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高三物理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doc
6页高中物理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高中物理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 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 a,放开后 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 B 球发生碰撞,碰后 B 球摆幅为 β角.如两球的质量 mA=mB,碰后 A 球静止,B 球摆角 β =α,这说明 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 mA>mB,碰后 A、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 mA 总结: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课件:参考案例――一种测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 L.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则滑块相当于在 L 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 t,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 v=L/t.3.实验方案3.1 用气垫导轨作碰撞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及分析(a-1)高中物理 碰撞后质量 m1=4 m2=4 m1=4 m2=4速度 v1=9 v2=0 =3v=6vmv 21mv2 21vvv/m 21m21m实验记录及分析(a-2)碰撞前 碰撞后质量 m1=4 m2=2 m1=4 m2=2速度 v1=9 v2=0 =4.5v=9vmv 21mv2 21vvv/m 21m21m实验记录及分析(a-3)碰撞前 碰撞后质量 m1=2 m2=4 m1=2 m2=4速度 v1=6 v2=0 = -2v=4vmv 21mv2 21vvv/m 21m21m实验记录及分析(b)高中物理 碰撞后质量 m1=4 m2=2 m1=4 m2=2速度 v1=0 v2=0 = 2v= - 4vmv 21mv2 21vvv/m 21m21m实验记录及分析—(c)碰撞前 碰撞后质量 m1=4 m2=2 m1=4 m2=2速度 v1=9 v2=0 =6v= 6vmv 21mv2 21vvv/m 21m21m3.2 用小车研究碰撞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 让小车 A 运动,小车 B 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如上图)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三)课堂小结1.基本思路(一维碰撞) 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可能有哪些?碰撞前后哪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高中物理 题★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