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胞生物学-3内质网和核糖体教学教材.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yulij****0329
  • 文档编号:136276859
  • 上传时间:2020-06-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75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膜系统,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的胞质中, 除线粒体和叶绿体之外, 由膜围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组成的细胞器, 它们彼此相互关联,组成复杂膜系统 主要包括: 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三大部分, 质膜、溶酶体和分泌泡:可看作是衍生物,内膜系统,内膜系统:不含DNA, 功能活动和装配完全受核DNA控制 各种内膜之间可通过出芽融合式交流 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自身DNA, 功能活动和装配受DNA和自身DNA共同调控 不参加出芽和融合式的交流 内膜系统:细胞质分区化 形成上具有一定的顺序相关性、膜分化 动态结构, 具有流动性、镶嵌性、不对称性和蛋白质极性,内质网: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细胞中只有一个内质网 是连续系统,保证功能上具有连续性 透射电镜:平行的双层膜状,两层膜之间的宽距不等 三维立体: 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囊或扁平囊 连续网状膜系统 内腔相通 大而扁平的片状结构,内质网的独有特征 细胞核周围:网状三维结构, 细胞质内:树枝状,二、内质网的化学组成,主要来源于对微粒体(microsome)膜的研究 微粒体: 不是细胞内固有结构 细胞匀浆在差速离心过程中分离出的一种膜泡成分 由内膜系统中各组分的膜断片自然卷曲而成, 根据RER和SER密度差异、差速离心可分离两种ER 高盐度介质中,微粒体上核糖体脱落下来。

      内质网膜 脂类约占1/3,蛋白质约占2/3; SER脂类要比RER多一些,二、内质网的化学组成,脂类:磷脂、中性脂肪、磷脂酰肌醇、缩醛磷脂 和一些神经节苷脂等 蛋白质含量:比质膜多 约含30-40种酶, 有些酶与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 醇有关 至少有两种黄素蛋白和两种血红蛋白 细胞色素P-450是SER特有标记酶 蛋白质:边周蛋白、整合膜蛋白; 膜上分布不对称, 有的偏向腔面,有的偏向胞质面,三、粗面内质网的功能,1. 蛋白质的合成 所有蛋白质的合成起始:均在游离核糖体上 翻译分泌蛋白的核糖体:结合在粗面内质网膜上继续进行 翻译非分泌蛋白核糖体:只能留在细胞质基质中继续进 RER上合成的多肽链:均具有信号肽序列; 内质网膜上含有核糖体亲合蛋白与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 在信号识别颗粒协助下,多肽链可被转移到RER上合成, 合成的多肽链可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 穿膜时多肽链呈非折叠状态,HSP70可能参与了去折叠,三、粗面内质网的功能,RER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分泌蛋白 及装配内膜系统和质膜所需要的蛋白质 当活跃合成蛋白质:内质网扁平囊扩大, 里面充满了浓密的大分子物质 当细胞内必需营养物缺乏、能源不足或受毒素刺激: ER具有降低蛋白质合成起始速率的调控作用,三、粗面内质网的功能,2.合成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修饰、加工:多肽链的糖基化和羟基化等 糖基化: 内质网腔面; 预先合成的寡糖链,通过焦磷酸键, 连接在一个插入到膜内的磷酸多萜醇上; 当穿过内质网膜的多肽链上出现天冬酰胺残基时, 在膜中糖基转移酶作用下, 将寡糖链从磷酸多萜醇上转移到天冬酰胺残基上,三、粗面内质网的功能,RER糖基化:多为N-连接 寡糖链分两部分: 核心区:各种寡糖链中均相同 与天冬酰胺残基直接相连的第一个糖 总是N-乙酰葡萄糖胺 末端区:各种寡糖链中不同 加工修饰只发生在寡糖链的末端区,核心区保持不变 酰基化、羟化、二硫键的形成等修饰, 使新生多肽链折叠成正确的三维结构,3.膜的生成 RER能不断地进行自身装配和生成 实验:蛋白质和脂类前体物用14C-亮氨酸和14C-甘油标记 发现:标记前体物掺入到RER数量要比掺入到SER大得多 表明:膜的生成方向由RER到SER 膜的生成: 首先合成基本膜脂和整合膜蛋白 然后按顺序依次添加酶、专一性糖和脂类 膜分化过程: 膜的生成要经过化学和结构上的改造, 逐步转变为内膜系统中各种膜,以至质膜,三、粗面内质网的功能,三、粗面内质网的功能,4.