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及情感的联系.doc
49页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联系意境、意识流、意象是三个有关深层文艺心理的课题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环境互感的抒情艺术气氛;意识流是精神特质,是文本中所呈现的以非理性、非逻辑性为特征的真实心理流程;而意象是以独特的审美表现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的艺术形象对于意象理论的研究,近二十年来间有著述,对意象的概念、意象的分类、意象的组合、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而于本文多有启发但是迄今为止的意象理论研究尚远未深入,尚缺乏以搭成意象理论体系的框架,缺乏对鉴赏和创作的指导功能弥补这些缺乏,正是本文希望能到达的目的一、诗歌意象的涵意象是诗歌的根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密"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一言以蔽之,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涵"象〞,就是物象、形象对于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是也。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鸟〞"涧〞等意象使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假设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二、诗歌意象的特点1.含蓄性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用善鸟香草,来配君子;恶禽臭物,来比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2.特定性在不同的诗人笔端,那些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一样的情感和容如"菊花〞傲霜之花,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菊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唐,元稹在"菊花"里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的"菊〞同样表达诗人的高洁、坚贞。
至于"明月〞寄乡愁,"梧桐〞表伤感等在古典诗歌中非常多见3.丰富性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涵三、意象的时间形态 诗人对情趣表达的优劣取决于他所选用和描画的意象,意象的鲜明生动无疑能增强表现情趣的效果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表达动作〞,同时指出相应的突破方法:"图画表达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全动作的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从整体上来看,诗毕竟是时间的艺术,这里只分析意象的时间形态 大诗人都有一种鲜明的时间意识,朱光潜一向推崇华兹华斯的"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emotionsrecollectedintranquility〕〞,并认为诗歌就是旺盛的酒神精神投影于静穆的日神精神的产物。
因而诗人写诗从总体上看是一种追忆,一种对往事和情感的返观和再体验诗人对时间意识的表达往往从写诗的当下那一刻作为切入点,之后追忆流年或者预想后事,甚至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一些浪漫主义诗人就是如此,当他从现实的地面腾空而起,驰骋于梦幻般的想象天堂里,时间似乎已经被突破而几近消失这里要谈的只是意象的时间形态的常见模式 意象的时间形态的最根本模式是追忆式"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是晏几道的"鹧鸪天",写的是与一位舞女重逢的感受他们的相知相恋之情都附着于"银缸〞这一意象之中:当年的知遇、别后的思念和重逢的欣喜都闪照在"银缸〞的灯光里 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短诗被誉为抵得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寂寞红花中的白头宫女的闲说又岂只是"长恨歌"中所写的那些?事实上这个动态意象蕴涵的是玄宗的一生行事,熟悉它的读者尽可以浮想联翩,陪这些宫女们在当年玄宗生活过的行宫里一同感慨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典型的回忆之作,诗人将个人身世与国家情势融合在一起:"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但是末世危局的孤身奋斗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落得"慌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结局,然而,面对敌军的劝降,他毅然说明了自己忠于民族和历史的坚贞心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时候,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明显地表现出与现在比照的意味,这就是今昔比照式如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先后两次来都都城南庄,第一次在桃花林边见到一个十分中意的女子,但是一年之后,诗人再次来到这里,他看到的只剩下了桃花,那个姑娘已经不知去向了这种意象的变化透露出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的深深怅惘中国古诗中有很多这种主旨的诗歌,用过去的欢欣当下的悲哀表现物是人非感情无常的哀怨 在特定的情况下,诗人也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预想这种预想往往也有和现在对照的意味一般表达的是诗人的愿望〔起于对现状的不满〕或诗人的忧虑〔起于对现状的留恋〕这种意象的时间形态模式可以称之为"前瞻式〞如陆游的遗作"示儿"表达的就是恢复中原统一国土的强烈愿望:"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柳永的"雨霖铃"表达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意旨,因而他对未卜的前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别后的场景〔"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预想表达了他对情人的无比留恋。
