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的单位换算复习技巧.doc
4页初中物理的单位换算复习技巧【摘要】单位是量的代表,同时,同一物理量的单位变换会影响数据的变化,所以单位的正确不仅直接影响答案的准确性,也会影响计算过程的延续性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把单位的认识和单位的换算分割成一个个零散的个体,无法形成对单位的整体认知,经常出现记忆混乱,甚至是记忆错误,导致在做题中经常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并且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小则导致填空题出现低级的错误,大则使整个计算题跑偏方向单位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单位转化的规则关键词】 结合 整体认知 连续性 整合初中物理复习中,单位换算一直是个重点单位是量的代表,同时,同一物理量的单位变换会影响数据的变化,所以单位的正确不仅直接影响答案的准确性,也会影响计算过程的延续性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把单位的认识和单位的换算分割成一个个零散的个体,无法形成对单位的整体认知,经常出现记忆混乱,甚至是记忆错误,导致在做题中经常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并且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小则导致填空题出现低级的错误,大则使整个计算题跑偏方向所以我觉得对单位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单位转化的规则特别重要,这里我对单位复习中谈谈自己积累的经验一:强调数值和单位的完美结合。
在答题中,很多题空题都已经出现单位,只要大家填数据,此时我们学生要养成先看单位后填数据的习惯千万不要因定势思维而出现错误有两种常出的错误,第一种就是记忆的定势思维如平常光在真空的速度我们多记忆为3х108m/s,我们练习中如果出题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km/s时,有一部分同学总是答为3х108,导致错误,这就是记忆定势第二种是过程定势思维,如:已知一物体的质量为7.8g,体积为1cm3,问该物体密度为 kg/ cm3,很多同学容易填为7.8,因为在计算过程中他计算为7.8g/ cm3,那么他形成过程定势,不分析单位而导致错误这两种错误都是没有注意数值应该随单位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所以我们在单位复习中首先就要强调数值和单位的结合,强调数值应该随单位的变化而变化的重要性,要求同学审题要仔细二:讲解单位的一般组成,让学生形成对单位的整体认知初中物理单位从长度开始,长度单位有1km.1m.1dm.1cm.1mm.1µm.1nm其中除了m外都是组合单位,而组合单位又是有共同点的,如1km=1k+m组成,1mm=1m+m组成,我们可以理解成1km是由1K(一千)这个数和单位m(米)结合而成,同时介绍1kv,1kg等单位的结构,同时强调一千就是103,那么1km=103m,1kv=103v,1kg=103g等等,这样让同学们对整个组合单位就有所认识,不需要单个记忆。
在初中单位中两个结构是最多的,即1k+单位和1m+单位,我们理解为103和10-3,整合起来,如1kg=103g,1mg=10-3g,依次类推,把所有的组合单位形成一种共识,同学们记起来就容易了,并且也了解了组合单位的含义,这对高中学习大有帮助同时一定要强调单位的倒换问题,因为我们强调的是1kg=103g,那么我们同时要强调1g=10-3kg,这样同学们才能形成单位的整体构建三:突破长度单位和面积、体积单位的联系,让这三个量的单位形成连续性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比较早,一般也比较好,但对于面积体积单位关系却经常出错,很多同学就强迫记忆,但记忆又容易造成混乱,因为长度、面积、体积这三个量单位比较多,所以容易混乱我们如果能撇开面积体积单位的关系记忆,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和面积体积间的有效链接,让学生只要了解长度单位关系就能推导面积体积单位关系,这样就能降低学生的思想负担,同时提高准确率我首先就建立一个边长为1m的正方形,问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m2,然后推导s=1mх1m=100cmх100cm=104cm2,继续完成(1m)2=(100cm)2,得到结果1m2=(102cm)2,说明长度单位关系的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关系,同时推导长度单位关系的立方就是体积单位关系。
如已知1mm=10-3m,则有(1mm)3=(10-3m)3,就有1mm3=10-9m3,然后重复练习,让同学们熟练掌握理解这种方式,做到长度单位和面积体积单位的融会贯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脱离死记的混乱,同时降低了学习难度四:让学生把公式关系和单位关系整合理解同学们容易把公式中量的关系和单位关系分割,以致对统一单位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我在讲欧姆定律时,是这么讲的,I=U/R是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本来从实验中来讲,应该是I=KU/R,K为常数,可是当电压的单位用伏特,电阻的单位用欧姆时,常数K才等于1,所以公式中量的关系是和单位关系结合起来的再说到密度公式时,我就分析说当密度单位用g/cm3时,质量单位必须用g,体积单位必须用cm3,这样才能形成单位的统一性,这就说明单位之间也是相互配套的,不能相互矛盾,由此把单位关系和物理量的关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公式时,自然就会考虑单位的统一性,当然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老师要随时注意这方面的思维灌输,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这样单位的整个使用同学们就有连续性,同时对物理量的理解也就更加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