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版浙江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doc
18页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发展要求: 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发展要求: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法令出一”一目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发展要求:理解清朝的边疆政策说明: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外,还可以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展要求: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整个专题的总体目标,把握这一课的深度和广度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发展要求: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说明: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都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举 第3课:伟大的杭日战争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等史实;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的画面,贯穿着全民族团结御侮这一主线:中国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和最终结果这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外阅读!)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发展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以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洽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角度认识 “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及其意义;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土地革命的作用、红军长征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及其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意义、渡江战役的作用;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体会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发展要求:理解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去思考与把握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发展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说明:“政治建设”,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是本课重点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感受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发展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史实说明:教科书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揭示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中共八大”、“‘文革’背景”、“徘徊中前进”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与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发展要求: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明:本课三个子目均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一中心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采取的外交方针;了解新中国从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发展要求:说明:本课的关键词是“突破”,教学时要抓住这一关键词,掌握学习要求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贡献的理想和国际意识 发展要求: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意义。
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说明:教学本课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 第2课:卓尔不群的雅典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第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一、二目的内容中。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希波战争”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 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了解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理解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发展要求: 说明:罗马的法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