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学会倾听提高课堂实效.doc
6页《让学生学会倾听 提高课堂实效》课题实验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那么,我们的课堂如何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二、课题概念的界定所谓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把包含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听者理解字面的意思,也促进听者理解对方的情感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能穿透文字,理解对方表达的感受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听知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学生倾听能力的现状同时,照顾差异,针对学生倾听差异探索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以求达到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养成认真听话习惯课题研究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倾听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只要因材施教,就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五、课题的研究内容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进行: 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六、课题的研究措施(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愿意倾听1、把握心理,营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情境图中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创设好的情境。
实践证明: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倾听心理:①胆怯心理②冲动心理其次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把音乐引入课堂、编排情景剧等2、有效激励,鼓励倾听①言语激励②荣誉激励二)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1、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2、榜样示范,仿效倾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口头交流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充分得到尊重的气氛中交流,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流畅,否则将挫伤学生再次交流的积极性当有些学生的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时,教师也不应该粗暴地打断,而应耐心地听他讲完,再予以指正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倾听1、细化“倾听”要求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边思考。
学生良好的倾听素质与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课堂上教师可把学会倾听当作一项教学常规来抓,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到“四心” ①细心2、模拟“倾听”角色其实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上课时有意识地让一些已经掌握教材某些新知识的学生当回“小老师”,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回答问题和解答同学们的疑惑3、提倡“注目”倾听在全班学生交流发言时,要求其他的学生向发言者投去关注的目光,并用友善或欣赏的态度来关注,以鼓励发言者说得更好,也促使自己听得更专心当发言的学生在前排时,就让其适当地侧转身子,如果发言的学生在教室的后排,则让前面的学生适当地转过身体七、课题研究的方法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行动研究法⑷经验总结法⑸个案研究法⑹案例研究法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第一阶段:2011.3.1----2011.3.30准备阶段1、选题讨论,设计方案2、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了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与分工;并设计出总体研究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的实施第二阶段:2011.4.1----2011.6.30实验阶段1、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2、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4、组织专题论文评选活动5、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6、召开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操作第三阶段:2011.7总结、结题阶段完成课题报告,汇总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有关研究成果集结装订;召开课题期终鉴定会,推广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