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而复舟行一任逆风吹.docx
2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周而复舟行一任逆风吹 一、相聚武汉翠柳村 1977年,我和农场知青周鲁卫恋爱多年结婚,从没见过公公周而复,他们父子也已多年未见面文革”期间,他从铺天盖地批判《上海的早晨》的文章中,常看到父亲的名字 1978年9月,忽接周而复来信,邀请大儿周延抗、张盼一家四口、二儿周鲁卫和我一家三口,去武汉相聚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安置住进翠柳村接待所我第一次见公公,叫他“爸爸”,很不自由周而复“文革”中被批判,失去自由达七年之久,复出后,承担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在北京刚做过膀胱癌手术,但他毫无病容,精神抖擞 短暂的相聚,他一向在忙每天一清早,我们还在睡梦中,他就起床写作,这是贯穿他一生的习惯吃完早饭,他还是忙进忙出,这一回他招儿子媳妇一起协助,叫全家一起去湖北省图书馆,帮他查阅各种抗战史料,在报刊、杂志、电报、信件大量的文字中,找出重点加以摘录回到翠柳村,他汇总笔记伏案整理,真是废寝忘食 我好纳闷,父子失散多年,好不轻易相聚,怎么不谈往事,不看风景,却一个劲儿让大家跑图书馆眼看就要散去,父亲才给大家放了假,让我们乘火车去岳阳楼,感受了一回“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情怀。
他呢,留在翠柳村房间,伏案写作 后來才逐渐知道,父亲在为创作一部抗战长篇小说作打定写作的契机其实埋藏得很早他亲历八年抗战,也以各种文学形式书写过八年抗战1937年淞沪抗战他在上海读书,亲眼目睹日军罪行,毕业后愤然奔赴延安,在那里入了党,上过前线,加入反“扫荡”,亲历百团大战,采访抗日将领,终究等到抗战告成的一天,于是他想写一部描写抗战八年的长篇小说可是新的任务不断,全国解放后,他被派到上海,在华东统战部工作,业余时间写《上海的早晨》,花去了他全部业余时间文革”被迫中断写作,直到1979年,四卷本《上海的早晨》才出版完成 于是,埋藏心中多年的抗战小说创作,终究启动 他把辛辛苦苦写就的初稿拿给老友楼适夷先生阅读,没想到被他一口否决楼先生说,此类抗战作品甚多,你务必另辟蹊径,站得更高,更具特色才是 否决自己是艰苦的,但是楼适夷先生说得很对,他于是将初稿推倒,重启炉灶 在我们相聚武汉九年之后,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抗战巨著第一部,五十六万字的《南京的陷落》我们很为他欣喜其次年,1988年,五十五万字的《长江还在奔腾》又出版了;接着,1989年六十七万字的《逆流与暗流》、1991年五十九万字的《太平洋的拂晓》、1993年六十万字的《黎明前的夜色》、1994年七十四万字的《雾重庆》,六卷三百七十万字的《长城万里图》系列长篇小说全部完成。
这一年,父亲八十岁从动笔到六卷本全部出版,历时二十年 小说始于“七七事变”前后,止于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这是一部全景式抗战系列小说,他第一次把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抗战,放在其次次世界大战整体背景中加以描述,气势宏大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两次组织研讨会,当年加入过抗战的一些领导和将领、出名作家和评论家出席了会议,对作品赞美有加1995年,《长城万里图》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日本友人伊井健一郎先生得知此书,深感意义重大他自己出资,组织众多译者,抑制重重困难,历时二十一年,于2022年9月完成日文版《长城万里图》六卷本翻译出版工作对于伊井先生来说,这件事对于中日两国间的关系意义不同凡响,面对日文版全书,伊井先生百感交集 1979年武汉相聚之后,父亲回北京,我们回上海此后,我们和父亲的来往渐多不久,他承担文化部副部长和对外文委副会长,出国访问多,工作愈加繁忙我们总是匆促相见,匆促离去,回头望见他一本一本出书,一幅一幅书法表示,即便出访在外,他都带上稿纸和笔墨宣纸,每天起大早,伏案疾书 我总是奇怪,他哪来这么多精力?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我很想探个到底。
