事发之后,世通的股价从最高的96美元暴跌至90美分世通于20XX年末申请破产保护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个案,该公司于20XX年末完成重组世通的4名主管(包括公司的CEO和CFO)承认串谋讹诈,被联邦法院刑事起诉 这是美国最大的个案,美国证监会和法院在调中发觉:世通的董事会持续赋予公司的CEO(Bernard Ebbers)肯定的权力,让他一人独揽大权,而Ebbers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领导世通。

      美国证监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世通并非制衡机制薄弱,而是完全没有制衡机制世通的董事会并没有负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仅花3~5小时,会议记录草草了事,每年只审读内审部门的最终审计报告或报告摘要,多年来从未对内审的工作计划提出过任何修改建议 由于世通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供应的丰厚薪酬和奖金,远多于他们对公司的贡献,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的小圈子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世通倒闭 案例3:200年的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Bank)为何破产 巴林银行在90年月前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有超过200年的历史 1992~1994年期间,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Nick Lesson)从事日本大阪及新加坡交易所之间的日经指数期货套期对冲和债券买卖活动,累积亏损超过10亿美元,导致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破产,最终被荷兰ING收购 调查中发觉:巴林银行的高层对里森在新加坡的业务并不了解,在事发3年内竟然无人看出里森的问题其实,巴林银行1994年就已经发觉里森在账上有5,000多万英镑的差额,并对此进行了几次调查,但都被里森以特别轻易的解释蒙骗过去。

      造成巴林银行灾难性厄运的原因是,巴林银行缺乏职责划分的机制,里森身兼巴林新加坡分行的交易员和结算员,这使他有机会伪造存款和其他文件,把期货交易带来的损失瞒天过海,最终造成了不可整理的局面 另外一个致命问题是,巴林银行的高层对财务报告不重视巴林银行董事长Peter Barings曾在1994年说:若以为端详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可以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稚嫩无知但假如有人在1995年2月之前,专心看一下巴林银行任何一天的资产负债表,里面都有明显记录,可以看出里森的问题遗憾的是,巴林银行高层对财务报表的不重视,使之付出了昂扬的代价 新加坡政府在巴林银行调查报告结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假如巴林集团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准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究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假如说巴林的管理层直到破产之前还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躲避事实 里森在自传中也说:“有一群人原来可以揭穿并阻挡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在监督上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的界限何在,也不清晰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

      案例4:日本八百伴(Yohan)惨败在哪儿 八百伴是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在20世纪90年月全盛时期,八百伴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400多家百货公司,以雄霸世界零售业第一把交椅而扬名 1997年9月,八百伴宣布破产,向法院申请“公司更生法”保护,当时八百伴的负债额达到1,613亿日元,是日本战后最大的一宗企业破产案 在调查中发觉,导致八佰伴破产的致命原因有三:第一,八百伴低估经营非核心业务的风险,在急速成长过程中,八百伴渐渐背离了百货和超市的主业,而发展地产、饮食、食品加工和消遣等辅业然而,随着金融风暴的冲击,集团的这些辅业变成了负资产,这些辅业都为八百伴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第二,八百伴低估了扩张业务的风险,1990年至1996年短短6年间,八百伴在中国内地的零售点由零扩展到50多家,在扩展的过程中,它明显地低估了扩张业务的风险,加上八百伴当时遇上国家宏观调控,为了实现集团主席的幻想,只好通过信贷维持扩张面对较预期为差的回报及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八百伴最终陷入难以自拔的逆境 第三,八百伴也低估了开发海外新兴市场的风险由于日本市场零售业饱和,强大竞争对手林立,八百伴采取了积极开发海外市场的战略,但却低估了开发新兴市场的风险。

