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现代茶具的人性化设计.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9207216
  • 上传时间:2018-05-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论现代茶具的人性化设计浅论现代茶具的人性化设计纵观历史,茶具因人而变,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做主导现代茶具在人性化设计思想 的指导下,以功能性、环保性、审美性、文化性为设计切入点,结合多元的需求,进行人 性化设计,从而满足饮茶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一、引言一、引言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是指饮茶过程中的用具,包括储茶、烹茶、饮茶等用具 茶具既是品茗过程中的功能用具,也是展现人文精神与审美意趣的物质载体设计是有目 的性的创造活动,在茶具设计中,秉承什么样的设计理念与准则,如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成为设计的关注点纵观茶具器形演变的历程,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茶具种类、器形、功 能不同,其变化内核,皆因使用者需求的不同:唐朝“吃茶” ,将茶叶加工成茶饼,饮用前 将茶饼辗筛成末制成茶酱,配合其他其食物食用,所以茶具形制为较浅的敞口瘦底碗,不 易留渣滓宋朝斗茶风起,流行黑色茶盏,易于观察水痕清朝兴冲泡散茶,所以多用盖、 杯、托一套的盖碗,利于保温(图 1、2、3) 由此说明, “以人为本”是茶具设计的根本二、现代茶具的人性化设计二、现代茶具的人性化设计 1.人性化设计的提出与准则 人性化设计的思想一直贯穿人类造物的历史。

      现代设计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设计理念 上提出了三点:一是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 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设计人性化是以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基础,并进一步 满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从而使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地创造产品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过 分偏颇若一味地强调艺术性而离开了科学的理性化和合理的功能性,产品将走向未来主 义的极端,折损使用功能;若只应用技术而忽视艺术,则创造出的产品索然无趣两种结 果都违背人性化设计宗旨设计的目的是人李砚祖先生曾谈到:“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 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有 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 “离开了热爱人, 尊重人的目标,设计便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设计出的产品要满足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 物质需要与精神 需要万事万物之间皆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万物的和谐共存也是因为有隐形的协调法则, 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人性化设计的基础是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规律指导设计理念与设计 实践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要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 2.现代环境下对茶具设计的需求 从古至今,无论环境如何演变,对于茶具的要求,始终围绕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在物 质需求方面,茶具要满足使用者在饮茶时的使用功能需要、环保健康需要,并体现在茶具 的品种、器形与材料上茶具品种随着时代和使用者需求的不同在不断演变、发展据明 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 ,传统茶具包括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 茶匙、茶筅、茶瓯和茶瓶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茶具满足了使用者烹茶、饮茶的全部需 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生活节奏加快,部分人群追求简单、快捷的饮茶方式,电茶壶、飘 逸杯等现代茶具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不能忽视茶具的精神功用 在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确使得人与人心灵距离变远人情的孤独、疏远和感情 的失衡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人需要平衡——科技与情感的平衡,理性和人性的平衡约 翰·奈斯比特认为:“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 这就 是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人类的设计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 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人类的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表达茶具设计也不例外——在茶具的造型和装饰上表达文化内涵与情感思想 3.现代茶具人性化设计要点 现代茶具要满足现代多元化社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各种各样的需求中,探究、总 结并把握这些需求所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设计,可以为现代茶具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切入点。

