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40237653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梁柳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四、教学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2.加强估算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第三单元:四边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建议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3.把握好教学要求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关键是让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竖式计算,为以后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作好准备在编排特点具有以下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3、体现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作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四、教学建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第五单元:时、分、秒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建议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对表内乘法的拓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二、单元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运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四、教学建议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估算,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编排特点如下: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建议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八单元:可能性 一、单元教材分析: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因此,课标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学习内容四个领域之一提出,可见地位的重要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抓阄表演节目的活动例2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事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