物质的运输 运输各种物质的通道,胞内物质运输循环系统 3H-亮氨酸做脉冲追踪实验表明: RER合成分泌蛋白,经内质网腔进入GC腔, 包装成分泌颗粒后,运输至胞外或其他细胞器 内质网在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运输方面也起一定作用 物质在内质网膜上可发生穿膜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粗面内质网的功能,5.贮积钙离子 细胞的基本需求之一:对胞质中钙水平的控制 因为Ca2+变化在细胞内信号系统中起关键作用 胞质中Ca2+浓度极低(10-7 mol/L),内质网腔中的Ca2+浓度很高 膜上的钙泵来维持 内质网是细胞信号传递途径的Ca2+储备库 一旦受到信号刺激,膜上的钙通道打开, Ca2+迅速涌人胞质中,参与信号的 进一步传递,引起细胞发生一定的反应 内质网含有呈强酸性的网质蛋白 如内质蛋白和钙网蛋白,对Ca2+具有高度亲合性,在贮积Ca2’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滑面内质网的功能,1.合成脂类 SER有许多与脂类合成有关酶, 如:乙酰转移酶、磷酸酶和胆碱磷酸转移酶等 合成:除脂肪酸和两种线粒体磷脂外, 新膜所需的各种脂类, 包括磷脂、胆固醇、甾体激素 合成的脂类:掺入到内质网膜自身, 出芽或专一性载体蛋白运往其他细胞器,四、滑面内质网的功能,翻转酶:能把含胆碱的磷脂 从膜的胞质溶质一半反转到邻腔的一半 造成膜两半脂类分布的不对称现象 磷脂交换蛋白: 位于胞质溶质中,水溶性的蛋白; 可同脂类结合,携带脂类随机扩散, 把脂分子从含脂多的膜转运到含脂少的膜中 每一种磷脂都由专一的磷脂交换蛋白转运,四、滑面内质网的功能,2.解毒作用 有些酶与外源性有害物质结合,使其发生氧化而失活 清除脂溶性废物和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 例:SER细胞色素P-450的解毒反应过程 细胞色素P-450: 末端氧化酶;在肝中具有解毒作用; 通过羟基化使脂溶性废物或代谢产物失活并溶解于水; 使一些农药或其他药物失活; 排出细胞后送入尿液 服用大量药物的动物,与解毒有关酶活性增加,SER增生; 一旦药物消失,多余SER被溶酶体消化,几天内又恢复,四、滑面内质网的功能,3.糖原代谢 肝细胞SER膜胞质面上附着有许多糖原小颗粒 当体内需要化学能时, 糖原在激素的调控下被磷酸化酶降解为葡萄糖-1-磷酸, 于胞质中再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 内质网膜对葡萄糖-6-磷酸具有不可通透性, 因而无法离开肝细胞,也不能被其他细胞所利用; SER含葡萄糖-6-磷酸酶,使之变成葡萄糖 葡萄糖穿越内质网膜进入SER腔,再输送至血液中,供使用,核 糖 体,一、核糖体的基本结构 原核、真核、线粒体、叶绿体:均有核糖体 原核、真核核糖体:外形和功能基本相同,大小不同 电镜下分:大、小亚单位 肝核糖体负染色: 大亚单位: 略呈半圆形,直经约为23nm, 一侧伸出三个突起,中央为一凹陷, 有一垂直通道,新合成的肽链由此通道穿出, 保护新生肽链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一、核糖体的基本结构,小亚单位: 长条形, 约1/3长度处有一细的缢痕 大小亚单位结合成核糖体: 凹陷部位彼此对应,从而形成一个隧道, 为蛋白质翻译时mRNA的穿行通路 大亚单位:肽基转移酶中心 小亚单位:解码中心,核糖体重要活性部位(6个) ①mRNA的结合位点:小亚单位 能识别并结合mRNA的起始端 如:大多数原核细胞16S rRNA的3’端有一段序列 同mRNA结合位点具有互补关系 ②A位点(氨酰基位点,亦称氨基酸受位):大亚单位 接受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 ③P位点(肽酰基位点,肽基部位或释放部位): 小亚单位 为延伸中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核糖体重要活性部位(6个),④E位点:大亚单位 肽基转移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⑤肽基转移酶的催化位点:大亚单位中的rRNA 可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键,这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反应 ⑥GTP酶(易位酶)的结合位点:大亚单位 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简称G因子,对GTP具有活性,可催化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促使肽链的延伸,两亚单位常游离于细胞质溶质中 当小亚单位与mRNA结合后,大亚单位才与小亚单位结合成完整的核糖体 肽链翻译结束后,大小亚单位解离,重新游离细胞质 两亚单位的结合与分离受Mg2+影响 [Mg2+]>lmmol/L时,两亚单位结合成单核糖体; [Mg2+]10mmol/L时,两个核糖体则结合成二聚体 细胞进行蛋白质合成时: 常多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在一条mRNA链上, 卷曲成蜗牛壳状的结构,称为多核糖体, 为细胞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标志。