一些境界阔大的诗歌在时间的纬度上往往呈现出很强的纵深感一般的诗人往往漠然地生活在时间的隧道里,只有在大诗人那里,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是供他们纵横驰骋的一个整体这时,意象的时间形态表现为"贯穿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达的是极其漫长的朝代更迭和无比空旷的空间场景中的孤独不遇天地悠悠,怆然一身,这种立足现在让时间沿着前后两个纬度同时展开而塑造出来的意象无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白的"宣州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也是这样:"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在诗人看来,已逝的昨天无法挽留,现存的烦扰难以消除,诗人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但是诗人很清楚明天又会变成今天然后再变成昨天因而,诗人所说的"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的是他试图逃避生活超越时间的意向 在一些情感曲折意蕴深沉的诗歌中,意象的时间形态会以"回环式〞的模式表达出来商隐的诗歌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他的"夜雨寄北"这样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流寓巴山,又逢秋雨连绵,思乡忆亲之情正难以排遣,这时亲人来信问何时回家,而这正是诗人心中所想的。
但是他欲归不能,于是,他纵身一跃跳到未来,那时,诗人已经回到家中,正和亲人在深夜畅谈自己在巴山夜雨时思乡念亲之情"巴山夜雨〞这个当下意象在诗人对未来的想象里已经变成了过去的时光,那时的背井离乡孤苦无依〔"巴山夜雨涨秋池〞〕也被虚拟的重逢的喜悦〔"却话巴山夜雨时〞〕所化解与此相似的是"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烛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关于此诗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仅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首联开启的是"一弦一柱思华年〞,说明此诗是追忆之作,无论是意在悼亡还是感怀身世,中间这两联写的就是对华年的追忆最后诗人的总结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它同样呈现出一种回环的意味诗人明明知道这些事情他以后会反复追忆,但是他立即又把目光转向了过去,也就是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这种过去中的未来视点的瞬间闪现在迂回曲折中增强了感情的留恋哀思,这种意味是那种单向的时间观表达不出来的 综上所述,意象时间形态的这些模式根本上都是以现在为立足点,此后从现在出发追忆流年预想后事甚至让时间反复交织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此外还有一种顺着时间的方向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加以诗化的诗,这就是杜甫的"即事名篇〞。
"即事〞的意思就是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的快速反映和表现,它相当于现在的新闻报道,却是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这就需要诗人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因而,这种"即事式〞的诗歌很难写好,而杜甫可谓这方面的超人这里以他的"三吏〞中的"石壕吏"为例加以分析,该诗始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结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歌反映的就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事情完毕了,诗歌也写出来了这种诗无疑缩短了追忆的时间,甚至把追忆的时间缩短成了零,因而赢得了元稹"即事名篇〞的美誉后人也有一些时事诗,但是在艺术性上往往比拟粗糙 意象时间形态的这些模式〔追忆式,今昔比照式,前瞻式,贯穿式,回环式,即事式〕大致是诗歌中时间意识的表现方式无论诗人写的时间在短暂与长远上有多大不同,但是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都不过是一刹那,如朱光潜所说的,"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但是,"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这正是诗歌意象时间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四、意象的空间分布 时间只是诗歌意象的一个纬度从*种意义上来说,时间只不过是一个轮廓,时间的轮廓里是需要空间来填充的。
时间和空间从来都是不可分割地统一于具体事物之中杜甫的诗尤其能表现出纵深的时间和阔大的空间,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大诗人的诗歌境界 一般来说,一首即使很短的诗也不会由单一意象构成,只要意象不同就会存在一个组合问题,意象的不同组合就会形成意象的不同空间分布意象的空间分布就象绘画的构图一样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诗歌的核心意象和衬托意象,同类意象和异类意象以及实物意象和虚拟意象的不同分布对表达情趣的效果是不尽一样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意象的不同组合可以分为主次型和并列型两种主次型的意象组合往往有一个核心意象,其他意象则作为衬托意象从正面或反面对核心意象加以衬托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通过简短的对话〔第一句是问,后三句是答〕提醒了三个人物的关系:诗人要找隐者,隐者的弟子童子说他教师上山采药去了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围绕着隐者展开,诗中出现了松、山和云这三种意象作为隐者生活的场景假设隐假设现地向诗人和读者表白着隐者这个不露庐山真面目的人的形象"只在此山中〞似乎给了诗人一线希望,但是"云深不知处〞这一句又把这丝希望弄得渺茫起来这里诗人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