      ①现代茶具设计要注重功能性 功能是产品的第一价值,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例如,在传统茶具中,紫砂茶具之所以 受到诸多饮茶人的钟情,除了其多样的造型、古朴的质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紫砂茶具的 质地适合:贮茶不变色,泡茶不走味;盛暑不易馊,寒耐热,茶汤能保真香;传热缓慢, 不易烫手,也不易爆裂这些特性与功能,满足了饮茶人在使用过程中对茶饮的味道、温 度等方面的要求茶具功能的实现,是以科学为指导、以技术为依托的正因为茶具是工 艺科学与艺术观念的有机结合,不是设计者随意的信手拈来所以现代茶具设计要考虑人 体工程学方面的因素,引用科学的理论与数据,进行人性化设计要考虑茶具的器形、尺 寸是否适合使用对象的手型特征,与手的接触位置与着力点是否恰当茶具的结构是否科 学,注意壶嘴与壶盖的协调,避免涎水;壶把提拿时壶身重心垂直,易于掌握;壶嘴出水 流畅,可断水,无余水沿壶外壁滴落产品是否便于清洗有些茶具的造型在某些部位不 易清洗,容易藏纳污垢细节设计要到位,产品是否防止了使用时意外伤害和错用时产生 的危险如给盲人设计茶具时,要特别处理手把的凹凸以易于掌握平衡感,要有容量的提 示防止满溢造 成伤害 ②现代茶具设计要注重环保性 现代茶具设计的环保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面向自然的宏观环保性维克多·巴巴 纳克在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中提出: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 并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现代茶具的取材要环保,获取原料的过程中不 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茶具的制作的要环保,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产生过多难 以分解的、有毒有害的废弃物第二,面向个人的微观环保性要保证材料无毒无害,在 使用的过 程中不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如有些陶瓷茶具为追求漂亮的颜色而选用的釉料含有有毒物 质,尤其是在饮茶时沸水的高温更加速了有毒物质的释放,从而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③现代茶具设计要注重审美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具不仅仅局限于冲泡茶叶的实用功 能,还被赋予了文化精神的传达功能,所以茶具虽然不是纯粹的艺术品,但是人们在喝茶 时之所以能体会到某种超出茶味的境界和意义,不得不归功于茶具造型设计上的“有意味 的形式” 这些形式包括茶具的空间造型、形状线条、色彩色调、肌理质感以及配套器具的 协调呼应 造型对视觉的吸引是占第一位的茶具的形式美有助于其个性的体现,紫砂茶壶的壶体与 壶盖取翘首鸣叫的黄鹂形态,壶盖上的壶钮取绿茶形态做点睛之笔,壶把与壶身融为一体, 采用镂空的手段,增加空灵感。

      使用者在品茗时嗓润心清,如同看到初春新绿、听到悦耳 鸟 叫般的舒心、惬意审美性不仅仅体现在造型,材质的变换应用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茶具设计中,材料特有的质感隐含着与人类心理相对应的情感信息,体现出不同的美感 ——金属的科技感、玻璃的晶透感、陶瓷的细腻感、竹木的自然感表现茶具的材质美, 要合理地、艺术性、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合理地使用材料即要选材要对茶具的功能有所提 升;艺术性地使用材料是指显露材料的材质美,增加茶具的艺术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则是要突破陈规,大胆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新的艺术效果如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 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色 彩是影响消费者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茶具的色彩需把握整体的协调感杯外侧应与壶的 色泽一致,内侧的颜色对汤色的影响较大,为观看茶汤真实的色泽,宜选用白色内壁,有 时为增加视觉效果,一些特殊的色泽也可以如青瓷有助于绿茶茶汤黄中带绿的效果;牙 白色瓷可使桔红色的茶汤更妖柔;紫砂和黑釉等本色,则易观看汤色的色泽 ④现代茶具设计要注重文化性 周作人在《喝茶》一文中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 苦中作乐’ ,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传统中国茶具中所 展现的技术美是一种手工艺的技术美,一种将创作者——人的心智、文化、情感渗入其中 的技术美,蕴涵着浓郁的人性美现代茶具设计要考虑饮茶者多元的文化背景性格豪爽 质朴者多喜欢造型简单大方、装饰富民俗吉祥意味的茶具性情婉约者追求品茶的意境, 故喜欢抽象、小巧的茶具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茶具的文化品味也不同青年人思想活跃, 喜欢简约、新奇的茶具老年人比较传统,喜欢怀旧,故针对此群体的设计要多继承和保 留传统茶具中的设计精髓与文化意蕴 总结总结 一壶一杯,独坐品茗,感悟人生一壶三杯,知己煮茶夜谈一壶五杯,亲友相聚,喝 茶休闲饮茶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茶道已经演变为一门艺术, 而茶具是这个艺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茶具的设计要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设计是要 把美的规律与艺术想象贯注到作品中去,增进情感,创造有意趣的形式人性化设计体现 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的结合,是现代茶具设计的潮流与趋势注:本论文为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课题名称《中国茶文化与现代陶 瓷茶具创新设计研究》 ,课题编号 F1004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课 题名称《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研究》 ,项目批准号:11BH066) 参考文献 1 韩其楼 著:《中国紫砂壶全书》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3。

      2 吴云 著:《宜兴问壶》 ,长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3 池宗宪 著:《茶壶》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8 > 图 4 黄鹂鸟紫砂茶壶(设计者 焦斐,指导教师苗延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