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pdf
12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练习一(20XX 年福田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618 题高梦旦先生小传胡 适民国十年的春末夏初,高梦旦先生从上海到北京来看我他说, 他现在决定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事,他希望我肯去做他的继任者他说:“北京大学固然重要,我们总希望你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事业我们的意思确是十分诚恳的那时我还不满三十岁,高先生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的谈话很诚恳,我很受感动我对他说:“我决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一个支配几千万儿童的知识思想的机关,当然比北京大学重要多了我所虑的只是怕我自己干不了这件事当时我答应他夏天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去住一两个月,看看里面的工作,并且看看我自己配不配接受高先生的付托那年暑假期中, 我在上海住了四十五天,天天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去,高先生每天把编译所各部分的工作指示给我看,把所中的同事介绍和我谈话每天他家中送饭来,我若没有外面的约会总是和他同吃午饭我知道他和馆中的老前辈张菊生先生、鲍成昌先生、 李拔可先生, 对我的意思都很诚恳但是我研究的结果, 我始终承认我的性情和训练都不配做这件事我很诚恳的辞谢了高先生他问我意中有谁可任这事我推荐王云五先生,并且介绍他和馆中各位老辈相见。
他们会见了两次之后,我就回北京去了 高先生就请王云五先生每天到编译所去,把所中的工作指示给他看,和他从前指示给我看一样一个月之后,高先生就辞去了编译所所长,请王先生继他的任,他自己退居出版部部长,尽心尽力地襄助王先生做改革的事业民国十九年,王云五先生做了商务印书馆的总理(经理 )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商务印书馆的闸北各厂都被日本军队烧毁了兵祸稍定, 王先生决定要做恢复的工作高先生和张菊生先生本来都已退休了,当那危急的时期, 他们每天都到馆中来襄助王先生办事两年之中,王先生苦心硬干,就做到了恢复商务印书馆的奇迹我特记载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美谈王云五先生是我的教师,又是我的朋友,我推荐他自代, 这并不足奇怪 最难能的是高梦旦先生和馆中几位老辈,他们看中了一个少年书生, 就要把他们毕生经营的事业付托给他;后来又听信这个少年人的几句话,就把这件重要的事业付托给了一个他们平素不相识的人这是老成人为一件大事业求付托人的苦心,是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这是值得大书深刻,留给世人思念的高梦旦先生,福建长乐县人,原名风谦,晚年只用他的表字“梦旦”为名梦旦”是在茫茫长夜里想望晨光的到来,最足以表现他一生追求光明的理想。
他早年自号“崇有”,取晋人裴顾崇有论之旨,也最可以表现他一生崇尚实事痛恨清谈的精神因为他期望光明,所以他最能欣赏也最能了解这个新鲜的世界,因为他崇尚实事,所以他不梦想那光明可以立刻来临,他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的积聚成的,光明是一线一线的慢慢来的 最要紧的条件只是人人尽他的一点一滴的责任,贡献他一分一秒的光明高梦旦先生晚年发表了几件改革的建议,标题引一个朋友的一句话:“都是小问题,并且不难办到这句引语最能写出他的志趣他一生做的事, 三十年编纂小学教科书,三十年提倡他的十三个月的历法, 三十年提倡简笔字,提倡电报的改革,提倡度量衡的改革,都是他认为不难做到的小问题 他的赏识我, 也是因为我一生只提出一两个小问题,锲而不舍的做去,不敢好高骛远,不敢轻谈根本改革,够得上做他的一个小同志高先生的做人,最慈祥, 最热心,他那古板的外貌里藏着一颗最仁爱暖热的心在他的大家庭里,他的儿子、女儿都说:“吾父不仅是一个好父亲,实兼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他的侄儿、侄女们都说:“十一叔是圣人这个圣人不是圣庙里陪吃冷猪肉的圣人,是一个处处能体谅人,能了解人,能帮助人,能热烈的爱人的,新时代的圣人他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
他爱真理,崇拜自由,信仰科学因为他信仰科学,所以他痛恨玄谈,痛恨迷信,痛恨中医因为他爱国家社会,所以他爱护人才真如同性命一样他爱敬张菊生先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就如同爱敬他的两个哥哥一样他爱惜我们一班年轻的朋友,就如同他爱护他自己的儿女一样他的最可爱之处,是因为他最能忘了自己他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人都说他冲淡, 其实他是浓挚热烈在他那浓挚热烈的心里,他期望一切有力量而又肯努力的人都能成功胜利, 别人的成功胜利都使他欢喜安慰,如同他自己的成功胜利一样因为浓挚热烈,所以冲淡的好像没有自己了高先生生于公历1870 年 1 月 28 日,死于 1936 年 7 月 23 日,葬在上海虹桥公墓葬后第四个月,他的朋友胡适在太平洋船上写这篇小传1936 年 11 月 26 日16作为一篇传记文章,本文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高梦旦先生,福建长乐县人,原名凤谦”, 而要写高梦旦先生请“我”接替他主持商务印书馆一事的前后经过? (6 分)17作者在文中对高梦旦先生的为人进行了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 分)18为人物作传, 一般并不掩饰作者对传主的情感倾向说说作者对传主表现出怎样的感情态度?( 5 分)练习二(20XX 年山东名校联考试题,有删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人生边上,还有更远潘启雯我们仨 问世四年后, 96 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 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 ,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 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
