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上16我的叔叔于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6页九上16我的叔叔于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上16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叙述了于勒从“无赖"被赶到美洲,然后因“赚了点钱”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日夜期盼相见的人然而当勒真正与他们相遇时,菲利普一家却躲避他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刻画细腻生动,主题引人深思 学情分析: 这是本单元学的第三篇小说,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技巧本篇文章浅显易懂,趣味性较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较浓 教学设想: 本文内容简单,情节起伏,可作为例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技巧基于此,本文的学习可设置以下环节:第一,多角度梳理故事情节;第二,全方位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多维度欣赏小说美点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多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2.精读品析,全方位分析人物形象 3.研读赏析,多维度寻找小说美点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梳理故事情节,全方位分析人物形象,寻找小说美点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简介作者 1.呈现: 金钱是个好东西,能看清人的面目,也能看透人性。
人生在世,钱乃身外之物;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寸步难行金钱如镜,映照人性万千姿态,深邃而真实 2.引出课题,简介作者 呈现: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3.解决生字新词 二、速读课文,梳理情节 活动:本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请速读课文,小组分工合作,按照下面的提示,从不同的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悬念—结局(技巧) 预设: (1)情节(叙事顺序、线索): 开端: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于是将于勒打发到美洲去了赶于勒) 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发财的于勒归来解脱困境盼于勒) 高潮:菲利普一家在船上巧遇破产后的于勒。
遇于勒) 结局:菲利普一家避开于勒回家 (躲于勒) (2)逻辑: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满心期待于勒回来改变生活现状——菲利普一家发现于勒成了穷光蛋的真相,于是弃他而去希望破灭,心生怨恨) (3)心理: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是否有钱) (4)技巧: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他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巧设悬念) 小结: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的方法: (1)按叙述顺序,梳理情节 (2)寻小说线索,梳理情节 (3)据地点场面,梳理情节 (4)抓涉事对象,梳理情节 三、精读品析,分析形象 活动1:通读课文,请结合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于勒 预设:分文不值的于勒,流氓于勒,无赖于勒,正直的于勒,有良心的于勒,好心的于勒,贼人于勒,讨饭的于勒,又老又穷苦的于勒,满脸愁容、狼狈不堪的于勒,流氓于勒 追问:请将这些称呼进行分类,用句式“当于勒 的时候,于勒被称作为 ” 概括。
预设:(1)当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的时候,于勒被称作为分文不值的于勒,流氓于勒,无赖于勒 (2)当于勒赚了点钱并希望赔偿菲利普一家的损失的时候,于勒被称作为正直的于勒,有良心的于勒,好心的于勒 (3)当于勒又老又穷苦,满脸愁容、狼狈不堪的时候,于勒被称作为贼人于勒,讨饭的于勒,流氓于勒 思考:于勒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又是怎样的人? 四、精读品析,分析形象 活动2:于勒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又是怎样的人? 预设: 原因:于勒是否有钱于勒是否有钱?) 于勒:年轻时放荡(“行为不正,糟蹋钱"),有良心(第8、10小节),不愿拖累家人(第33小节) 明确:于勒是一个年轻时行为不正、糟蹋钱,后来赚了点钱希望赔偿菲利普的损失,后来生意失败情愿自己受苦自食其力,不愿连累家人的有良心的、正直的、善良的人 菲利普夫妇:(精读品析,指导朗读)第12、14、16 小节,语言描写,贪婪、虚妄、寄生虫第23小节,语言描写,贪慕虚荣,节俭第25—38小节,第46小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恐惧、害怕,没担当、失望、怨恨…… 小结:菲利普夫妇:生活贫苦、拮据、虚荣、贪婪、胆怯、寄生虫…… 追问:你如何看待菲利普夫妇的行为? 预设:(1)理解但不赞成。
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中夫妇自我奉献;《穷人》) (2)抨击,应坚守道德底线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孟子:贫贱不能移) (3)被社会风气裹挟第18小节:看中二姐的人看了于勒的信后下决心求婚) 补充资料“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法国因普法战争失败,导致其经济受到严重损伤法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人们对金钱的渴望与追逐越来越强烈,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人情冷漠,金钱至上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PPT呈现: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 活动3:概括文章的主题 (1)预设: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2)仔细阅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里不只是批判,也有“温情”的体现,请找出相关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第42—43小节:“我"付钱给“我的叔叔”于勒,并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指导朗读: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读出“我"对他的关心同情追问:为什么要写“我”对于勒的态度? 预设:“我"是故事的见证者(线索),“我”对于勒的态度体现“我"的善良与纯真,同时与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们的势利、冷酷,唯金钱至上,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主旨一双孩子的眼睛窥到了一种社会风气《安徒生童话》中“说真话的小孩") (3)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着把它写下来学生展示 五、研读赏析,寻找美点 呈现:莫泊桑的作品无不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左拉 活动4:研读课文,请分享你认为最精彩的细节或文章的妙处,并简要说说理由 预设:1.人物细节描写之妙;(朗读第21—38小节,第46小节,加动作、神情,用声调的高低变化传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2.景物描写烘托之妙;(第20小节,第48小节) 3.称呼变化对比之妙; 4.情节推进曲折之妙;(于勒是暗线,从贫穷到富有,再到贫穷)5.场景聚焦设计之妙;(在船上巧遇于勒,矛盾聚焦) 6.文章叙述角度之妙;“我”的视角(补充文章开头及结尾部分)…… 课堂小结: 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品味、感悟、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朱光潜 《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 1.梳理情节的角度(叙述顺序、小说线索、场景聚焦、主要人物)2.分析人物的方法(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3.矛盾聚焦的场景(分析主要矛盾、环境的描写) 4.小说主旨的理解(写作背景、对比手法) 作业布置: 1.想象一下,如果在船上碰到的是发财后归来的于勒,菲利普夫妇的表现又会如何? 仿照25段描写:我的父亲突然________起来,他_______(动作、心理等描写) 他________对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吃牡蛎的绅士怎么这样像于勒?"…… 2. 阅读“写作”——学习缩写,自选角度,用第一人称,选择本单元中一篇课文进行缩写 板书设计 16我的叔叔于勒 (1)按叙述顺序,梳理情节 (2)寻小说线索,梳理情节 (3)据地点场面,梳理情节 (4)抓涉事对象,梳理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