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物理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力学实验专题08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含解析.pdf
8页1 - 高考物理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力学实验专题08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含解析1 (6 分) (2017云南模拟)如图甲所示,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细绳与一滑块相连,调节传感器高度使细绳水平,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滑块的质量m=1.5 kg,小车的质量为M=1.65 kg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滑轮,其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当小车刚好开始运动时,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2,则:(1)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若忽略小车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小车稳定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m/s22)若实验中传感器测力端与滑块间的细绳不水平,左端略低一些,由此而引起的摩擦因数的测量结果(填“偏大”或“偏小”)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对静摩擦力要知道静摩擦力随外加沿切线方向外力的增加而增大,理解掌握最大静摩擦力;对滑动摩擦力,要理解意义,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掌握其计算公式。
对牛顿运动定律要熟练掌握,能够灵活运用解题思路】(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象可知,木块m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Ff=3.0N,木块 m与小车之间的正压力FN=mg=1.5 10N=15N 由Ff=FN,解得= 0.2 根据图乙所示的图象可知, 最大静摩擦力为3.5N,立即停止倒沙子,说明小车所受拉力等于砂桶和砂的重力为mg=3.5N,砂桶和砂的质量m=0.35kg 若忽略小车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对小车和砂桶、砂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mg-Ff=(m+M ) a,解得小车稳定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0.25m/s2 2 - 【参考答案】(1) 0.2 (2 分) ,0.25 (2 分)( 2)偏大( 2 分)【图象分析】此题给出了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由该图象可以得出木块m所受的静摩擦力随砂桶和砂的重力的增大而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为3.5N 由该图象可以得出木块m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0N 易错点拨】解答此题的易错点主要有:一是不能从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中得到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二是不能把最大静摩擦力与砂桶和砂的重力联系在一起得出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三是不能把砂桶和砂及小车看作整体分析受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正确列出相关方程。
2. (2016湖南郴州二模)如下图示的器材是:木质轨道(其倾斜部分倾角较大,水平部分足够长)、小铁块、两枚图钉、一根细线、一个万能量角器(万能角度尺又被称为角度规、游标角度尺和万能量角器,它是利用游标卡尺读数原理来直接测量工件角度或进行划线的一种角度量具,其主尺刻线每格为1,游标的刻线总与主尺相差1,如游标为30 格是取主尺的 29等分, 其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一样)只用上述器材就可以测定小铁块与木质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步骤是: (1)将小铁块从倾斜轨道上的一固定位置由静止释放,让小铁块能下滑到水平轨道上 (2)由图钉把细线钉在小铁块的起、终点处并拉直 (3)用万能量角器测量 (先用文字说明再用字母表示)那么测得小铁块与木质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_ (4)若万能量角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所测角度的读数为【参考答案】: (3)细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tan(4)4630 (或46.5)- 3 - 【名师解析】设倾斜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倾斜轨道上的一固定位置到最低点在水平面投影长度为L1,由动能定理,mg L1tan-mgcosL1/cos- mg(L- L1)=0,设h= L1tan,解得=h/L 。
用万能量角器测量细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则=tan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则所测角度的读数为4630 (46.5) 3.(10分) 某物理兴趣小组想测量一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他们将木板制作成如图9 甲所示的斜面和平面,倾斜木板PM与水平木板PN通过P点处一段小圆弧相连接将滑块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滑块带动纸带运动,当滑块运动至P点时,立即将木板PM放平,使其不影响打点效果,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O为打下的第一个点经过测量,纸带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为x11.99 cm,x26.01 cm ,x3 9.99 cm,x414.01 cm,x517.25 cm ,x616.00 cm,x714.00 cm ,x812.01 cm ,x9 9.99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 s ,图乙中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重力加速度g9.8 m/s2乙图 9 (1) 打点C时滑块的速度为_m/s2)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_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滑块释放点距离斜面底端P的距离为 _cm参考答案】(1)1.2 (2)0.2 (3)40.5 - 4 - (3) 观察纸带可以得出在DE段的某时刻滑块到达斜面底端P点,且滑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 斜x4x3 x2x1(2T)24.0 m/s2 ,vFx6x72T1.5 m/s ,假设从打下D点到滑块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tDP,则从打下C点到滑块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TtDP,滑块由 P点运动到打下F点的时间为2TtDP,则有vPvCa斜(TtDP) vFa(2TtDP) ,解得tDP0.05 s ,故滑块在斜面运动时间为t斜0.45 s ,所以x12a斜t2斜0.405 m 40.5 cm 。
4图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 tB,求出加速度a;多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值a;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回答下列问题:(1)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 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8 所示其读数为cm 5 - 图 8 (2) 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x、tA和 tB表示为a3) 动摩擦因数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4) 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参考答案】(1)0.960 (2)12x(3)mg(Mm)aMg (4)系统误差5. (2015 苏州质检)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6 - (1) 根据上述图线, 计算 0.4 s 时木块的速度v_m/s , 木块的加速度a_m/s2. (2) 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 (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3) 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参考答案】:(1)0.4 1 (2) 倾斜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或者A点到位移传感器的高度) (3)A 6为了测定一小球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水平桌面左端固定一个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底端与水平桌面相切于C点,桌面CD长L 1 m,高h20.5 m 实验步骤如下:- 7 - 将小球从圆弧轨道上由静止释放,通过水平桌面后从D点飞出做平抛运动,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设小球从D点飞落到水平地面后用刻度尺测出小球落地的水平距离为x. 改变小球在圆弧轨道面的高度h1,然后多次重复实验步骤.试分析下列问题:(1) 试写出小球经过D点时的速度vD与x的关系表达式vD_(2) 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最后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该图象求得小球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_【参考答案】:(1)xg2h2(5 分) (2)0.1(5分 ) 【名师解析】:(1) 小球从D点滑出后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有xvDt;在竖直方向有h212gt2,联立可得vDxg2h2.(2) 对AD全程应用动能定理得mgh1FfL12mv2D0,小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fmg,联立解得h1x24h2L. 由上式可知题图乙中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动摩擦因数与CD距离的乘积,又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aL0.1 ,所以小球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1. 7(2016湖北襄阳调研)(6 分 ) 某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个光电门1、2,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1) 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的宽度d,图乙中游标卡尺读数为_cm滑块在轨道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先后通过光电门1、2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用d、t1、t2、L表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_2) 要使细线中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滑块质量M与钩码质量m应满足 _关系 8 - (3) 满足 (2) 后,调整气垫导轨水平,断开气源时,测得滑块在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1;不改变钩码的质量,接通气源,测得滑块在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2,用a1、a2、g表示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_参考答案】(1)0.225 d22L(1t221t21) (2)M远远大于m(3)a2a1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