      1972年八百伴将巴西视为第一海外市场,但当时的巴西经济动荡,最终他只有惨淡收场20世纪90年月初,八百伴开头进军中国市场,甚至将它的总部迁至X市但由于中国消费者当时还未能完全接受超市和百货公司的销售模式,中国消费劲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加上遇到中国宏观调控和国内合资伙伴已核准资金不能如期到位等问题,引致资金回报率不断下落,辛苦经营了十多年的八百伴最终以清盘结束业务 案例5:香港百富勤公司为什么突然入不敷出 百富勤原来只是一家有3亿港元资本金的本地小型投资银行,由于业务进展快速,短短10年间,它就发展成了一家拥有240亿港元资产的跨国金融集团,成为亚洲除日本外的最大投资银行 可是,这个金融奇迹却同样在金融风暴冲击下,使百富勤在短短一年内出现入不敷出,致使它1999年1月宣布破产消息传出的当天,香港恒生指数下挫8.7%. 在调查百富勤的报告中表示,没有证据显示百富勤倒闭涉及任何欺诈行为,它倒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风险管理、内控体制和完善的财会报告系统 百富勤虽然设立了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但却未能制衡业务部门强大的权力,特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追求业绩的目标完全盖过了防范风险的意识,这种脆弱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最终使百富勤的股东和员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调查还发觉,百富勤没有掌握好金融市场的风险,它在亚太区发展业务,主要针对的是印尼和泰国市场,其在这两个市场营业额占集团营业额的五成多,但百富勤却忽视了发展新兴市场的风险在金融风暴下,泰国首当其冲,泰铢大幅贬值,期间,印尼盾也大幅下跌了70%,另外,由于利息飚升,百富勤在该区内投资的债券及股票价格暴跌,在短短的数月内,百富勤在该区内业务损失了好几亿元为了争取业务,百富勤为印尼Steady Safe出租车公司供应了港币2.6亿元的过渡性短期贷款,这笔贷款的金额相等于百富勤资本金的15%,但Steady Safe公司的收入全为印尼盾,随着印尼盾汇价大跌和政府实施外汇管制,Steady Safe根本无法偿还这笔贷款,加上债券股票的损失,使百富勤的财务状况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这反映了百富勤低估了利率和汇价波动的风险,最终导致倒闭收场 案例6:投资与出售股权权益引致的重创 某家中国国有控股(主营业务非汽车制造)的上市企业(以下简称“国企A”),于19X4年以约4.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某汽车制造公司95%权益,两年后,国企A以3.2亿元人民币向一家马来西亚公司出售他在汽车公司中50%的权益,国企A也因而在19X6年记录了一笔4,000万元人民币的营业外收入。

      但其后,那家马来西亚公司并没有按协议支付交易金额,交易被迫中断19X7年,国企A又重新与3家公司签约,以3.2亿元人民币的同样金额将汽车公司的50%权益转售给这3家公司,但这3家公司最终都没有向国企A支付任何款项 国企A在投资与出售股权权益引致重创,问题毕竟出在哪儿? 调查中发觉了如下问题:首先,国企A没有就对外投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投资前既没有清晰地考虑其高级管理层缺乏汽车制造业的经验,也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各种分析第二,在将投资权益出售给马来西亚公司时,并未充分考虑对方的信誉和偿付能力,也没有利用买卖协议为可能出现的违约事件供应保障第三,在后来将投资权益转售给3家公司时,并未披露这3家公司均为关联的“空壳公司”第四,国企A实质上一直没有出售汽车公司的股权,但财务系统却错误地把应收3家关联公司的款项列示为长期应收款(而不提呆坏账预备),还错误地把余下的45%投资列示为“联营公司”第五,汽车公司从成立至19x9年的5年间,一直未能调试投产,也没有竣工验收,最终,该国企以大幅度低于成本的价钱,将汽车公司出售出去,造成严重亏损这是典型的投资失误的案例 案例7:投资非核心性业务的症结所在 某国营企业(简称“国企B”)于19X6至19X8的两年间,动用接近10亿元人民币,投资了15家公司,且每家公司的权益均在10%至30%之间,这些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金融、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房地产开发、贸易和通信等。

      调查中发觉:国企B没有就对外投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它既没有一个清楚的投资策略,也没有清晰地考虑作为小股东投资未上市企业能否增值和变现的风险再有,这15家公司大部分没有为国企B供应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也一直未派股息而且国企B并没有利用投资协议来保障其权益,包括没有参与该等公司的董事会、没有要求定时供应经具信誉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也没有要求最低投资回报的保障 案例8: 某香港上市公司 某国有控股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简称“国企C”)没有遵守上市规则的要求,在没有得到股东批准的状况下,向一位董事的关联公司供应了港币1.6亿元的贷款和港币1.96亿元的银行信用证担保,该贷款和信用证担保的总额占上市公司资本金的30%左右款项贷出后,该关联公司一直不予还款,而国企C为该关联公司所供应的银行信用担保当中的港币9,500万元已被有关银行提出追讨 调查中发觉:首先,国企C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出现一小撮人独揽大权,在管理上缺乏权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