二、贫寒人家 周而复谈家常,常提及当铺,他个子还没当铺柜台高时,就时常出入 周而复的父亲周兆山是安徽旌德人,在南京开绸布店张勋复辟,适逢乱世,绸布店被洗劫,小康之家就此没落1914年1月3日,周而复出世,取名周祖式父亲先后在营口盐务局和苏州厘捐局工作,北伐战役前夕失业五口之家顿感拮据,只能靠典当借债度日 有一回家里断米,父亲拿出一件夹袍,要他去典当他矮小,朝奉面孔是看不见的,踮脚递上夹袍,朝奉翻了一下,嫌太旧,把衣服往铁栏杆外面一推,他没有接住,夹袍掉在地上他加紧从地上捡起,用包袱皮包好,含泪回家母亲看到夹袍,立刻明白了,只好将刮剩下的一点米熬成稀粥父亲再次出门借钱,才买回几升米那时家中,冬天当夏衣,夏天当冬衣,夏衣不值钱,想赎回冬衣很困难每年冬季,周而复总要穿着夹衣挨冻好一阵子 进出典当行的体验,让周而复刻骨铭心正由于他穷过苦过,挨冻挨饿过,所以俭朴的生活终身伴随直到老年剩菜剩饭他不舍得倒掉有一次儿子周鲁卫望见剩饭在锅子里长了霉,加紧叫他别吃,他才勉强说:好,倒吧新的衣服,他要留待节日和重要日子穿,旧衣服补了又补,从不觉寒酸他说小时候逢年过节拿到零花钱,绝不轻易花掉,每当家里捉襟见肘,母亲私下问他:你还有钱没?他便骄傲地拿出储蓄罐的钱给母亲救急。
有一回在他家,他拿出一件浅灰色羊绒衫,叫我帮他补,由于一向伏案写作,右肘磨破一个掌心大的洞我很作对,羊绒衫怎么补呢?不如买件新的吧!他说新的羊绒衫他还有,这一件补补还可以穿我只得遵命,可遍找不到灰色的软布料他也找,结果在厨房找到一块灰色的抹布,对我说这个正好!太不成思议了,这是一块旧卡其布,我说,这是抹布呀,这怎么行?他说,洗洗明净不就行了?我只得将这块抹布洗净晾干,一针一线补在羊绒衫的肘部这件用抹布补的灰色羊绒衫,他又穿了几个冬天 当年觉得匪夷所思的事,如今想来却有些感动老一辈人的俭朴是一种品格过去由于困苦才俭朴,现在丰饶了还是俭朴,这是一种境界三、求学与开除 1980年头厦门大学开丁玲研讨会,河南大学一位女教师林坚报告我,周而复是河南大学校友,想请他去河南大学看牡丹我去问父亲,你不是光华大学毕业的吗,怎么河南大学来认你?他说没错,我是被河南大学开除的 穷人的求学路特别艰苦周而复第一个老师是他父亲父亲爱好古典文学,会吟诗作赋他教儿子读《论语》《中庸》《大学》《孟子》,背诵《古文观止》《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说开头背诵时觉得枯燥,后来品出味道,就不苦了,晚年心里涌出的诗词,都是小时背诵记住的。
父亲还叫他每天写一张字,临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家无钱买文房四宝,他找来一块大方砖,用清水在方砖上临字,练了又练,这为他后来成为书法家打下了根基稍大些,他在父亲挚友私塾里读四书五经,似懂非懂,还欠着学费闲时他四处借书看,《小五义》《水浒》之类私塾远远得志不了他求新学识的欲望,十五岁那年,父亲请挚友担保他进了南京青年会学校 他没有上过一天正规小学,直接进中学,数、理、化一窍不通,只得加紧跟上他对美术、国文、英文、历史、地理很感兴趣,更加是美术父亲给他买了绘画用具学习素描,课余他常背上画架画板,去凉快山、钟山、玄武湖绘画那时,他理想成为画家 进入高中,他的志向变了青年会中学是基督教教会所办,校长周瑞章是留美学生,学校藏书颇丰,周而复被古今中外名著深深吸引,他的文科劳绩门门优秀此时,同班一同学跳级转学,竟然早一年毕了业,报考河南农业大学,他很是羡慕这时河南大学也来南京招生,他才高二,眼见父亲举债供他读书,靠帮人做文墨事养家糊口,很想减轻父亲负担于是,他在家里找出哥哥的高中文凭,换上自己的照片,用哥哥周祖庥的名字,报考河南大学中国文学系,被入选了 1932年夏天,入选通知书寄到。
