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价值.docx
5页浅谈初三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价值 摘要:初中政治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对初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本文笔者就初三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进行论述,旨在为初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更好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初三 思想政治 教育教学 价值 一、首先,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国家意识形态,象征着国家权威与统一,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所以,无论历史上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从未放松过对公民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但在对公民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点在各国又是相同的,即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去改造人、塑造人。
国家的学校必然和必须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国家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是政治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思想理论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政党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处于初高中的青少年来说不可能自觉认识因为他们的主导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的过渡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只能利用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外面进行灌输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其次,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针对此问题不断借鉴国外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特点,就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在加大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积极改革课程体系,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中学生知识的综合学习,使中学生能够补充分科教学的不足,力图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化的客观要求现有的教育改革在初、高中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使建立全面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仍有很大困难初三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
初三政治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三、再次,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 不信的矛盾。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这要求思想政治课还要解决行与不行的矛盾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所授知识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以及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能否达到与行动相统一的矛盾,给思想政治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课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正确运用这些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能不断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判断和批评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中有其独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项久雨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教学与研究》 2002 第12期 [2]刘建军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教学与研究》 2001 第8期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