      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 蛋白质和RNA 蛋白质占40%-50%,RNA占50%-60% RNA:占细胞中RNA总量80%以上 rRNA的磷酸基所带的负电荷量 多于蛋白质所带的正电荷量, 因而核糖体呈现出很强的负电性, 可同阳离子和碱性染料相结合 含核糖体多的细胞,其细胞质可被碱性染料(如甲苯胺蓝)所浓染,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核糖体RNA: 原核生物3种rRNA;真核生物4种rRNA rRNA具有高度复杂的二级结构 线性rRNA分子内部有70%的区段形成双链螺旋 各种蛋白质则结合到折叠的rRNA分子上 16SrRNA的3’端一段序列: 同大多数原核生物mRNA的核糖体结合部位具有互补关系,从而使30S亚单位能识别mRNA的起始端 5SrRNA一段序列: 同tRNA中的TΨCG顺序互补,使tRNA能结合到核糖体上,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核糖体蛋白: 适当条件下,CsCL离心,可将核糖体各成分分离出来 蛋白质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地被分离出来 大部分蛋白质均含有丰富的碱性氨基酸 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 在大小亚单位中均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利用专一性抗体, 在电镜下可对各种蛋白质做定位测定,三、核糖体的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由核糖体、mRNA和tRNA三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肽链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的反应 (一)核糖体与tRNA相互识别的分子机制 Paul Schimmel等(1998)提出一个模型,该模型认为: 1.带有反密码子的呈”L”型的tRNA具有两个不同的臂: 一个臂:其3’端的通用CCA单链序列为氨基酸的结合位点 氨基酸通过酯化作用可连接到末端的A上; 另一个臂:含有三联体的反密码子, 与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子进行配对结合,(一)核糖体与tRNA相互识别的分子机制,2.一旦被氨基酸酰化结合,tRNA的反密码子功能区通过密码子-反密码子相结合方式, 作为一个模板阅读探头来破译mRNA上三联体密码子 3.根据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子,氨基酸酰化的tRNA线性排列在mRNA上, 其带电的小螺旋区紧靠在一起,从而使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端能攻击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端, 在两个氨基酸之间便可形成肽键,(二)核糖体在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转译过程均是由起始密码子AUG启动 起始密码子AUG: 编码产物:甲硫氨酸 可为特定的tRNA的反密码子所识别而形成一种特异性的起始物tRNAMet 原核生物、线粒体、叶绿体:甲酰甲硫氨酸 对AUG正确识别: 原核:16SrRNA3’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和mRNA5’端起始部位(AUG上游) 3-9个互补核苷酸序列(SD sequence)碱基配对,(二)核糖体在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真核: 异三聚体的翻译因子eIF2, 先与GTP和tRNAMet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三元复合物; 然后能与40S核糖体亚单位稳定结合 形成43S的前起始复合物; 此复合物与mRNA 5’端附近的起始部位结合, 开始向3’端扫描; 靠tRNAMet上反密码子和mRNA上AUG的配对作用 搜寻起始密码子AUG,(三)核糖体在肽键形成中的催化活性,多肽合成起始: 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