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 地形图 素材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7698779
  • 上传时间:2019-04-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你可曾想过,山谷——海拔高是(G-G)的组合              记得工作第一年当班主任开家长会时,听到最多的反应是地理很难,是啊现在想来刚刚理解了“四季形成”的孩子们,又接着面对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地形图的教学,对于立体感还比较差、见识也比较少的初一学生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一直以来我是这样帮助他们读懂等高线地形图的:我想对于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和山脊的理论,我们教师都知道,也很容易把规律传授给学生但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牢固呢?我们也都知道,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则极易混淆,较难区分如何让学生一眼就能区分开山脊和山谷呢?步骤1看课本景观图片(有多媒体的可以播放图片),握拳模仿,清晰感知表象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模仿: 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这样就能一目了然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  步骤2用橡皮泥分组实践操作绘制等高线  用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学生分组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讨论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空白地方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锯子状 步骤3 特殊记忆法G-G,突破难点   山谷向海拔高出突起,山谷对应海波高,“谷”和“高”(gu和gao),第一个字母都是相同的G,便再也不会混淆了,另外一个自然区分开了山谷是向海拔高出突起还是低处突起,是学生最容易忘记的,我这样告诉学生后,明显考试错误大大减少,不信你也试一下,除此以外,一定要强调山谷对应的高是海拔而不是上下的上,我以前未曾知道学生理解的错误点在这儿,通过研究发现,无数学生将“高”理解为“上”,一定要指出强调  步骤4仔细视图,抢答竞赛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等高线,学生快速巩固记忆之后,到黑板抢答自己最熟悉的部位名称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会读图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然而,我刚工作前几年一直忽视读图的重要性,以至于我对为何总有那么多知识掌握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困惑,第一次初二结业水平考试复习中,3班班主任的一句话让我焕然大悟:刘——不认识图,知识掌握了也不会及格,从此以后我便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现在尝到了教会学生会读图带来的喜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