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汇总.docx
19页小说阅读】一、 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 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 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二、 小说阅读考查要点一一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1. 环境“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2. 情节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3. 人物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4. 主题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3)描写方法上:文中大量运用()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知识补充:(一) 构思方面常见特色:(1)倒叙开头,设置悬念(2)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3)善设伏笔,环环相扣(4)线索贯穿,结构严谨(5)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戛然而止,(留白、以景结情等)结尾(6)运用插叙或补叙(7)对话式 (二) 顺序① 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 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③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④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如插补的是书信、档案、小时的事等往往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⑤ 平叙: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 人称① 第一人称作用:真实表意更直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让读者感觉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② 第二人称作用:亲切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③ 第三人称作用: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四)线索的作用【事、物、人、情、时间、空间】①贯穿全文情节,使情节更紧凑②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⑥揭示文章的主题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小说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1)材料来源:(日常生活等)(2)选材角度:(典型、真实、新颖等)(3)材料和中心的关系(4)使用材料的方法:(详略、重点分明等)【散文阅读】【答题模式】题型一“……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规范答题】1.审题干,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并标明。
2.在问题出处的前后搜寻答案3.划定答案区间,尽量用原文句子作答4.注意字数要求,适当增删5.选准答案用语6.语言表达准确通顺题型二“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分析]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③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绿色的海洋用的是比喻中的隐喻③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比喻句的规范答题】1.标明问题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题型三“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从哪些方面写到……”【解题分析】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全文中找答案;二是在某一段中找答案前者注意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总结句;后者则注意答案就在“表现在”的后面规范答题】1.找出问题的出处并标明2.在出处的前后寻找答案3.选准答案用语:“……表现在……”4.分序号①②③……答要点,注意字数题型: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规范答题】: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2,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题型五:布局谋篇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 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 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解题分析】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 ;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具体概括文章内容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5. 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6. 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答题模板】一、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 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 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 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3) 人物上:暗示了人物......命运、性格、特点(4) 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5) 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 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 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 人物上:塑造(烘托)了人物......心情、性格、特点(3) 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 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3. 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 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 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3) 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4) 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5) 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描写手法知识点补充:(1) 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2) 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3) 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二、情节类题目常考题型:【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 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 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2) 情节上: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3) 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4) 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5) 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 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 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2) 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3) 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 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3. 小说结尾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① 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② 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③ 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④ 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⑤ 读者上:指出类型,并点明好处常见结尾知识点补充:(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二) 以景结情式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三) 留白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四) 悲剧结尾: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深化主题,令读者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五) 喜剧式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 .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不能删掉,因为:(1) 人物上:最后一段丰富了 A的形象特点,侧面烘托出A的品格,加深了人们对A的认识2) 情节上: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拓展了小说的空间,使小说的情节更为完整、严谨3) 主题上:卒章显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4) 读者上: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三、人物类题目常考题型【情节+环境+主题+读者】1. 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第一步:总体概括A是一个......的人第二步:分点作答:(1)概括①+分析(2)概括②+分析(3)概括③+分析(4)概括④+分析知识补充:人物形象的特征:外在: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教养、技能、行为习惯内在:性格、品质、精神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② 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③ 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④ 从环境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⑤ 从作者评价中分析人物形象;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性情质朴、憨厚老实、纯真、吃苦耐劳、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有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生命力顽强、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谦卑、固执、敬业、诚实、执著、年老体衰、年轻貌美、孤苦无依、势利......2. 你认为A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他在文中的作用答:A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1) 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2) 推动情节发展;(3) 对比或衬托主要人物(4) 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小说的主题3.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A还是B?请结合小说阐述理由。
答:小说的主人公是A因为:① 从情节看:A贯穿故事的始终,是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② 从人物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