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11页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眼和视觉:1.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部的内容物构成2. 眼球壁的分层与功能 外层(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透光、初步折射光线 巩膜:坚韧、起保护作用、“眼白” 中层(中膜):脉络膜:含血管与色素、为视网膜供应营养、遮光(使形成类似暗室的环境、暗箱) 虹膜:含色素,其中央的圆孔为瞳孔( “黑眼珠”、光圈)、虹膜识别技术(利用虹膜的唯一性进行身份验证,如门禁系统) 睫状体:含平滑肌、收缩与舒张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内层(内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接收光线刺激、成像、底片3. 内容物的作用 晶状体:透明、双凸透镜,折射光线、镜头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支撑眼球、折射光线 房水:角膜与晶状体之间、透明液体,折射光线4. 视觉的产生路径光线从外界物体反射→穿过角膜→经过瞳孔→由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神经传递信号→大脑特定区域解读信息,最终形成视觉视觉最终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物像则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5. 瞳孔的调节机制 调节结构:虹膜改变瞳孔大小来控制进光量 调节方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光线进入; 调节效果:通过瞳孔调节,人和动物能适应不同光线环境,保持清晰视觉6. 近视的形成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晶状体曲度过大且难以恢复,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二、耳和听觉1. 耳是负责听觉和平衡觉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耳郭:收集外界声波 外耳道:连接耳郭与中耳的管道、将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中耳:鼓膜:一层薄膜、在声波冲击下产生振动 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维持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平衡 听小骨:由三块小骨组成、传递并放大振动至内耳内耳:耳蜗:其内部有听觉感受器、能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内含感受头部位置和运动变化的感受器、负责维持身体平衡(晕车、晕船)2. 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 → 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听小骨(传递并放大振动)→ 耳蜗(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神经信号)→ 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最终形成听觉)3. 噪声及其危害 噪声定义: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令人不悦的声音,例如汽车鸣笛、机器轰鸣和施工噪音等。
噪声危害: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损害听力若突然暴露于极强的噪声下,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破裂,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4. 耳和听觉的保护措施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不用尖锐物品掏耳朵、防止脏水进入外耳道;擤鼻涕时应交替按压单侧鼻孔,避免用力过猛遇到巨大声响时,可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平衡鼓膜内外压力鼻咽部出现炎症时应及时治疗,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5. 常见感受器位置速查: 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听觉感受器:耳蜗 头部位置与平衡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 味觉感受器:味蕾 冷、温觉感受器:皮肤中的冷/温感受器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1、无论是脑、脊髓还是神经受损,都会影响人的感觉、运动或内脏功能2.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表层为大脑皮层(感觉、运动、语言、高级神经中枢、最高指挥中心)、醉酒后胡言乱语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醉酒后步履蹒跚、杂技演员走钢丝稳如泰山 脑干:内有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被誉为“生命中枢”、植物人保有呼吸、心跳脊髓:能对刺激产生简单的反应,也是连接大脑与躯干、内脏的重要信息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由脑发出,主要支配头部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的活动与感觉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广泛分布于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中二、神经元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内含细胞核,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突起:分为树突(短而多,接收信息)和轴突(长而单一,传出信息) 神经纤维:由轴突及包裹其外的髓鞘共同构成 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形成 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的末端分支,遍布全身神经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营养、支持与保护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膝跳反射实验要点:叩击膝盖下方韧带、受试者需放松且注意力分散、叩击力度适中,但速度要快,腿部需自然搭放,肌肉完全放松2、反射的概念:指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有规律性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没有反射)反射的机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必须包含五个连续环节:①感受器 → ②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与灰质狭窄部相连) → ⑤神经中枢 → ④传出神经 → ③效应器(上无神经节、与灰质膨大部相连)3、反射发生的条件:反射弧必须完整、刺激必须适宜、高级中枢未加抑制(若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控制、某些反射不会发生)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既无感觉,也无反应。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有感觉,但无法做出反应四、反射的类型与区分1、反射 ≠ 反应 ≠ 感觉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反应:范围更广例如,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的活动 感觉:是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后形成的意识体验,如疼痛、味道等2、常见反射实例分析吃梅止渴(非条件反射) 感受器:舌上的味蕾 神经中枢:脊髓或脑干(低级中枢) 效应器:唾液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 感受器:视网膜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效应器:唾液腺谈梅止渴(条件反射,与语言有关)感受器:耳蜗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尤其涉及语言中枢) 效应器:唾液腺聋哑人用手语交流 感受器:视网膜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效应器:手部肌肉司机见红灯停车 感受器:视网膜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效应器:下肢骨骼肌3、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对比区别要点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方式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后天通过学习和经验形成的神经中枢脊髓、脑干(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神经联系永久、固定,不易改变暂时性的,可以建立也能消退适应范围适应范围小,适用于稳定环境适应范围广,能应对多变环境典型举例眨眼、膝跳、吮吸、缩手、排尿,排便,吃梅止渴等学习知识、惊弓之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猴子骑车等(多数与语言中枢有关)复杂反射通常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反复强化而建立起来的。
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构成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构成成年人全身的骨骼由206块骨通过关节等结构连接而成,按其位置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2.关节: (支点)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光滑的关节软骨(灵活性)、脱臼(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来) 关节囊(牢固性):为结缔组织,内含韧带、分泌滑液(灵活性)、关节炎(关节囊等结构病变) 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滑液,起润滑作用3. 骨骼肌:(动力、器官)肌腹:中间较粗部分,由肌肉组织构成,受刺激后能够收缩舒张肌腱:两端乳白色的致密结缔组织,非常坚韧,附着于不同的骨上重要特性:骨骼肌受刺激会收缩,但它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实现4. 运动的产生骨(杠杆)本身不能运动,其位置的变化依赖骨骼肌的收缩所产生的牵拉力并非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骨的参与(蚯蚓)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运动并非仅由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独立完成,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提供能量和氧气支持。
5. 体育运动与健康骨折处理:应立即固定患处,避免活动,并及时求助运动防护:运动前充分热身,合理安排运动量,掌握正确技术,使用必要的护具,可有效预防关节脱位、韧带拉伤等问题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由于运动时耗氧量剧增,肌肉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堆积刺激神经从而引起酸痛感第四单元第六章第四节激素调节一. 内分泌腺与激素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化学物质,能调节机体代谢与生理功能内分泌腺特征:属于无导管,分泌的激素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运抵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和睾丸等其中胸腺在免疫系统中亦为重要器官2.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内分泌腺 垂体:生长激素等激素 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幼年不足: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甲状腺激,促进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最大内分泌腺 幼年不足:呆小症成年不足:大脖子病成年过多:甲亢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反应相关胰岛:分泌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 糖尿病相关知识糖尿形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过高;经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尿中出现葡萄糖。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防治方法:胰岛素注射治疗;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进行预防和控制4.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神经系统主导整体调节,激素调节协同参与,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稳定两者区别: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实现,反应迅速,作用精确且局限 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较慢,作用范围广泛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1. 传染病(传染性和流行性):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常见病原体与疾病: 细菌:结核杆菌(结核病)、鼠疫耶尔森菌(鼠疫)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寄生虫:血吸虫(血吸虫病)二、传染病流行与预防1.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者、携带病原体的人)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路径(空气、饮食、生物媒介如蚊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