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pdf
5页名师精编精品说课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中心发言人:吴建平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从课程整体而言,它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 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更具有智力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中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第三章的学习,对力的概念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知道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并且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前面的几次探究实验,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较好的能力基础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主要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功能及新课标的要求,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并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会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将物理知识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4、教学重、难点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难点如下:重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精品说课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四、教法与学法:教师的教法:根据教学的本质就是活动的原则,本课采用的教法为实验法、 探索法、类比法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兴趣,把教学引导到心理层面 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索, 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从而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体验到创造的成功和快乐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法: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 可以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
本节课主要教会学生“三会”:会观察、会实验探索、会分析总结规律四、教辅工具:教具:教材、条形磁铁、弹簧秤、小车学具:教材、练习本五、教学程序:新课导入:方案一:甲乙二人打架,甲将乙打成重伤,法院判决甲承担乙的医药费,甲辩驳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打他的同时,他也打我了,为什么要我承担医药费?你觉得甲说的有道理吗?如果你是法官,怎样向甲解释?方案二 :回顾旧知:复习提问:什么叫做力,并请全体学生鼓掌表扬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引入“鼓掌时,学生们的手有何感觉?”从实例引人,给人以启迪,把学生引人物理殿堂创设情景:通过分析鼓掌后手会疼, 说明两手间存在作用力, 并且是相互的 引导学生鼓掌时左右手接触,如果两物体没接触呢?故做如下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用手让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靠近(同名磁极相对),放在光滑木板上,然后手一放,会看到两磁铁相互排斥利用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可以乘胜追击地问: “实验说明什么结论?”可引导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立即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一定鼓励,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转化为有意注意为了优化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变苦学为乐学就有了如下实验设计。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精品说课学生实验:利用两把弹簧秤设计一个探索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师通过提问可得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指导做实验学生实验】( 1)用弹簧秤沿同一直线对拉,观察弹簧秤示数(2)拉力改变时,观察弹簧秤示数(3)弹簧秤 A拉弹簧秤 B匀速时,观察弹簧秤示数(4)弹簧秤 A拉弹簧秤 B变速时,观察弹簧秤示数通过提问分析归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探究学习:【举例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 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呢?通过举例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讨论】让力气大的同学与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可能会怎样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猜想: 如何让力气大的同学输呢?猜想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办法之一, 就如牛顿所说: “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从讨论中引导学生, 不管哪对赢, 两队同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大小始终相等,并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性:方向性、等大性、同时性、同性质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纠正了学生平时的错误思维,认为赢就是拉力大,不但能稳住兴趣,还可掌握心态迁移注意,再次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求知欲,使课堂情境优化设计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如:人走路、跑步、跳高、游泳等,再次说明该定律可联系实际,提高技巧,强化兴趣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有什么异同点呢?课本没直接讨论, 但我认为这是本节的又一个重难点,因为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受力分析一直应用到该知识点,很多学生很容易在此出错, 引导学生归纳、 讨论总结异同点并填下表:名称项目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精品说课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产生、同时消失通过填表,再次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将观察实验与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但有助于兴趣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辨证的认识论。
知识应用,感受价值:由知识进行拓展,展开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我设置了如下练习练习】 1、鹿拉着雪橇从静止开始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鹿对雪橇的拉力和雪橇对鹿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鹿对雪橇的拉力先产生,运动以后雪橇才对鹿产生拉力C、当鹿拉着雪橇匀速前进时,鹿拉雪橇的力和雪橇拉鹿的力大小相等;当鹿拉着雪橇加速前进时,鹿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鹿的力D、雪橇所以能够运动是由于鹿对雪橇的拉力大于雪橇对鹿的拉力2、一个质量为 1kg 的石头在空中下落求:(1)石头受到的重力为 N;(2)重力的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大小是 N,方向是互动交流,总结收获:1、经历了实践与探索 , 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 2、这节课与同伴合作交流中,你学到了什么?六、布置作业: 必作题课后习题( 2)、( 3) 选作题( 4)七、板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4、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八、教学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应使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具体的了解和认识,并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的区别。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同时、同性质的基本规律,并且让学生参与讨论实验,培养正确的研究物理方法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精品说课在为期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 能够按照学校要求, 很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能够将在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查找自己的不足,通过及时的反思,很好的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和一线教师及学生的交流,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为自己的研究生论文写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在校领导和大量优秀老教师的关怀指导下,明确了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本人于在河南省民权县民权第一高级中学从事高一物理教学工作,实践内容包括备课、上课、晚自习、竞赛、周末以及作业批改,并参与商丘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的监考和改卷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学校校委会组织的集体备课、教职工代表大会、 说课和讲课比赛以及听课活动。
按学校要求按时完成听课任务并及时完善听课记录和教职工业务档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 上交书面形式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