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服装》PPT课件.ppt
22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服装20世纪50年代的干部服热传统服装与新兴服装的交叉“文化大革命”对服装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服装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的干部服热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纪 60年代,经济发展还不够快,物质条件还比较差,因此反应在穿衣上比较明显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主要是简朴和实用,可以说是以朴素为中心,服装颜色多以蓝、黑和灰色为主干部服列宁服1949年开始的干部服热,是受军队服装的影响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装,首先效仿的是青年学生,一股革命的热情激励他们穿起了象征革命的服装列宁服的流行是军队中的女干部进城带来的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双排扣、斜插袋,还可以系一条腰带干部服热人民装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穿中山装的热潮除去中山装之外,人们又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综合设计出“人民装”其款式的特点是:尖角翻领、单排扣和斜插袋,这种款式既有中山装的端庄大方,又有列宁装的简洁单纯毛氏服装毛氏服装由当时的中山装改变而来,如领子从完全扣紧喉头中解放出来,领口开大,翻领也有小变大当时毛泽东很喜欢穿这种改进了的中山装,因此外国把这种服装叫做“毛氏服装”传统服装与新兴服装的交叉第二章俄式大花布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花布成批的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于是有不少青年人穿起了苏联花布制作的服装。
特别是一些男青年也穿起了花布衬衫,虽然是少数人,但在当时也引起了轰动效应1956年以前的服装行业6.估衣店7.个体裁缝5.机缝新衣店4.上海的“包笼”3.专做订单的服装厂2.苏广成衣铺1.前店后厂服装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服装加工业比较落后,出去家庭靠手工自作新衣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成衣业也是靠手工制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1956年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购买成衣的人也日益增多,服装生产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起70年代更是前进了一大步,对成衣化有了新的认识 20世纪90年代,服装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革的投入,不少企业强化生产手段,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生产设备中西服装结合的发展0102020203港式裤的流行20世纪60年代初期,流行一种裤管很小的裤子,当时被称为“三包”服装品种的更新换代服装在“老三色”和“老三装”的基础上发生很多变化,70年代初期,出现了很多新品种,如拉链劳动服、顺褶裙、对褶裙等中西式的上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尚庄穿中式的服装,下穿西式长裤美化人民衣着的提倡(1)男着西服、女着花衣(2)连衣裙、短裙、花色衬衫(3)青年装、两用衫、茄克衫、紧身缉线棉袄(4)军队服装的新款式(5)警察的服装“五五式”军服“的确良”衬衫“五零式”军服“文化大革命”对服装的影响第三章“破四旧”对服装传中的冲击 1966年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文革”期间,服装是首当其冲。
服装的式样、规格、工艺、用料、色泽、花型、以及装饰附件,都受到种种限制破四旧”对服装传中的冲击“老三篇”与“样板戏”20世纪60年代的老三色和老三装 60年代,老三色蓝、黑、灰,老三装中山装、青年装、便军装又占领了服装阵地,西服和旗袍更没人敢穿了就连年轻的女孩子也不敢穿花衣服或颜色比较鲜艳的服装红卫兵运动”与旧军装 “红卫兵运动”在极左思潮的推动下,提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要继承革命的传统,把草绿色的军装、军帽当成革命的标志一时间掀起了穿草绿军装的热潮1968年夏季初中毕业时的合影照20世纪70年代服装的变革第四章服装变革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购买成衣的观念很淡薄,不少家庭都自备了缝纫机,因此当时裁剪书非常畅销1976年以后,服装穿着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西服的款式又被提到议事日程,到1978年已经出现了双排扣西式驳领的服装服装变革 20世纪70年代化学纤维面料逐渐兴起,无论是品种和数量都很快的发展起来如:粘纤、粘胶丝、醋纤、维纶、腈纶、锦纶、涤纶、氯纶等等由于化学纤维的兴起,衣料品种花样逐渐多起来了,服装的款式、色彩也越来越丰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民的穿着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涤纶面料腈纶面料服装变革3.逐渐减收或免收布票,服装穿着开始得到改善 由于化纤品的问世,缓解了纺织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市场上工银丰富,国家有根据当时的情况,调整了纺织品和针织品的价格,涤棉混纺布和中长纤维布降低了价格就这样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的需要由于政策的放宽,服装行业飞速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服装穿着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给中国服装文化与国际服装文化接轨打下了坚实基础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