他怀着繁杂的心情,离开生活了十八年的南京,来到河南大学他访问了词曲教授卢冀野先生卢冀野出身南京书香世家,是他家房东的亲属在他指导下,周而复选修郜爽秋的教导学和卢冀野的词学等课除了上课,他终日埋首图书馆里,时而给开封《国民日报》投稿,获取稿酬,维持生活 他深深迷醉于河南大学的书堆里,迷醉于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有一天下课后,经过学校布告栏,他看到一张布告:经调查,中国文学系学生周祖庥,文凭上照片系他人冒充,決定开除学籍,中断本校学习 晴天霹雳!周而复美好的大学梦被打碎了他如坠深渊,生怕别人知道他就是冒名周祖庥的学生,加紧离去他感到委屈,他的入学考试劳绩是合格的,为什么不能凭考试劳绩赦免他呢?走投无路之下,他再次访问卢冀野先生,卢先生特别惋惜,他说,教导制度是严格的,学校既然贴出布告,就无可挽回他劝周而复不要悲观,先去读高中文凭,再去考别的大学他还亲笔写信,介绍周而复去见他的挚友陈德微,他是上海建国中学校长 周而复颓唐地回到南京,父亲没有诽谤他,而是加紧筹措钱款,让他去上海再读高三四、被捕 1933年,周而复来到上海,建国中学校长陈德微让他进入高三年级读书,顶替该校辍学的一名高三学生,他很快拿到高中文凭。
这回,文凭照片是他本人,但名字是那位辍学的学生,叫周德 这年夏天,周而复考取了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这所大学诞生在五卅惨案抵挡日商的革命运动中,人才济济,出名教授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王造时、章乃器,都在光华大学授课,名重一时但这是一所私立学校,食宿昂贵周而复的父亲为他借了一学期学杂费,母亲把应急的两块银元塞到他手里,让他几近落泪他与同学租住到学校邻近农房,在小饭铺包饭,得以维持学习生活光华的同学中,有一批革命文学青年,田间、马子华、苏灵扬等,他和他们一起加入左翼文艺运动 他关切时局,写了一篇《“匪”何必“剿”》,发表在学校的壁报上,反对国民党围剿红军,呼吁中断内战一致对外文章立刻受到校内国民党分子的留神 1933年11月深夜的一天,周而复自身在何家角租住的房子里,猛然闯入几个彪形大汉,手电筒照在脸上,不分青红皂白将他绑架,塞进停在村边的囚车中黑暗的囚车里,朦胧可见同学马子华、刘宗璜和几个不熟悉的同学当晚,囚车开到公安局拘留所,这一夜上海逮捕了一百多名爱国学生和出名教授其次天,他们全部被关押到龙华警备司令部 事情引起轩然大波,震撼了上海,各大学校长、抗日救国团体和出名人士,纷纷提出抗议,组织救援,要求国民党当局放人。
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写了亲笔信,交国民党市党部张寿镛先生是光绪二十九年乡试举人,曾任江苏淞沪厘捐总局提调等职,民国后任多地财政厅长,他同时又是一名学者,研究儒学、史学、财经、诗词等,一生爱好藏书,编撰《四明丛书》《宋元学案补遗》,编辑之余,著作等身1925年,他卸任财政部副部长后,全身心投入光华大学创办中 张寿镛校长在信中说,政治信仰不能只有一种,学生敢于与腐朽作斗争,是抗日救国的梦想,他容许以校长身份担保,要求当局释放学生,并容许承受一切后果但是,国民党当局置若罔闻,对学生的迫害有增无减 周而复被关在龙华监狱,身边被囚禁的人逐渐少了下去,凡与权贵沾边,或家庭富有的学生,各自找到门路被释放他无钱无势,被带上法庭 法官是国民党市党部负责人陶百川,他责问周而复壁报上那篇文章,周而复为自己辩护说,日本人占领了整个东北,自己要求中断内战,团结抗日,何罪之有?陶百川训斥说:抗日救国大事,理应由政府负责处理,学生不必过问,好好读书就是,中央政策是“先安内而后攘外”,写文章可怜共产党,这就是罪证,不许再狡辩!随后被押了下去 二审直接宣判周而复两年半徒刑,缓期执行周而复不服,他是一名爱国学生,只是反对剿共,呼吁团结抗日,有什么罪?! 狱中允每月与家人通一封须经审查的信,他只能给父亲报平安,父亲赶来探视,手中无钱,无法买。