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 达于至真 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 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 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 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7 “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是什么?(4分)8“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阅读全文,说说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观点6分)9.“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为什么“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6分)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334题中国奥运第一人1932 年7月8日上午上海黄浦江畔刘长春, 这个正要踏上第十届奥运会征程的中国唯一的选手,踏着微微颤动的渡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
他回眸岸上, 送行的 人们挥动着红红绿绿的小旗,如潮水般向码头边流涌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汇集成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江上船只都减速行驶,几艘货轮和客轮拉响了汽笛,向即将远行的健儿致敬刘长春不由涌出两行热泪,心情十分激动、亢奋,可又是沉重、悲壮的是的,偌大的中国,四万万同胞,第一次出征世界奥运会,仅仅派出他一个选手!自己的两肩,能挑得起这千钧重的国人期待吗刘长春出生在大连一个寻常人家沦陷于日寇铁蹄下的大连,小学里日本孩子欺侮中国孩子,中国孩子不能还嘴、还手刘长春不干每当中国孩子挨打挨骂时,他总是冲上前打抱不平,他力大如犊,常常打赢日本孩子日本教师知道了,狠狠地打刘长春耳光,还把他提起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刘长春自己爬起来,不肯低头,苦闷的心情无以排解,就到操场上拚命地跑呀、跑呀有些日本孩子想追上踢他,却怎么也赶不上他刘长春 14岁时, 100米成绩已达到11秒8,400米成绩 59秒 1927 年,他的百米成绩提高到 11秒年底,他被东北大学录取为体育系学生一次,与俄侨进行 4 400米接力对抗赛,刘长春接第 4棒时已经落后几米,可他急如闪电,竟然先于对手十多米到达终点,令俄国裁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判目瞪口呆。
1929 年的一次中、 日、 德田径运动会上,他以10秒6的百米成绩名列世界前10名这是当时世界上中国人百米成绩的最好名次7月29日下午 4时,在太平洋上颠簸了二十五个昼夜的威尔逊号,在数百华人的欢呼声中抵达洛杉矶港刘长春乘上轿车,在美国警察的四辆摩托车引导和护送下,直朝唐人街开去闻讯赶来的华侨华人排成近1公里的长龙,为刘长春欢呼,鞭炮声、锣鼓声、汽笛声、喇叭声冲天而起,场面十分壮观 许多热情的美国人聚集在奥运村,发现刘长春便欣喜地高喊:“ China !”请他签名,围住他问长问短,刘长春常久久难以脱身当然,也有蔑视与嘲弄他的美国人,一家美国报纸登出了他的照片,照片说明是:“看看,这个小中国人明天如何跑法”8月1日,第十届奥运会男子百米预赛正式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的刘长春直接参加比赛, 被分在第二小组第四跑道发令枪声一响,各国好手奋力冲刺,刘长春用尽全身力气冲向终点的红丝带,20米,10 米, 5米,刘长春仍然跑在第四名美国观众热情地欢呼着,给刘长春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身体触及丝带的一瞬间,他奋力超过了前面一名法国选手裁判报告他的成绩为11秒35可惜的是,按照规定只有前8名才有资格参加决赛,而第8名的成绩为 11秒02。
刘长春千里迢迢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近月,到达洛杉矶第二天就得参加比赛,身体疲乏,无法正常发挥水平,竟与奥运决赛失之交臂,国人为之扼腕节选自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有删改)32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插叙刘长春小时候的事情,突出了刘长春哪些特点?(4分)33. 文章第五段末尾, 作者为什么还选用了一家美国报纸蔑视与嘲弄刘长春的材料?(5 分) 34刘长春只身远涉重洋参加奥运会,送行和迎接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